淘宝网花卉(精准打击网购花木骗局,当走出屡禁不止“怪圈”)



3月26日上午,襄阳花卉园艺淘宝城热闹非凡,店主们骑着三轮车来采购苗木。新京报记者韩摄

买苹果树苗,结海棠;买桃树苗,结海棠;买梨树苗,或者结海棠...很多人还不知道,海棠苗可以成为“花木市场”上的“全能”。

苗海棠“一个充一万”只是网购花木中一个不起眼的“招数”。近日,新京报记者揭开了网购花木的冰山一角——江苏沭阳著名的“花木之乡”有3万多家网店,但在网购苗木火热的表象下,假货却不少。

这些商家制假售假的伎俩让人眼花缭乱。他们可以“以假乱真”,除了“无所不能”的海棠骗术,还可以把普通的橘子当沃甘、丑橘苗卖,把老葡萄根挖出来当任何一种葡萄苗卖;把野玫瑰当百香果和玫瑰卖;他们还可以“创造自己的品种”,“蓝色魔法玫瑰”是老套路,商家也创造了“驱蚊花”“花生树”“西瓜树”等新奇的小玩意来收智商税。

地球上没有的,都说有。然后通过刷流量,刷好评,刷单数,打概念,打营销来制造爆款,吸引客户来收获,不得不说,当地的一些花木商家已经把欺骗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花木商之所以制假售假,是因为利益驱动。比如用普通橙子做沃甘、丑橙,一个多月就能赚几十万;所谓的“驱蚊花”只要5分钱。经过一些概念营销,可以卖到20多块。

淘宝网花店

因为假货泛滥,当地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猖獗的欺诈情况应该得到很好的管理。

事实上,网上查询显示,一些商业平台已经与当地政府联手管理这一问题。沭阳县政府还成立了网络交易管理监察大队,依法受理网络交易投诉举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然而,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商家的欺骗手段和玩法也在不断升级:面对平台的取缔和当地执法部门的监管,很多商家都在搞“游击战”,持有多个身份证,同时经营多个网店。被查封后,他们会迅速转投其他网店——先重新申请网店,再刷好评,投入资金在一些平台推广,这样就能迅速另起炉灶;也有商家直接搬到外地经营,避开当地的严格监管和突击审查。



一个网店店主“创造”了一个新品种的花,实际上是作为一种绿草送给买家的。新京报记者韩摄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值得一提的是,花卉商家假货泛滥造成的乱象,不仅受害的消费者数量庞大,还扰乱了花卉市场的正常交易,严重影响了当地“花卉之乡”的声誉。对于这种制假售假的行为,要狠狠的锤一锤,让“真花木”有出路。

这就要求当地继续加强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比如开展专项整治,前车之鉴,后车之鉴。去年7月,因部分商家被黄洋冒充米兰,被沭阳警方依法查处。还有更多类似的警示案例。此外,加强舆情反馈中相关线索的监测,作为精准治理的线索。

此外,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因此,相关平台也有责任打击商家销售花木的行为。

平台不妨及时跟进线下专项整治,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完善监管。同时也利用平台技术和管理的优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筛选。比如游击战店铺开新店,经常会刷单审核,还会买“曝光”给店铺引流。平台不妨将与售假相关的花木商家刷榜,禁止有售假“前科”者进入。

总而言之,沭阳花木商家卖假货的乱象必须严格治理。只有进一步编织监管网络,共享信息,形成监管合力,才能尽快消除乱象,擦亮“花木之乡”的地方金字招牌。

□和盛(媒体人)

编辑:陈静实习生:唐洁静校对:吴兴发

来源:新京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