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汝淼(实习)、曾杨林
编辑|彭
微博上一整天都在讨论“柏华借白不能借钱给大学生”的话题。
不经意间刷到热搜的那一刻,正在读研二的吴毅犹如晴天霹雳。他迅速打开花园,看了看。得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花呗额度在一个多月前被大幅下调:从31300元下调到3000元作为一般基础额度。
“整个缩小10倍!怎么说下来了?我连一条消息都没收到!接下来有必要从3000元降到0吗?”作为花呗的第一个用户,吴怡感到失望、愤怒和不安。
3月17日,银监会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贷款产品之一,和借呗主要由小贷公司运营。根据《通知》精神,柏华举借的小额贷款资金需要收回。
这也引发了“花呗、借呗是否会关闭大学生贷款额度”的争议。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解释说,根据《通知》的具体规定,花呗、借呗等信贷产品服务大学生用户的准入并没有完全切断。其主体变更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按照《通知》的规定执行。2020年9月,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如果是把花呗、借呗变成消费金融公司。
另一方面,如果单纯以和贷呗作为出借人,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和导流服务,合作持牌机构作为用户的信用主体,仍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服务。
对于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筹建进展以及柏华对大学生贷款的调整安排,蚂蚁集团一直没有回应。
无论如何,对于习惯了借钱花的在校年轻人来说,大规模的强制减税来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老朋友背叛了我”
“花呗是我的理财工具。本来我的财务系统一直运转得很好。”吴毅担心花坛名额突然从三万降到三千,就像一个陪伴了他很久的老朋友突然背叛了自己。
他是伴随花呗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用户。2015年4月,两款产品相继上市,当时还是大四的吴毅开了花呗。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后考取了上海某大学的研究生,花蕾量也是一路攀升。
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还款记录。原来3万多的金额足够覆盖了,而且他总是按时还款。“刚买了个iPhone12和洗衣机,都是花坛上演的。这次降价对我影响很大。”吴毅表示,花坛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消费情况,设置配额,进行分级管理,而不是“一刀切”。
3月18日下午,吴毅就降额的情况与支付宝人工客服交涉。在这个过程中,客服反复表示,“柏华信用会根据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系统综合评估后进行动态调整。”但对于吴毅一再质疑的评价标准和考核细节,客服一直未能给出衡量指标。
吴毅还是没有放弃谈判,他还是希望把三万的名额调回来。“如果不行,你就得用你的信用卡。不方便,也没办法。”他深深叹了口气。
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会发生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3月18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以大学生身份与人工客服电话沟通。当被问及“为什么花呗额度从3万元调整到3000元”时,客服回答:“花呗是综合评价,额度是动态调整的,具体评价标准无法告知。”
至于17号文发布后的影响,客服告知:“我们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大学生名额关闭的通知。柏华是一种为您提供先消费后还款的金融服务产品。能不能用,由金融服务机构系统评估。目前部分额度可以正常使用。”
“我要是早点被禁赛就好了”
与接触过信用卡的吴一锁不同,不知道信用卡是什么的大学女生陈诚,只会想着在花坛里借钱。当她被降职的时候,她在失落的同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陈诚看来,她就像支付宝培养的小狗,忠诚度很高。
“我没用过信用卡。刚上大学,有额外消费需求的时候,支付宝出现的正是时候。到时候我可能会多用几百。后来柏华给我的金额越来越高,每个月负债会接近六七千。这时候支付宝推出新规则,最低还款额是账单总额的10%,我花钱就更肆无忌惮了。”陈诚自己说的。
“发现名额降到了3000,我又气又喜。”陈诚说,一方面他觉得支付宝单方面撕毁协议,他最后把信用分和额度提那么高。另一方面,我终于没有借口在buy buy随意买了。
陈诚还告诉界面新闻,她的一个同学向借款人借了2万元,按时还款后,额度突然提高到10万元。
“这有点像陷阱。只要尝到甜头,就会越陷越深。这些产品将不断考验我们的底线。”
深耕网贷的张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我三年前开始看直播,半年花了5万,都是信用卡。刷完信用卡,看到花呗借款,几秒钟就能上千元,一发不可收拾。”张超说他经常拆东墙补西墙。借钱,以20次贷款为上限还钱,直到月息达到3000元。现在算欠款总额,我们欠了10多万贷款,欠了3万多小额贷款,欠了2万多蚂蚁花坛,网贷平台总数高达30万。
他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了自己经常收到的各种催收短信,无奈地说,“要是花呗、借呗这种产品早点被禁就好了。”
正规军不愿意“补位”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通知》在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和非持牌机构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后,也为大学生的合理信贷需求“开了前门”。
那么,小贷公司退出,花呗贷款实施降额调整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会“补位”吗?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消费金行业从业者处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公司普遍不愿意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
一是在舆论压力下,怕“校园贷”影响公司声誉;二是因为通知规定,大学生贷款需要取得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的书面担保材料。)有还款能力并同意其贷款行为且愿意代为还款的,严格控制大学生信贷资格。
西北消费金公司一位高管坦言:“虽然我们可以合规地做这项业务,但暂时不会进入这个领域。原因是贷款给大学生需要经过家长同意的过程,不适合互联网模式。"
另一位华北消费金公司高管表示,他们暂时不会考虑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主要是担心舆论压力。
记者从银行业了解到,目前部分银行有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都有针对18岁以上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
以中国建设银行龙卡JOY信用卡为例。该行官网称,“根据监管要求,客户网上申请后,我行将首先发放‘封限额’的学生信用卡(我行营销人员现场申请的除外)。客户邀请第二还款来源到我行任一网点签署《第二还款来源声明》和《中国建设银行大学生信用卡额度调整申请表》,即可解除信用卡额度。”
界面新闻记者咨询了多家银行的客服电话,各家银行均表示需要学生及其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有还款能力的携带本人身份证到银行网点咨询。
不过,一位在大银行工作的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大部分银行还是不开展针对学生群体的信用卡业务,因为学生群体没有稳定的独立收入来源,容易形成逾期和坏账。之前,其工作的银行已经针对在校学生推出了校园贷。后来因为业务推广不好,逾期,取消了业务。
(本文吴毅、陈诚、张超应受访者要求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