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乔波,中国第一枚冬奥会奖牌的获得者
肖乔波是长春市天津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他继承了父亲跑得快的基因。他从小就表现出良好的运动天赋和爆发力。从9岁开始,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宽城区、长春市田径运动会第一名。她一起跑,总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从100米到1500米,所有项目都是第一,显示了她非凡的运动天赋。
肖乔波很期待去长春体校田径队。王校长带她去体校报名,体校田径班的老师看都不看她一眼,说“孩子跑步动作难看,很难纠正。”
王校长觉得乔博不搞体育很可惜。他找到长春体校男子速滑队队长王之春,请他帮忙推荐给速滑队。王之春和乔波来自同一所小学。他在五年级,乔博在二年级。他非常看好乔博的运动天赋,于是向速滑队推荐了乔博。乔博开始在陆地上滑冰。王之春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展示了她在陆地上滑冰,鞠躬,踩踏板,并拢双腿。肖乔波整个夏天都在练,不知道在练什么。直到冬天来临,体校发冰鞋。乔波脚大,穿38码的鞋,1.5毫米的溜冰鞋。第一天在冰上摔了几次后,他会站起来滑。
小乔波刚拿到溜冰鞋的时候很兴奋。哇,滑冰比打乒乓球、唱歌和画画有趣多了。滑起来简直就是飞起来的感觉,好诱惑!爸爸在空部队工作。飞行员在蓝天上飞行,滑冰在冰上飞行。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滑冰更有吸引力了。她对滑冰的热爱深入骨髓。这双锈迹斑斑的旧溜冰鞋改变了乔波一生的命运。
当时体校的正式训练时间是晚上,自由训练时间是下午3点到5点。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一起玩耍。一天下午,乔波和体校的队员们在一起玩追赶游戏,穿着溜冰鞋和鞋子在冰场上飞来飞去。互相抓住滑得快的人是如此令人兴奋!
晚上,她爸爸严肃地问她:“乔波,你滑冰是为了好玩还是为了第一名?”
她想了一下,坚定地说:“就像打乒乓球和跑步一样,拿第一!”
爸爸说:“你在溜冰场上玩抓人是不会拿第一的。”
乔很好奇。我玩抓人的时候爸爸什么时候见过我?爸爸去溜冰场看我了吗?我没见过爸爸。其实那段时间,父亲一直都是看着女儿训练悄悄躲起来的。
乔博是那种无所不知的人。她非常自律。从此,她冰面上就沉浸在训练中,再也没有玩过抓人。
体校有一个食宿班。进了这个班,吃住都在体校。当时留出了4个食宿班,应该是从20多个孩子中挑选的。一个叫张春芬的学姐特别想把乔波推荐到食宿班,叫她用最低的姿势,最快的速度,像赛跑一样往前推,冲出去。乔博滑得很用力,迎面遇到两个花样滑冰运动员在练习花样滑冰,挡住了乔博的路。她没有学会刹车,就一头扎进了溜冰场旁边的雪墙,只剩下两只溜冰鞋和鞋子露在外面。张春芬急忙上前,把乔波拉了出来。蔻驰崔顺子看着满身是雪的乔波,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棒,我要她的虎力!”就这样,滑得不太好的叶巧波顺利进入了体校的寄宿班。
市体校就在胜利公园的北面,只是一墙之隔,墙外是体校和胜利公园的几间平房。学校里有溜冰场,但是水不好。为了省钱,体校的孩子都先去胜利公园的湖边滑野冰。从体校到胜利公园,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大门,所以队员们踩着墙上的扶壁翻墙。教练经常把麻绳绑在腰上,手里拿着竹竿指导运动员训练。运动员一旦掉进冰窟窿,可以把绳子扔到冰窟窿里进行紧急救援。
当时有一个体校的年轻冰球教练,为了让孩子们早一天冰上,独自一人凌晨四五点就来到胜利公园的湖边探冰。他够不到他的手指。胜利公园里没有游客。教练穿着溜冰鞋摸索着找冰,不幸掉进了湖里。他挣扎着解开自己的鞋带,在水中用溜冰鞋切冰,但未能如愿。他只是遗憾地离开了。
当时长春体校的老队员带着乔博在冰面上开球收腿。小乔博,一只腰曲膝的猫,跟着老队员们做着同样无聊的动作。她田径基础好,腿部力量强,爆发力好,学得快,动作规范,体态优美,练了一夏天。她比那些练了两三年的孩子更专业。蔻驰·崔顺子特别喜欢她。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在教练的指导下,乔博的滑冰天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长春体校的崔是朝鲜族,丈夫是中医院院长。一天,崔教练的儿子发烧了。夫妻俩以为儿子是普通感冒,给了他一些感冒药。丈夫忙着看医生。崔从早到晚教队员们滑冰。夫妻二人都专注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儿子。结果他们的儿子发烧了几天,没有系统治疗。他被诊断为败血症,一周后死亡。崔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球员。叶乔波、周扬、乔静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都是她的学生。
因为体校发给乔博的冰鞋太破旧了,鞋面软塌塌的,而且冰鞋上全是铁锈,根本站不起来。溜冰鞋和鞋子都不起作用,乔博的腿呈X形滑行。崔说:“你不想要X腿,你得想办法把你的脚踝抬起来滑。”
结果第二天乔博换成了O型腿滑翔。直到现在,崔还对乔波赞不绝口:“我教过几千个孩子,没有一个人能在一天之内换好腿,只有叶乔波。”
一个月后,乔博奇迹般地以1分7.6秒的成绩打破了长春少儿组500米速滑纪录。戏剧性的是,乔博的冬季500米滑冰成绩和夏季400米田径跑步成绩都是1分7.6秒,都打破了长春市小学生的滑冰和田径记录。这两个结果的巧合很奇怪。
冬天长春零下30多度,穿通风溜冰鞋野外两个半小时不结冰。她的两个大脚趾冻黑了,腿也红肿了。当她哭着回家时,她的父亲迅速跑下楼,舀起一盆雪给女儿搓脚。直到现在,她的大脚趾都被针扎得不省人事。母亲心疼地看着小乔波的脚,坚决不让女儿再溜冰。可是乔博哭着非要去体校。老师要求队员跑五个400米,乔博要跑十个400米。一年后,她成为了体校的主力队员。
好事多磨。靠着严格的训练和超人的努力,第二年,她获得了吉林省少儿铁人三项比赛第一名。她引起了吉林省滑冰队的注意。11岁那年,八一速滑队队长张纪中和教练小张寒来长春体校选拔队员,看中了叶乔波,但体校不放人,得不偿失。有着军人情结的乔博,从小就喜欢当兵,很期待加入八一速滑队。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1976年11月,12岁的她被特招,成为八一速度滑冰队最年轻的运动员。
不要等着鞭打自己
通往冠军的道路布满荆棘。她是那种不用等鞭子来激励自己的人。她不需要教练强迫她练习。每天只要有训练任务,她总是比别人多练三分之一。别人蹲500下,她就蹲1000下;别人做10组,她就做12组;别人做力量训练,她必须在体重、次数、组数上超越队友;别人6点起床,她就4点半起床。正值壮年,却像个苦行僧,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的培训班,按摩,磨冰鞋,看技术回放,写训练日记,学英语...【/S2/】近20年来,叶乔波持续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魔鬼训练,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目标跳够。当时中国还没有人工溜冰场。叶乔波和队员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中跟随教练,乘坐敞篷车前往黑龙江黑河、嫩江、齐齐哈尔、内蒙古海拉尔等地集训。每节课都滑了三个小时。她最小,几乎每天都在冰冷的冰面上哭着训练。坚持是一种信仰,坚持是一种幸福。一串闪亮的脚印出现在她的脚下:
1977年1月,在沈阳全国女子速滑比赛中获得500米成人组第五名。
1979年3月,首次获得全国速滑青年组女子500米第一名。
1982年,18岁的叶乔波在张家口市全国速度滑冰比赛中获得青年组个人和全能冠军,成为全国著名运动员之一。
1983年,遭受严重创伤的叶巧波进入低谷,她积极应对治疗,振作精神,静待睡眠。
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潜力就会越大。1985年,虽然作为陪练进入了国家速滑集训队,师从于艳芳教练,但习惯了给自己设定新目标的乔博,还是决定超越自己,超越对手。
1985年12月,她在日本举行的第11届日中友好速度滑冰比赛中复出。她走出低谷,获得1500米冠军,并在1500米和全能比赛中创下两项全国纪录,同时在日本伊卡霍改写了场地纪录。
冰鞋在溜冰场上闪闪发光
超越王秀丽后,叶乔波瞄准了冬奥会冠军——美国的邦尼·布莱尔和世界冠军——日本的桥下彻(2020年东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1991年底,叶乔波赴韩国首尔参加世界速滑比赛。比赛前一天下午4点的冰上训练时,她脚下的冰鞋突然甩了出去,人从冰上飞了出去。夜色中,国家体委国际司的翻译刘军很快把她带到了汽车修理厂。修理工说:“我会修车,不会修刀。”
那时候中国还不富裕。买一双溜冰鞋花了2000多,买一双溜冰鞋花了500多。溜冰鞋坏了的时候,叶乔波也不是经常换溜冰鞋,而是为了省钱才换的。那时候中国滑手没有备用冰鞋。她只带了一双溜冰鞋去韩国。溜冰者必须用他们熟悉的溜冰鞋滑行。即使是在韩国买的,质量再好也不能用。她借了电焊和焊锡,笨拙地把溜冰鞋筒焊了起来。在第二天早上的比赛中,她穿着她的焊接溜冰鞋,获得了女子速滑500米和1000米两枚金牌。
在我们即将备战冬奥会的时候,国家体委领导说:“你不能穿这双旧冰鞋。给你买双新的。”
她坚决不同意。这次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熟悉溜冰鞋和鞋子。溜冰鞋摩擦冰面,造成很大的磨损。运动员每天都要磨一两次冰鞋。溜冰鞋开始焊接的情况极其罕见。恰好乔博在韩国首尔参加世界赛的前一天下午赶上了场地的训练课。
乔波在汽修厂焊接溜冰鞋时牢记一件事:刀架和刀片必须呈90度垂直角,哪怕有0.1mm的发丝误差,都会导致滑行时偏离方向甚至摔倒。在没有机器测量的情况下,乔博穿着自己的焊接溜冰鞋,凭借对溜冰鞋、滑道和四肢组合的理解,在第二天的世界大赛中获得了两枚金牌。她也穿着这双伤痕累累的溜冰鞋,为中国实现了冬奥会零奖牌的突破。
1991年底,叶乔波赴韩国首尔参加世界速滑比赛。
训练的时候溜冰鞋突然断了,
她用她的焊接溜冰鞋赢得了女子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的两枚金牌。
骑兵爱战马,乔波爱溜冰鞋。只有她爱他们爱到骨子里,她才能在溜冰场上自由驰骋。
中国冬奥史上奖牌“零的突破”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排除政治干涉,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开启了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大门。1980年2月,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共有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五个大项的比赛。
当时美国媒体大篇幅报道:“中国——两个第一: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最后一个结果”。
这篇报道深深刺激了叶乔波。从此,乔博的心里燃起了熊熊火焰:我要参加冬奥会,我要向冬奥会进军!
1990年,叶乔波在第七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大放异彩,正式进入巅峰。1991年初,她在世锦赛上击败桥本雅子,获得500米冠军。
同年3月,在德国因泽尔,叶乔波包揽了世锦赛所有短距离项目的5枚银牌,被誉为“中国的银姑娘”。从那以后,叶乔波和布莱尔一直不分上下。
1992年2月,第16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阿尔伯特举行。中国派出34名选手参加滑冰、冬季两项等34个项目的比赛。不幸的是,肖让乔波多跑了她最不喜欢的500米。她和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独联体运动员叶琳娜在一个组,成绩相差很大。叶巧波一起跑,就把叶琳娜远远甩在后面。在200米外的变道区,按照国际滑联的规定,叶琳娜应该给叶乔博让路,但她两次意外撞上乔博,导致乔博耽误了至少半秒的宝贵时间。冬奥会速滑项目中从未发生过类似事件。叶乔波以0.18秒的微弱差距屈居第二,与金牌失之交臂。裁判没有判叶琳娜犯规,尽管乔博不停地抱怨,他还是没有让他们再比赛。叶巧波的肺都要爆炸了。她不服输,大喊:“我还想玩。我肯定能拿冠军!”
叶乔波,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奖牌获得者。
1992年在法国阿尔伯特举行的第16届冬季奥运会500米速滑比赛中,
她在这个项目上获得银牌,获得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奖牌。
中国代表团有人劝她:“乔波,这已经是银牌了。这已经是中国的第一块奖牌了。别争了。就是这样。如果赢的成绩还不如这个,连银牌都保不住。”后来我才知道,如果重新比赛,即使第二次比赛没有取得好成绩,也以两次比赛的最好成绩为准。
这一事件促使国际奥委会改变了项目分组规则。乔决心在1000米赛跑中与布莱尔较量。蔻驰的小张寒第一次出国,缺乏经验。雷鸣般的呼喊声淹没了他报时的声音,所以他顺手向一位外国教练借了一个翻牌的展示时间。1000米还剩30米时,乔波听到男团教练邓大声喊:“乔波,现在你是第一!”
她拼尽全力冲向终点,依然以0.02秒的微弱差距屈居第二,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虽然遗憾地没有获得冬奥会金牌,但这枚珍贵的银牌让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冬奥会上再次飘扬,从而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员在冬奥会历史上争夺金银的进程。中国选手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三枚银牌,位列奖牌榜第15位。这也是中国自1980年以来首次参加冬奥会。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她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女子短道速滑全能世界冠军。
冬奥会后仅5天,她就参加了世锦赛,击败布莱尔等选手,夺得女子全能冠军和亚洲500米、1000米金牌,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我们的乔博就像一名勇士,一骑绝尘,奔向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的目标。
叶乔波夺冠的时候,他拿了一个冠军,国家奖励了他7000块钱。获得第二个冠军后,奖金马上减半,获得两个世界冠军,奖金只有10500元。她不是为了钱而战,而是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在中国冰雪运动不发达,起点低的时候,叶乔波奋勇拼搏。她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了世界。与罗志焕、王金玉、王秀丽、杨洋、王蒙、张虹等人一样,她是中国冰雪运动的领军人物。
活动时间
2022年1月23日(周日)14:30
地点
北京东城区王府井书店六楼多功能厅
活动贾客
李燕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石詹俊
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处书记
《人民文学》主编
臧永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赵鹏
新华社高级编辑
李占军
广北传媒前副总裁
北京2008 BOCOG新闻中心主任
郑方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博物馆(冰丝带)
冰壶馆(艾斯·库伯)总经理国家游泳中心设计
孙正平
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播音员、主持人
孔令彦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焦于慧
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转播中心副主任
张浩
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预订链接[/s2/]
(活动需要报名,因疫情防控谢绝空
点击上图,提前抢购书籍。
你想听更多关于“中国冬奥会”背后的故事吗?
为“中国冬奥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