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临近,不少电商平台纷纷开通预售渠道,进入首轮销售。为使消费者理性购物,规避消费风险,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双十一”消费预警。
选择可靠的平台,不要点击陌生链接
近年来,除了淘宝、JD.COM等传统电商平台外,Tik Tok、Aauto Quicker等平台也纷纷加入“双十一”带货直播。消费者网购时,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从信誉度、交易记录、评价细节等方面对网店进行评价。,并且货比三家,防止单单炒作;在观看购物直播的过程中,要选择可靠的平台和值得信赖的主播,要确认相关购物环节的安全性,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
关注保价细则,了解存款余额
促销是很多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购物的动力,所以要多留意保险规则,以免购物后发现自己贵,错过最佳折扣。需要平台注意的是,预售商品和现货商品可能会有不同的投保时限。在保险时间内,商家可以保证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拿到商品。
此外,应首先明确定金和尾款的支付和退还规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存款”不等于“存款”。当消费者主动放弃购买时,商家一般不退还定金。建议消费者谨慎支付“首付”,详细了解“首付”的使用规则,三思而后行。
防范交易风险,关注支付安全
消费者要谨慎支付,提高财产安全意识,通过正规第三方平台支付,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到私人账户,或者通过发送支付链接、扫码微信等方式支付。网购高峰期,部分生活用品可在网商或同城实体店购买;如果真的需要购买,要做好延迟快递时间发货的心理准备。虽然很多消费者已经做好了快递延迟的准备,但需要提醒的是,未收到货物的消费者要注意交易系统的自动付款时间。如果消费者发现购买的商品长时间没有收到,可以在自动确认收货前三天联系卖家或者自行延长确认收货的时间。
保留购物凭证,依法积极维权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者在购物时都应及时保留相关原始记录,如:商品页面宣传、直播广告、商家承诺内容截图、聊天记录、购买记录、付款凭证、物流信息等。,以免商家删除相关信息后难以追回,给后期消费维权带来困难。同时,当消费者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或与宣传不符时,应及时与商家交涉。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热线举报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网站
编辑:蔡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