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主怎么转让不了(记者卧底调查:有人在网上这样贩卖野生鸟类)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5月22日电题:记者卧底调查:有人在网上这样卖野鸟。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尚颖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记者近日在网上发现,有人建立微信群、QQ群,以鸟类宠物交换、喂食、救助等名义买卖野生鸟类。,甚至挖出鸟窝卖雏鸟,极为猖獗。

以传播的名义买卖野生鸟类

高端鸟宠物交流群,画眉驯养交流群,黄腾鸟交流群,红嘴山鸦交流群...这样的群在微信和QQ上极其常见。经中间人介绍,记者加入了很多群。

这些群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群里聊天很活跃。卖家发照片和视频展示各种鸟,和买家讨价还价,商量快递方式。“黑八哥雏鸟,最喜欢的私信,住在包裹里。”“有朋友要红嘴寒鸦吗?”除了这个卖家的广告,还有一些买家提出了需求。

为了防止被举报或者留下证据,一般买卖双方都会加好友私下聊天。即使他们想在群里问价格,也不需要说多少钱,而是“多少米”。这些野鸟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的买家会根据鸟的质量讨价还价,有的群经理还会充当买卖双方的担保人。



↑一些护鸟志愿者加入的QQ群。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些被买卖的野生鸟类,有的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的是“三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今年2月初,画眉和哥已经从“三兽”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记者暗访发现,随着各地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群友经常发出“有人被抓了,小心”的信息。有的团体干脆改名为“鸟类救援团”,以救援的名义躲过打击。在群里买卖的时候,一般都用“谁愿意帮某鸟”这个暗号。有买家喜欢,就会加对方的微信或者QQ私聊。

有志愿者和业内专家反映,从去年2月开始,包括野鸟在内的野生动物买卖有所减少,但很快,很多人在互联网的掩护下继续重操旧业,甚至愈演愈烈。

鸡被“整窝”运的时候经常会死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除了常见的成鸟,还有人把黑手放在雏鸟身上,挖巢是最简单便捷的获取雏鸟的方式。

每年的3月到5月,是很多野生鸟类孵化的季节。一些所谓的“玩家”并不满足于培养成鸟,而是更愿意从雏鸟开始。记者在一些群中发现,很多卖家不仅会发捕捉到的各类雏鸟的照片和视频,还会发自己在野外筑巢的视频,以此来炫耀。

qq群主怎么转让



↑关于挖鸟巢的聊天记录。

有些挖窝的人会在群里分享自己所谓的“经历”。一直关注野生鸟类保护的志愿者张丹(化名)告诉记者,一些挖鸟窝的“师傅”一天能找到十几个鸟窝。他们很清楚自己想抓的鸟喜欢什么环境,想在什么样的树上筑巢产卵,所以他们能找到。找到后,就耐心等小鸟孵化,一点点长大,等别人喂食,再挑几个好的或者直接“窝完”。挖出燕窝后,卖家会通过各种平台发布相关照片、视频或销售信息。

“幼鸟养起来就会变成手养鸟,完全失去野性。”张丹告诉记者,无论是小鸡还是大人,都极有可能在快递或托运的过程中死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卖家强调“包活”,死了还要重新发货的原因。



↑卖家在网上展示的小鸡。

记者发现,线下捕捉、线上贩卖成为野鸟交易的新特点。除了爬树,爬墙挖鸟窝,使用捕鸟网,鸟药,各种狩猎罩等。仍然是很常见的捕鸟方式,捕鸟工具也经常是成群出售。“现在短视频平台比较多。有些人制作一些所谓的养鸟视频,其实是在卖鸟,卖狩猎工具。”张丹说。

互联网不应该成为野生动物交易的黑色平台

相比线下交易,线上交易更隐蔽,打击难度更大。张丹曾举报过几个涉嫌非法买卖野生鸟类的团体和个人,但大多没有效果。“偶尔,举报是有效的。如果一个群体被封闭了,就会有更多的群体出现。”有志愿者的相关微信、QQ群有五六十个。

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周立志长期从事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在他看来,网上野生鸟类买卖猖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认识不足、监管不力、违法成本低等。“网上买卖野生动物是一种新的方式。有关部门要研究新的办法,堵塞漏洞,加大处罚力度。互联网公司也应该行动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网络上卖鸟的卖家广告。

湖北袁环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祥斌表示,无论处于何种保护级别,野生动物都不应被人类伤害或捕获。有直接的身体和生活伤害,还有栖息地的破坏,让他们无家可归,无家可归,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忍饥挨饿。

曾祥斌说,现在有很多买卖野生鸟类的集团,而且现在网络发达,交易隐蔽,执法部门力量有限。为了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罚,需要更多人勇敢面对,积极举报类似行为。

曾祥斌还提到,一些落后的习俗如“玩鸟”、“打鸟”在我国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都是以伤害鸟类为代价的,也有必要促进习俗的改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