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PingMianDesigner(平面设计)
Logo简单朴素,信息丰富准确,往往表现出很多含义。我们可以有目的地练习一些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视觉精炼,让形式纯粹而有意义。
正负反转
正反形式是平面设计中有趣的表达方式。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作为积极和消极的形式,它们可以颠倒。通过巧妙设计正负形状的标志,标志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并创造出相应的视觉新奇感。
同时,依托正形与负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将标志独特的语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以字母为矩阵的负片形式的创作,根据字母大小写和字体的变化想象不同的负片形式,根据组合物体形式的特点适当选择字母的字形进行正字表达。
聚类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单元形状的乘法构成,即单元形状的分组组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创造方法。在标志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将具有特定含义的单元元素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新的视觉图形,从而实现一形多意的表达。
同时,由于单元形式相同或相似,不会因元素增加而散乱,从而统一表达概念。一、设计简单明了的单元基本造型,注重造型各边之间的和谐变化,能促使各边之间的造型融合为最佳单元造型,进行各种有目的的排列组合视觉尝试,如平衡旋转、对称发射等。,对各种意图的新鲜表达进行分组组合。
异态
一形多义标志视觉表达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是异形,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象的形状不切实际地构建成一个新的整体形状,而这两种形状都是标志的意义特征。这种创造不仅突破了原有形态意义的局限,还产生了非逻辑关系的新意义,满足了标志概念表达的需要,同时创造了视觉上的新鲜感。
在创作中,首先要观察表现主题的不同意象形式之间形态联系的各种可能性,巧妙地利用不同形式之间的造型共性,创造出最恰当、最自然的形式组合,避免生硬或盲目的联系。异形的几种表现形式;
1.不切实际地通过造型上的相似性将不合逻辑的物质符号连接成一个整体,创造新的关系意义,传达特定的主题信息。
2.用不属于某种物质的另一种元素不切实际地替代该物质的特定元素。在这里,替代物的物体形状和该部分物质的原始形状应该具有一定的形象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通过奇妙和不寻常的组合而产生新的视觉和新的意义。
3.将两种不同的形状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创建的新形状就具有了两种形状的视觉特征。同时可以解释为两个不同的对象,通过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产生意义,传达高度凝练的视觉信息。
共生形式
在设计中,打破一个轮廓只能定义一个物体形象的现实性,用一个轮廓同时定义两个紧密联系、相互对比的形象,使形状之间的轮廓线相互转换、相互借鉴、相互生长,以尽可能少的线条表现出更多更丰富的含义,展现出简洁的魅力,这就是共生形态。
通过两个造型共用的同一交线,形成互补的无缝造型,使两个造型之间产生严谨的贴合关系,使造型简洁、紧凑、有趣。
不合理的性能
平面构成中所学的各种空状态在单一空空间中的不合理出现,也是标志设计中创造新视野和新趣味的有利手段,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不现实成为现实。在制造视觉冲突的同时,突出了意义表达,增强了人们的视觉好奇心,独特的立体感和不存在的不切实际的形式,具有魔幻色彩。
运用这种手法进行标志设计,可以使公司空曾经使用过的形象变得不可思议而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视觉表达的目的。非理性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多种空感知的共存。在屏幕上,根据需要增加视地平线或消失点的数量和变化位置,将不同空的物体组织在同一个二维平面上。
2.错位连接(形式交叉)。把原本正确的物体结构做了错误的连接和搭配,形成了不可思议的不切实际的形式。
3.混合维度性能。在同一个平面上,通过3D建模和2D建模巧妙自然的结合,现实中的不可能可以在我们的视觉表达中奇妙的创造出来。
不可见表达式
标志平面设计追求简洁明了。在明确表达思想的前提下,提倡用最简洁的造型进行视觉表达。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在保证其造型特征的基础上,简化标志图形的设计,利用缺失和不完整的图形符号来强化我们想要突出的主题特征,激发观者的想象力,使其揭示新的含义,创造新颖的视觉感受。
无形表达主要靠人的视觉惯性和视觉体验。虽然所要描述的形象已经被概括、抽象或不完整,但保留了一些基本特征,使观看者在看到这个形象时,会根据已有的模糊、不完整的形状,有意识地从记忆经验中寻找具有相关视觉特征的形象,并加以完善,形成具体的形象。
适合形状
在标志概念的表达上,一个特定的单元形状可以适用于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形、波浪形、环形等规则形状,甚至可以适用于心形、火焰形、酒杯形、感叹号、五角星形等有意义的特定形状,做到单一意义表达并兼顾整体形状新意义的新表达,实现一物多义的新创造。
这是非常有效的表达技巧。单个元素通过有目的的造型、组合、搭配,可以形成另一种有意义的其他形态,这一定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视觉。
分割和重组
有目的地分割几何图形,然后根据需要尝试重新组合,以寻求最佳的视觉形式,达到理想的符号形象。
标志是作为一种信号、识别、警告甚至命令的大众传播符号而存在的,比文字更大、更准、更强、更世界性。所以,一个好的logo一定是跨语言、跨地域的通用。根据这一特点,易识别、易理解、易记忆成为标志设计的首要原则,要求标志具有以下视觉特征。
整体性特征不仅可以被直接感知,而且是一种基本的感知现象。在感知视觉对象的更多细节之前,整体特征已经在视野中。人眼在识别一幅图像时,首先从背景中分辨出图形,然后从整体上把握,最后一步一步识别细节。一个标志应该是自成一体的,整合的目标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与周围的其他对象区分开来。
①边界线
边界线是区分视野中图形与背景的边界线。这条边界线越清晰,越有助于形成图形感知。在感知中,我们往往把图形和背景共有的边界线归结为图形而不是背景。在设计中,为了强调整体感,我们可以在标志图形中加入清晰的边界线,如将其置于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框架中,以增强标志的视觉整体性,使其在背景中突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②清晰的形式和基础
要加强logo的整体感,还需要让造型基础(图形/背景)清晰。标志的图形设计往往与背景有很大的反差,比如把黑色或蓝色的符号放在白色背景上。总之,人物和背景的对比越强烈,就越醒目。
人眼倾向于将图形视为具有最少结构特征(简化)的形式。这种简化用知觉范畴模式来解释,即人眼感受到的刺激模式越简单,越容易理解。阿恩海姆指出,在视知觉中,一旦对某种形式达成最简单的理解,就会更稳定、更有意义、更容易掌握。
①相似性、接近性和连续性原则
在组织上,相似的、接近的或连续的数字更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在标志设计中,当涉及到很多元素(如文字、数字、图形)时,为了简化特征的数量,往往会对这些元素进行分组归类。
比如用字母组合设计logo时,每个字母的笔画和形状要适当变形,使其在轮廓、位置、方向上趋于一致,以达到简化的效果。比如在可口可乐商标字体的设计上,标志采用了连笔的艺术风格,使整个设计流畅典雅,加强了标志的整体性、联想性和象征性。
在文字与图形的组合设计中,文字往往被视为与图形的轮廓相似、基本一致,相互穿插、相互呼应,以达到一致的视觉效果。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用三枚一模一样的古钱币排成三角形,对应形成一个“人”字形,三枚古钱币也是“人”字的近似形状,这样三个人就成了一个人群,很多“人”字形就成了“人”的意念。整个标志简洁、生动、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基本理念。
②对称和平衡原则
在视野中,有对称的视觉效果和由此产生的“平衡感”。为什么人们对对称的形体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多是对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也逐渐接受并熟悉了这种对称的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熟悉”的模式往往简洁而“好”。
在标志设计中,对称平衡是设计师最喜欢的设计手法之一。它不仅可以简化设计元素,还可以设计出庄重、大方、稳定、易于识别和制作的符号。除了设计上的对称,通过平衡获得平衡也能让画面灵动活泼。这种平衡可以通过形状、颜色、面积和方向的相互牵引来获得。
③封闭性原则
封闭是人类的一种感性倾向,它为感性图形提供了一种完美的划界形式。人类习惯于环境中的直线和几何图形,可以从过去的经验或相同的形式中进行推断或“填充”。人类确实有一种“终结假设”的推理倾向。将这种格式塔封闭倾向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