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本文盘点了2021年的五个营销案例,分别是内外、探索、网易YEATION、马轩、小红书。这些案例是2021年的一瞥,在无数网友心中留下了短暂而深刻的感慨。你是否也因为这些营销而“破了防”?一起来看看吧。
刷屏、穿心、破防……曾经冲击品牌营销圈的聚光灯突然变得暗淡,不再有无尽的潮涌,因为潮水正在消退。随着全民潮和网络名人跨界营销的来临,疯狂直播的背后,是“贪多无知”的流量大行其道,大部分品牌营销看不到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人性光辉”。
2021年我挑选了几个我个人喜欢的品牌营销案例。虽然这其中有些案例并不是很受欢迎,但已经成为一瞥。希望从这些精彩的案例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找出一些共性,给品牌2022年的品牌营销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NEIWAI内外:《孤岛之歌》女性营销还能做什么,不用焦虑和恐惧年龄?“做一个有女性视角的品牌”,内外和内外每年推出的几次“少而精”的活动可以说是女性营销的典范,值得很多品牌去复制。
近日,由影像艺术家王莹莹和内外联合推出的纪录片《孤岛之歌》正式上映。
经过10个月的策划、拍摄和制作,这一次内外聚焦“独居女性”。第一季将呈现五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背景的独居女性的生活状态,展开一场关于生活与孤独的讨论。
已经上线的《TVC》第一集,主角是逃离城市,离群索居,与自然交往的摄影师豹妹,主题是“孤独是件好事”。
整部电影拍摄精美,治愈,在镜头前展现了豹妹的孤独生活。它真实自然为本,内外随性舒适,却有一种淡淡的却又顽强的力量。这是一个眼睛里有阳光、笑容灿烂的女孩。
作为一名女性用户,我和评论区的很多读者一样,深有感触。
从整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标签化、刻板化的描述,只展现了女性舒适自信的一面,一场关于生活和对孤独理解的对话。
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自信、自尊和自立,这反映到观众层面——
对于很多女性来说:“看了这个短片,我好像不那么害怕一个人了”。
对于我这种30+状态的女性来说,看着豹妹就像看着自己向往并为之努力的生活状态。只有她的舞台是自然,我们的舞台是喧嚣的城市,但殊途同归。
在商品经济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内外兼修”的品牌,让女性的璀璨时刻和从容淡定被更多人看到。
二、探探:看不见的暴力这些话很日常,日常脱口而出的人并不当真,却是字字珠玑的社交语言暴力。
各种男人该做什么,女人该做什么的说辞,反映的大多是人类的想象,而不是生物的自然现实。任何用这种想象中的性别秩序给别人强加角色的行为,都是过分强调性别差异,而忽略了两者作为“人”的共性。
11月,探索聚焦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语言暴力,推出2021版《反社会语言暴力指南》,发布公益短片《看不见的暴力》。
本片针对女性在学习、生活、职场等方面遭受的语言暴力。通过六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男女视角,分享世俗性别刻板印象给女性带来的枷锁,以及语言暴力背后的解读与思考。
我觉得整部电影的精髓在于,讨论的每一个语言暴力的话题都被剪刀剪成了碎片,意在消除性别差异,回归“人”本身,不让女性特殊化。也是为了向女性表明“我”是真心关注你的。
作为一个以恋爱交友为主要功能的社交平台,Tantan还发布了反社交语言暴力指南,列举了12个方向的100个性别语言暴力典型案例,包括身体羞辱、年龄羞辱、职场羞辱、荡妇羞辱、家庭主妇羞辱、性骚扰和受害者内疚。
正是这种“普世”的洞见,让探索和大多数女性站在了同一频道,为女性赋能,为女性发声:不被他人所困,不被世俗所定义,不被观念所束缚。
女性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但可喜的是,很多品牌都在努力发声。
三、网易严选:《离了吧,双11》关于这几年的双11,优惠力度越来越小,套路越来越多,满减、优惠券、红包、预付款、尾款、秒杀.....对于我这种毫无概念的人来说,这不是购物狂欢节,简直就是大型奥运会比赛的现场好吗?
消费者遭受双11已经很久了。这不,网易YEATION很懂用户,推出双11的反套路营销短片。
短片用幽默的拟人手法,将双11中买家和促销的关系比喻成一对结婚12年的夫妻。从离婚入手,详细讲述了双11各种促销套路的演变,融合了消费者诟病的跨店满减、小优惠券等套路,导致夫妻关系逐渐破裂(映射双11与消费者)。
看完我只想说:你把山上的竹笋都拿走了。
这个广告之所以能让人发笑,是因为它真实,搞笑,不落俗套。既表达了用户的心声,又凸显了品牌脱离复杂套路,回归初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向观众传达简约纯粹、直降底价的推广理念。
四、轩妈:李雪琴和妈妈灵魂互换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节日营销,大多是“营销积累的热闹”,就像每年年底的“年会”,烂俗的段子,标准的自鸣得意的微信文案,不明所以的病毒式视频,华而不实的H5页面。但是马轩的假日营销非常出色。
2020年,马轩蛋汤在母亲节推出了一系列创意短片,如《给妈妈打电话的时间》、《妈妈的庇护所》、《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等
这些短片并不是剧情有多不寻常,往往是生活中平凡的温暖,触动了消费者柔软的心!
今年母亲节,马轩另辟蹊径,整合“盲盒”游戏,在母亲节推出限时“忙盒”,并推出“中国妈妈行动起来”主题活动。
同时,为了契合主题,鸡蛋汤、李雪芹及其母亲贾女士拍摄了一部暖心短片,通过“灵魂交换”的演绎,体验鲜活的人生。他们从母亲的角度,慢慢告诉母亲——走出柴米油盐,圈子外的生活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值得他们去体验。
就像李过一样,好的广告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要用爱的力量深入大众的内心。妈妈深度参与节日营销,为很多品牌树立了榜样,这也是我经常强调的。她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洞察人性的故事。
五、小红书×张震岳:说给想红的人听以前品牌营销的出发点可能是产品获得客户,品牌被曝光。这场疫情唤醒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把大家都培养成了“洁癖”。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重要和迫切。对于品牌来说,积极亲吻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的共识。小红书和张震岳共同创作的短片《对想红的人说》就是最好的案例。这个短片只有2分多钟,却很耐人寻味。
整个短片融合了“红色”与“自然”的命题,在出世的氛围中探讨入世的哲学,也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传达了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自然去露营”,它的回归自然,是小红书对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深刻洞察。
与此同时,小红书还与张震岳合作发起了中国首个“无缝露营”倡议。主题被升华为希望大自然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环保主张被搬上大众荧屏。
小红书还联合众多品牌和露营公社为“无缝露营倡议”代言,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品牌温度衡量的是品牌的长度,品牌温度营造的是一种普世价值层面的“温暖”,这种“温暖”实际上连接的是消费者的善意。这种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品牌要做的就是传递消费者早已失去理智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内容,从生活态度上与消费者保持共鸣,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梳理这些高明的营销案例,可以总结出一点:多一些克制,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华而不实的噱头。
在品牌营销中,价值在品牌中的作用将被重新审视和放大。基于共鸣的传播,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将不仅仅局限于利益的交换,更上升到道德的合作和情感的捆绑。
因此,品牌不仅要在营销目的上回归价值实现,更要在营销方向上找到一个能引起用户高度社会共鸣的点,从而决定营销方案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从情感角度找到符合社会价值的价值观,准确获得大众的“g点”。
#专栏作家#
木兰姐姐,微信官方账号:木兰姐姐(ID:Mulan Ji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程,原优品知名品牌总监。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