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纬:你参加了拼多多的“摇现金”活动吗?曾经开创了“帮忙砍一刀”活动的拼多多,在活动运营上有他们独特的玩法,都能取得不错的活动效益。笔者亲身经历后,对“现金摇一摇”活动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近日,拼多多又推出了一个爆款活动“摇一摇现金”。
底部导航栏还有一个专门引流活动的开口,优先级非常高。
贝克汉姆玩这个活动的心情是这样的:从刚开始的“小激动”到一步一步的套路,“愤怒值不断增加”,最后感觉提现无望,“气得摔手机”。
整个过程熟悉吗?没错,这就是品多多平时的“操作”。
接下来,贝克汉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现金摇一摇”活动:
1.刺激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拼多多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截至2020年底,平台年度活跃买家为7.884亿。单季度增长5710万,已经超越阿里成为用户量top1的电商平台。
好不容易拿到第一,拼命保住自己的位置。毕竟现在和阿里的7.79亿差距已经很小了。不要努力想出新花样来刺激用户的持续增长。下赛季被阿里超越后,你的脸会放在哪里?
2.提高DAU和活性
每天打开摇一摇现金的页面,系统会给你一个装满现金的红包,马上到账的那种,不用花多少时间就能拿到。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想要收藏这个毛线,每天至少要打开APP一次,到活动页面去收藏。
另外,单次现金摇一摇活动有效期约为12小时,满100元即可提现。我要想拿到这100元,就得在活动有效期内不断找人争取,同时还要每隔几个小时领取一次定时红包,才能提现成功。如果在有效期内没有完成任务,对不起,请再玩一次。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无形中帮助拼多多达到了提高DAU和活跃度的目的。
3.增强“购买更多食物”的能力
买多多占据了活动页面最大的导流位置,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据介绍,2020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65.48亿元,同比增长145.97%,主要得益于更多买菜带来的商品销售收入贡献。今年2月,杂货购物的日销售额为7500万元,Q1 2021年的目标是日销售额达到4亿元,翻五倍!
在如此沉重的KPI下,拼多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分流更多的买菜,让更多的人购买更多的买菜并下单,推动社区团购业务的发展,实现整体营收的持续增长。
4.摆平社交关系链,帮助“打小圈子”
我可以把他们加为我所有和我拼过红包的人的好友。
当我添加成功后,TA会出现在我的“打架小圈子”好友列表中,以后我就可以看到TA的打架单行为以及TA发布的产品评测动态。
之前因为隐私问题,“争小圈子”一直被诟病,没有那么多人玩。但拼多多“建立真正的评价体系,解决信任问题”的方针不会改变。不,这只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二、活动背后都有哪些套路?1.大量的金钱诱惑着你
品多多深知人性贪婪逐利。利益越大,用户参与的动力越强。
所以,他总是设置一个很大的金额来诱惑你参与。
2.在“挤你”之前给你一点甜头
拼多多要想让用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持续投入,就需要先给用户一点“甜头”。
用户第一次参加活动拿到的第一个红包,就是实实在在的充现金红包(直接转微信,非常快)。
结果用户乐了,心想:有这么好的事吗?这么容易就能拿到红包吗?我多开几个红包不是更好吗?太好了,继续玩!
3.利用“沉锚效应”
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思维往往会受到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的想法。
因为我第一次拿了几分钱的红包,我会想,我以后会拿几分钱的红包;因为我拿到的第一个红包是直接转微信的,所以我会认为后来拿到的红包也是直接转微信的。
事实是,后面的红包最多也就几毛钱,有的连几毛钱都没有,只有一个现金金币。
如果你运气好拿到了现金,不会直接转到你这里,而是划入提现账户,只能100元提现。不满100元,想单独把钱拿走。
4.通过数值的对比,让你觉得很容易达到目标。
刚开了几个红包就已经99.41了。现在我离目标只差0.59元。然后我再多开几个红包就可以完成目标了。走吧。!!
于是你不断邀请朋友拼红包,以为多几个红包就能拿走100块钱。但是,品多多没那么傻!他把能拼出装满现金的红包的概率定得很低。他给你寄了一堆现金金币,却没给你钱。不生气?
最后你发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还差100元0.59元!
5.只让你注意到对他有利的信息。
人们花在阅读大部分内容上的时间非常少,通常只是扫描(跳过)寻找能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词或词。
为什么扫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有任务,我们一般都想尽快完成,所以会忽略大部分内容。
那么拼多多是如何根据这个事实迷惑你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弹出窗口。
我一看,邀请“壳壳”就能提现0.05元!因为一直被眼前的一堆金币分散了注意力,突然来个现金红包还是很兴奋的。二话不说,赶紧邀请壳壳!
结果邀约成功后只发现0.01元!
不是说好0.05元吗???怎么变成0.01元了??
当我回去再次仔细看弹窗的时候(幸好画面被截掉了),我发现我有机会获得0.05元!虽然这种套路很常见,但是你敢把这种暗示的色彩变淡吗???
6.利用“厌恶损失”的心理
厌恶损失是指当人们面对等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他们认为损失更加难以承受。等量损失带来的负效应是等量收益正效用的2.5倍。
换句话说,“我不想失去我辛辛苦苦换来的100块”给我的动力是“我要得到这100块”的2.5倍!
因为我在这个活动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脉。所以我不想放弃,我不想让我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我要继续奋斗!
于是我又掉进了拼多多的陷阱。
三、为什么客诉很多,活动效果还这么好?经常看到很多人投诉拼多多的活动,还有人去法院起诉拼多多欺诈。为什么品多多在客户投诉这么多的情况下还要一直做,做了之后效果还是很好的?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1.核心用户群积极性很高。
对拼多多活动不满的用户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这些人很“聪明”。当他们洞察到拼多多的套路后,才意识到拿这100块钱的成本太高了。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大量的人脉。不值得。放弃吧!有时间的话,不如修修福报,早日实现升职加薪。
热情高的用户大多来自三四线以下城市,也是拼多多的核心用户群体。他们的收入相对较低,但空闲时间较多。对于他们来说,用这100块钱换来时间、精力、人脉,是划算的。即使他们不满意,也会为了拿到钱继续玩下去。
2.在拼多多,活动效益比用户体验更重要。
品多多为什么敢一直用同样的套路?因为他足够强大,强大到你不会因为体验不好就真的卸载这个活动。当你想买的东西有一天在拼多多更划算的时候,你又会好闻了。
那么当拼多多发现牺牲一部分用户体验可以带来更好的活动收益,而且即使客户投诉很多,用户也没有真正流失,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四、写在最后拼多多的活动是营销圈的神仙级别。从最初的“砍价”到后来的“天天拿现金”,各平台纷纷效仿。
这些爆款的背后,其实都是一样的套路。只是不同形式的包装让你有新鲜感。
贝克汉姆建议,大家在做活动之前,要多想想背后的逻辑,不要因为“爆炸”就立刻“复制”。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做出取舍。如果你的平台还不足以让用户为你“死心塌地”,不如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本文由@ Xiaobeichat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