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运动鞋网店代理首页(从“运动第一品牌”到如今隐匿无踪,“背靠背”为什么消失了?)

对于很多90后来说,有这么一个运动品牌,不提可能会忘记,但只要一提,一定会勾起他们对青春的无限回忆。


有意思的是,如果Kappa是这个品牌的真名,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了,只要说一句“背靠背”,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毕竟比起这个陌生的英文名,Kappa这个两人背靠背坐着的独特Logo更容易记住。因此,人们更愿意称之为“背靠背”。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作为一个曾经和耐克、阿迪等一起走红的运动品牌。在世界各地,最繁华的商业区已经找不到“背靠背”这个品牌了。


并且和“背靠背”品牌一样,业绩越来越低迷,陷入了无限亏损的谜团!


近日,Kappa品牌在中国大陆和澳门的拥有者中国潮流(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6个月中期财报显示,2021年4月1日至9月30日,整个集团营业亏损达7.7亿元,同比下降160%。值得一提的是,Kappa品牌占集团运营额度的65.5%。


那么,曾经引领一代时尚潮流的“背靠背”是如何一步步消失在大众视野中的呢?


一个


“背靠背”——运动时尚鼻祖!


现在,像耐克、阿迪等品牌一样,背靠背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时尚运动品牌。一进入中国市场就打败了李宁、安踏等国产运动品牌。连耐克和阿迪都不是对手,还受到中国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背靠背”的出现,开启了消费者对运动时尚概念的热情。毕竟在“背靠背”出现之前,就连耐克、阿迪也还在走传统运动品牌路线。但“背靠背”直接把“时尚”和“运动”结合起来,击中了当时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


有数据显示,2010年,“背靠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达到42亿,线下门店超过4000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时尚运动品牌!


其实背靠背和耐克、阿迪一样,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外运动品牌,其品牌早在1916年就诞生于意大利。


但不得不说,作为老牌体育巨头,背靠背虽然赞助了很多顶级足球联赛和俱乐部,但在国外的品牌知名度和销量还是远远不如耐克和阿迪。换句话说,中国市场实际上是最成功的“背靠背”市场。




背靠背于2002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可谓赶上了中国运动品牌发展的黄金期。那时,中国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准备。伴随着这股奥运潮流,人们对体育的热情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也点燃了体育赛道。包括李宁、安踏在内的国产品牌都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


如前所述,凭借这一口号和“时尚运动”概念的独特风格,“背靠背”在红海市场成功突围出一片蓝海市场。


但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背靠背”品牌在中国受欢迎的背后,也离不开另一个中国本土运动品牌——李宁!



李宁引狼入室,终于让老虎回家了!


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背靠背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品牌之一。或许正是因为背靠背在发电方面的潜力,国内品牌李宁在2005年斥巨资拿下背靠背在中国的永久经营权。


就这样,“背靠背”成为了中国本土的运动品牌。但与当今互联网时代不同的是,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仍然将其视为国外运动品牌,这并没有影响“背靠背”在中国的强劲势头。


这件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李宁当时之所以选择购买背靠背的中国永久经营权,也得益于一个人的建议,那就是陈义红。


说到陈义红,很多人都有点陌生,但在当时,他绝对属于业界领袖。当时,陈义红是北京李宁的总经理兼CEO,也是李宁的“二当家”,股份仅次于李宁家族。可以说,李宁品牌的成功离不开陈义红,购买背靠背经营权的想法也是陈义红提出的。




但是,陈义红太厉害了,已经到了“称王称霸”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2001年李宁公司改制的时候,陈义红的大部分实权被大大削弱,陈义红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表达不满。陈义红向董事会递交辞呈,要求辞去李宁公司的一切职务,愿担任北京趋势体育发展有限公司(Kappa中国代理公司母公司)董事长。


最终,董事会同意了陈义红的要求,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陈义红需要放弃他在李宁公司的所有股份!


要知道,当时陈义红是仅次于李宁家族的第一大股东,放弃李宁的全部股份就等于放弃了一大笔财富!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陈义红同意了董事会的这个条件,他仍然要“背靠背”拥有品牌80%的股权,并担任公司董事长。这一事件背后,也可以看出陈义红对品牌“背靠背”的重视和期待。


拿到背靠背经营权后,陈义红马上做了一件疯狂的事,那就是带领公司在港股上市,用自己的3亿投资买下了澳门的背靠背永久经营权。


为了上市,陈义红还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即让“背靠背”在一年内实现5倍的利润增长!


但事实最终证明是陈义红干的。2006年,“背靠背”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税后收入直接达到3.06亿,相比一年前不到4000万的利润增长了705%!


凭着这份优秀的成绩单,中国趋势于2007年在港股成功上市,市值298.7亿!


当时运动品牌的经销商都在流传一句话:“赚钱卖Kappa”,可见当时“背靠背”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举办,国内运动热情再次达到空之前的巅峰,各大运动品牌成绩斐然,“背靠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营业利润13亿,赚得盆满钵满。


凭借这些,陈义红也成为了当时胡润服装行业的首富,甚至超过了身价100亿的李宁!


三个


“背靠背”是如何从巅峰走向衰落的?


和所有运动品牌一样,随着奥运会的成功,国内民众的运动热情开始逐渐消散,红利期开始逐渐消退。


尤其是2011年之后,无论是国外运动品牌还是国内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都开始大幅下滑。


《中国趋势》2011年发布的财报显示,从2011年开始,“背靠背”的线下门店也开始大规模关闭,门店数量从3751家下降到3119家。


之后,“背靠背”的线下门店数量每年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锐减。2012年“背靠背”的线下门店数量已经下降到近2000家!


事实上,除了市场环境和红利的消失,“背靠背”的倒下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管理的缺陷造成的。


首先是定位不清晰。“背靠背”最早是用“时尚运动”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但这个概念没有任何壁垒。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友商的模仿,“背靠背”很快失去了其品牌理念的优势。


况且“背靠背”在主力产品定位上也不明确。比如,安踏的定位是专业从事运动鞋、服装、配饰等运动装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性、多品牌体育用品集团。李宁的定位是经营李宁品牌的专业和休闲运动鞋、服装、装备和配饰。


其他运动品牌都找到了自己的强势定位,抓住了用户的定位,但是“背靠背”的定位一直很模糊,可以说什么都卖。久而久之,随着用户购买需求的深入,自然就失去了市场的青睐。


其次,“背靠背”是通常的代理模式,最终害了“背靠背”。“背靠背”的成功离不开其代理模式,但代理模式有利有弊。代理商看中的是品牌的赚钱能力,品牌一热,代理商模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但是一旦品牌销售业绩不好,代理模式的弊端就完全释放出来了。




随着市场销量的下滑,代理商为了赚钱,开始卖假货。这样,“背靠背”市场也是假货横行。久而久之,口碑直接崩塌,慢慢侵吞品牌价值,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这几年虽然“背靠背”一直在做各种努力,但是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背靠背”已经没有机会了!


正品运动鞋网店

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最终能胜出的只有少数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人倒下,成为行业的基石!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