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主怎么踢人出群有提示吗(微信上线的新功能,有什么玄机?)

产品经理要像上帝一样建立一个系统,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自我进化。

作者|石灿

编辑|导演

国庆前夕,微信迎来了最新的产品版本更新,迭代了一些细节功能,包括两个关键点:用户可以开启“关怀模式”和群折叠功能。据了解,此次更新最早出现在苹果手机上,而安卓手机相对滞后。

这两个功能的诞生是有其背景的。开启“关怀模式”后,微信字体变大,颜色变粗,功能按钮变大,主要针对老年人。



开放前后护理模式对比(左、右)

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平行的物理世界,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现实世界,包括金融支付、社交聊天、内容浏览等渠道和行为。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社会、政府和企业的关爱。微信的“关怀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同时,微信在线的这一功能与“适龄”改造项目有关。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多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就努力适应线下居家养老的老龄化改造方案。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成绩显著。

至2021年上旬,工信部下发通知,部署实施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应用老龄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受益群体平等便捷获取和使用互联网应用信息。

现在,这项工作正逐步从住宅和公共建筑中的老化改造向互联网演进。这意味着老龄工程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怀,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转化。

半年来,互联网应用深度介入老龄改造工程,一键听新闻,关怀模式放大字体,老人一键打车服务...要完成这些任务,产品经理要有老年人的视角,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惑;同时也要求互联网公司配备相应的服务团队。比如微信有客服团队帮助老人解决困惑,从而补充整个运营服务环节的完整性。

据人民网报道,不仅是手机app,三大基础电信企业、智能手机终端、相关政府网站等主体都在加速老化转型,一批老化产品和服务率先落地,覆盖信息、购物、出行等领域,形成全行业老化转型合力。

目前国内互联网应用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产品化,后者主要对应的是青少年模式。Tik Tok、微信、Aauto Quicker等互联网产品都在推广这一功能,尤其是短视频app,频繁提醒用户,甚至被部分用户吐槽打扰。

在App的青春模式下,产品经理也用文字表示:“该模式下会限制部分功能,请监护人主动设置。”从社会关怀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教育家长的方式,培养家长与社会企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识。

这次更新的另一个关键功能是折群,进群,点群设置,发现消息勿扰。开启该功能后,可以选择是否“折叠群聊”。“关注组成员”与此功能并列。群成员设置为关注后,成员会在群里发消息提醒你关注,不会受到勿扰的影响。您最多可以关注4个群组成员。



折叠群聊功能

这两个功能都是在用户微信群太多,群信息和个人聊天信息过载的环境下诞生的。如果用户不想退出一个群,但又不想让群信息一直弹回聊天界面,可以选择折群。折叠组将被均匀地划分在一起。在消息界面,类似于订阅号对微信官方账号的管理。

是群微信非常重要的产品功能之一,也是中国圈子文化的线上投影。

圈子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现象。群是微信生态中最重要的信息集散地之一。两者结合,产生了不同于线下的社会资本和社交场景。

论文作者《微信群聊对个人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认为,群聊的用户通过关系维护、自我表露、要求户主等方式获取社会资本。,微信群逐渐超越聊天功能,成长为用户接触的大环境。

微信的群管理主要体现在产品和内容审核,不定期迭代群功能,长期筛选过滤敏感内容。

群主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也在逐渐扩大。群主不仅有权踢出群成员,如果群内出现一些涉及敏感话题的讨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浦发。2021年8月报道,广州互联网法院通报了两起典型案例。如果微信群里出现了辱骂行为,群主的“慢作为”或“不作为”可能要负责任。

微信群主怎么踢人出群

对于群组成员来说,折叠群组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你厌倦了某些群消息频繁被打断,但又因为人情或工作原因不得不留在这个群中,群折叠可以做到“眼不见,心不烦”,不需要退出群聊,也不需要设置免打扰(免打扰也会占用聊天位置)。



消息框中的组已折叠

对于那些专注于私域流量直播和社区团购的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微信即将大规模开放各类链接和小程序,基于社区的私域流量处于爆发前夜,用户群体的价值将被重新发现。

这时,微信群加强了普通群成员的“抗干扰”机制。“暴力拉群的游戏可能无效”,有从事私域运营的从业者表示,如果用户开启了群折叠,群内运营将成为无源之水,社群从此失去意义,只有通过更精准的微信群运营,才能利用好私域流量。

从侧面可以看出,微信的社交影响力越大,越是在不断进化,尤其是在产品功能的细节上,比如磨合、上线、迭代、周期。

但是经过这么多轮的变化,微信的基本框架和审美基础始终没有大的改变。这与早期确立的价值观密切相关。先做产品结构,再做功能细节的逻辑,早在微信推出的时候就已经确立。自微信推出以来,四个标签栏(微信、通讯录、发现、我)从未改变。在张小龙的产品理念中,四个tab键是最简单的,一旦超过四个就变得非常复杂。

张小龙早期与马的“君子之约”,与微信的抽头有关。当时,马花藤不时向张小龙提出添加微信标签的要求,但张小龙多次阻止。一旦有五个,产品就会很复杂,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他们做了一个约定,两年之内,微信上只能有四个标签,不允许有第五个标签。本协议的效力延伸至整个产品形式。马花藤曾经觉得朋友圈入口太深,想让张小龙更直接一点。张小龙回答说,我们已经约定了君子协定,不能毁约。

这也是张小龙产品理念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前提。熟悉微信的人应该都有一种感觉,用户可以主动关闭很多功能,比如发现页,甚至如果你愿意可以关闭“发现”的所有插件功能。这种从用户角度出发的组织选择,赋予用户选择权,在其他产品中很少存在。

张小龙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一书中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他对人和用户的理解。他形象地说,上帝是创造世界的人,产品经理是创造虚拟世界的人。他们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他说,产品经理要像上帝一样建立一个系统,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进化。他强调,自我进化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微信本身。

人们会对环境做出反应。在微信的哲学里,产品是进化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群折叠功能来源于用户对群消息的困扰,关爱模式来源于老年人对微信产品的体验需求。张小龙有新功能上线,不会主动推送。他强调“息事宁人”;他也很固执。如果一个功能不令人兴奋,他宁愿不做。

为了保证微信的简洁,除了核心功能,大部分功能都做成插件模式,这些插件可以关闭或者卸载。这是保证用户可以选择的大前提。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机制直接影响用户的习惯和思维习惯。

微信更新功能后,关于微信“QQ”的声音再次出现。批评者认为,微信越来越复杂,朋友圈广告很多。

但如果研究分析,除了社会关系链作为产品的基本框架外,它们在产品形态、产品内部、商业化策略上都有本质的不同。

用户的体验和感知反馈很重要,但我们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同化对比的结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