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则新闻,真的颠覆了我的三观。
新闻讲的是某市一个13岁的初中生。我一个人去手机店买了一部9288的手机。关键是他拿了妈妈的手机,通过微信付了钱。虽然知道微信的支付密码,但是这么大的支付需要实名人脸验证。非我显然不可能完成支付。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接待他的店员给了他一个我看不懂的招数。就是先取消了他妈妈手机的微信实名认证,然后店员拿着他的身份证到他妈妈的微信号上绑定店员的实名。是不是有点绕路?对,就是这样。
张观·戴笠的做法完成了最后的支付。
首先,看到这里我很惊讶。大额支付时的实名人脸验证,本来是对安全的一种保障。没想到,居然有人能通过这样一个调皮的操作,绕过这样一个安全防护。
那么改名真的这么方便吗?我赶紧去自己的微信看看怎么解绑微信实名认证。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容易。
改的位置在微信-我-服务-钱包-身份信息-改实名。我也颤抖着点了继续改名字的选项。
然后我发现他有很多条款是你必须先完成的,否则没有办法取消他的实名。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些。也许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业务。让我们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1.理财通有未完成的交易。
2.自动扣费服务仍然有效。
3.微贷借款功能未关闭。
4.有余额变化的未完成交易。
5.微信积分没有被关闭。
6.个人银行储蓄卡未注销。
7.存款账户上有余额。
而且其中有几个需要闭关三天才能生效。看到这里,我可以放心了。我的实名好像没那么方便容易改了。
看到提示需要注销银行卡,取出全部余额的时候,我很疑惑?这种情况下店员是怎么帮她操作的?如果钱都提出来了,他是怎么通过微信支付的?因为账户里没钱了!我想不通的是。但不管怎样,我真的很佩服店员的脑洞,他就为了那点卖手机的提成?可以把自己的实名信息和银行卡绑定到陌生人的微信号上吗?那不就是说后面要刷卡的钱都包含在店员的银行卡里了吗?而且,人家要是再在微信上开通贷款业务,啊!想想就毛骨悚然。
店员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信息泄露或者金钱损失吗?所以这波操作真的是666。
还会说未成年的孩子没有监护人是不允许卖的。这里不得不说这个13岁的“熊海子”有多任性。他不仅可以用一万块钱买手机,可以用父母的钱自己买,还可以让一个“大叔”冒充自己的父亲,打电话给店员骗他说父母同意了!这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我平时看到最多的就是在我拿走孩子父母的钱之前,有孩子在玩手机游戏。
但是这个孩子的进阶水平更高。
在这里,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真的有必要过早给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吗?
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早点接触电子设备还是有好处的。想想那么多需要在手机或者平板上完成的网络课程。此外,一些教学辅助软件确实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但主要是量和度的问题。嗯,孩子自制力差,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当他们学习时,他们会玩游戏或其他活动。
所以,家长如何运用“限制”起着关键作用。家长不要简单的把手机扔给他们,先合理设置。以苹果手机为例。您可以设置屏幕访问时间限制。禁用其他所有软件或下载功能,设置可以单独打开的应用,设置每天的使用时间,比如1小时后停止使用。也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儿童账户”。如果需要延长时间,可以申请,家长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可以远程审批。
另外,还可以在家里的路由器上设置上网时间,晚上定时断网。我相信通过合理的设置,电子设备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店员必须承担很大的责任。但他就是想多卖一部手机,多拿一份提成。劳动人民的辛酸。我觉得主要是父母的观念和管教。怎么能随便把手机给孩子,尤其是让孩子知道非常重要的“支付密码”呢?
我认为,随着网上支付和教学用电子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厂商应该考虑如何设计更适合孩子的电子设备或软件。但在此之前,家长首先要提高思想。现在出门只需要一部手机,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