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泛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移动互联网席卷之势,谁的微信有成百上千的好友?
和陌生人见面交朋友是一种社交礼仪。
更何况还有大量的亲戚、家人、同学、同事、行业、部落等“朋友”的生产基地。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邓巴数律。他通过实验发现,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朋友的人类智力上限是150。
不过有了科技的加持,进化后的人类很有可能会突破这个限制。
但“好友”数量众多,但一年内能线下频繁见面的好友数量仍是个位数。
“朋友”越多,越孤独。
因为人们加“好友”时的动机大多是功利的,要么有用,要么有利可图。加了之后,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利益输出,很快就会变成泛泛之交和赞不绝口的朋友。真的是“又见面了”,然后就忘了朋友圈。
明白大家都很忙,时间一定要花在刀刃上。没人有时间胡说八道。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经常群聊,刷朋友圈的人,大多是一堆时间不值钱的人。
高价值的人总是很难放松,看看马云和王健林没完没了退赛的日程就知道了。
时间太昂贵,不能浪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就算首富想加你“好友”,你能提供多少价值?
毕竟,人际交往的本质是能量和价值的交换。
如果没有感情联系,纯价值考虑,有“朋友”谈1亿,何必谈100万的“朋友”?
自尊是所有有价值的人的准则。
有能力的人一定是懂得过滤的人,这也算是一种道德洁癖,眼里容不得沙子。
从开始到结束,一个人的大部分生命都献给了重要的人。他们一起分享时光,一起生活,一起跳舞,度过了辉煌的一年。
现在所谓的圈子和网络,其实是一种肤浅的、低质量的社交关系,其消耗远远超过收益,而微信业务杨,则进一步增加了“朋友”的水分,降低了社交质量。
我经常在想,天天发垃圾邮件的人心里在想什么?被屏蔽,被拉黑,被删除,就没有观众了。怎么才能幸福?
如果你盛开了,蝴蝶来了,你没力气了,没人替你玩。
自我管理,让生命起舞,才是你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