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的微信号值多少钱(加了4000多个好友后,我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微信号卖了)





我用一种行为艺术结束了一个失控的大生命。

口述|陈奇整理|阿苏编辑|胡

我把微信号卖了,简单买卖,4013个好友,2000块钱。太可笑了。一个好朋友值五毛钱。

一开始我在百度上搜索如何清理好友。无意间点开一个链接,发现居然有人买了个人微信号的神奇操作。其实我有一百种方法来处理这个数字,我也不缺这两千块钱,但是五毛钱卖一个“朋友”有点像某种行为艺术,想想还是有点激动。

所以我把微信号卖了。

捆绑包

有一段时间,微信让我极度恐慌。

早上八点,老板在群里发了一条很有规律的通知,三分钟之内,就统一收到了几十条通知。A @我的消息五分钟不回,老板在群里发火了。

但是我害怕静音。因为工作性质,同事之间会有竞争,需要随时沟通。如果他们错过了新闻,他们可能会落后。经过三次考核,小组垫底的直接淘汰。

我是一名公关人员,平均每个月同时跟进三四个项目。除了同事,每个月还有30多个杂七杂八的客户交流群,都很活跃。重点是,老板还告诉我们,你可以屏蔽你的父母,但你永远不能屏蔽你客户的父亲。

另外很多生活群聊,吃喝玩乐的朋友,闺蜜拉的各种群(五个闺蜜可以拉四个群),种草群,兴趣群等等。不能被屏蔽。

所以,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从还没起床的早上,到睡觉前的晚上,我让各种信息肆意的轰炸我,叮叮叮,一有消息就要习惯性的张开双手,我没有选择。

我做过统计,早上八九点工作组最有活力,五分钟能产生300多条消息。中午和晚上睡觉前,是生活群上线的时间,各种八卦和生活话题疯狂刷屏。

我看过自己的屏幕使用统计,发现微信占了80%的屏幕时间。好久没好好刷微博了,看看我最爱的爱豆有没有新消息。当初雄心勃勃下载的阅读软件和英语学习软件,已经好几个月没打开了。

这种被微信束缚的状态太恐怖了。我才工作两年,感觉被它榨干了。

失控

我的QQ现在有300个好友,用了12年时间积累的,80%到90%都是我线下认识的同学朋友。但是我的微信只用了五年,通讯录就已经满了,超过5000人。

后来每当有人加我,我都要花几分钟从名单里找出一个倒霉的人,把ta开除,这样我就再也活不下去了。

微信上的好友构成也很复杂,有亲戚(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闺蜜+同学(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同事(工作以来的同事、老板)+工作合作(客户、合作伙伴)+网上好友(豆瓣、微博认识)+兴趣圈等等。

对于一个疏于管理的人来说,拥有5000个好友是什么体验?

答案是:全线失控!

五千人的微信值多少钱

每天群聊和私聊的消息不断下沉,眼花缭乱,根本没时间回复。这样真的会伤一些朋友的心,造成很多尴尬的时候。有时候我明明记得我的回复,但是点开一看,发现在“草稿”两个红字后面,还有一句话还没打出来。

其次,朋友圈变成了乱七八糟的菜市场。晒日光浴,自拍,旅游,打广告,转发自己的公共文章刷屏,场面堪称泥沙俱下。

经常受到各种好朋友的训斥。他们总有一天会在朋友圈公布恋情和结婚消息,但我对此一无所知。当我终于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一定会收到一句话:“我不太在乎我的老朋友。”

拜托,我根本看不到你的朋友圈好吗?如果5000个好友滚动播报,每个人平均每天发一条消息,我要花大半天才能看完这些消息。

现在回想起来,我微信失控最大的祸根就是刚加好友的时候,没有分组,没有标签。当时没有这种意识。

结果可想而知。上次有人告诉我一些事。我记得这个绰号是猪头的象征。当我点击目录时,我发现有20个人同名。此外,还有8人绰号“.”还有7个人叫佐伊。

担心名字也不尴尬。要命的是,总会有人给你发来善意的问候,你却完全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甚至怀疑他们是不是骗子。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亡羊补牢,又翻了一遍通讯录,把所有可能有关系链的人都编了出来。

但当时四五千朋友的工作量巨大,我忙了半天,也才把家人分组完。这不是绝对安全的。悲剧终于发生了。有一次,我发了一组新男友的照片。因为关系不稳定,不想太早被家人知道,所以屏蔽了家人。

却不曾想,漏网之鱼出现了。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截图到家庭群里。当时父母正在安排我相亲。他们看到这条朋友圈,立马就火了。

我生气的原因不是我偷偷谈了男朋友,而是他们发现自己的亲生女儿,骨肉相连,居然反手挡了。他们伤心了很久。

脱离

注册微信的前两年,我还在学校读书,有同学有朋友。功能很明确:聊天,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可能是因为闲,再琐碎的话题,大家也能聊很久。

那时候每天都发朋友圈吐槽,自拍,发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当然,阅读和旅行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回想起来,前两年,朋友圈确实记录了我的很多想法,都是恶意的,严肃的,文艺的,甚至是沙雕的。它真实地保留了成熟与不成熟的自己,也记录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轨迹。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微信的性质变了。我从来没有在朋友圈透露过任何个人想法,甚至任何带有情绪的东西都需要谨慎和警惕。

某个方案被反复要求修改,加班到深夜,饿到肚子疼。我想发个朋友圈,释放一下心情。大意:能在黑暗中睡觉吗?加班场景图,空空摇摆办公楼。

几条信息同时发来,爸妈各发了几串声音,各种担心和责备,领导送来一杯咖啡和一个微笑的表情,让人紧张。

客户一如既往地给了我阿林志玲式的鼓励:“让我们一起加油,胜利就在前方”。

拜托,我只是发泄一下情绪。我根本不想去揣摩你的心态。现在我们不得不制定不同的词来回应,造成了很多麻烦。最后我果断删除了那个朋友圈。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发过工作以外的朋友。这也让我认识到了本质:微信不适合社交,只是一个工作工具。

去年9月,我拿到了硕士学位,回学校专攻学术,彻底从那份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微信还是一个问题。我找了软件把好友清零,从5000降到了4000,还是不放心。

把家人朋友转到新号后,我就彻底告别了微信号。干脆把那些不相干的朋友卖给营销公司。

让我们从头再来。这次我通讯录里的每个人都有了固定的分组和标签。

来源|南方周末

结束

欢迎来到朋友圈。如需授权,请发电子邮件至:newmedia@nbweekly.com。想找小南可以后台回复“小南”试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