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记者刘)据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巴黎欧莱雅品牌“双11”差价事件登上热搜。巴黎欧莱雅此前宣布将在李佳琪直播间等渠道提供“年度最大折扣”,但部分消费者发现其品牌在后续给出了更多折扣。差价事件经过数十个小时的“发酵”,巴黎欧莱雅18日仍未能给出解决方案。国际化妆品巨头为什么要“面对”自己?消费者能否以“更清爽”的方式享受“双11”低价红利?
很多消费者觉得“被割了韭菜”,没有如愿享受到品牌官方宣称的所谓“年度最大强度(折扣)”。针对消费者强烈的维权要求,主播李佳琪回应了整个故事。李佳琪说,在“双11”之前,欧莱雅就宣传过了。10月20日,李佳琪直播间某款口罩“全年力度(折扣)最好”。但在“双11”期间,巴黎欧莱雅品牌直播间发放了相关优惠优惠券,领取优惠券的用户叠加了“双11”机制的相关优惠,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他说:“对于留在直播间,信任直播间,在直播间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这款产品在Viya的直播间也有销售,Viya直播间的消费者也遭遇了同样的差价。Viya表示,经过近两天的沟通,品牌并没有拿出最终的解决方案。17日,李佳琪和维雅都表示将暂停与欧莱雅的一切合作。
18日,巴黎欧莱雅在官方微博做出“说明”,但仍未给出解决方案。有网友评论称,巴黎欧莱雅的“解释”只字未提,缺乏实质性的行动,实际上是在推高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那么,所谓的“年度最大强度(折扣)”为什么没有兑现在消费者的口袋里呢?为什么消费者维权的“时间线”不断拉长?
互联网专栏作家童志斌观察到,这次巴黎欧莱雅品牌的内部沟通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巴黎欧莱雅作为一个国际品牌,内部传播链条可能比较长,中国管理团队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授权,对中国主播投放市场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这次差价事件的导火索是“声称最低价却不发货”。据记者观察,近年来,大型促销季的营销套路越来越复杂,消费者对“直接打折”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业内资深人士郭认为,此次巴黎欧莱雅差价事件可能是电商行业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品牌自播的兴起,品牌对头部主播的依赖在降低,越来越多的品牌会自建流量池,直接让利给消费者将成为新趋势。”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未来电商营销应遵循“简单”原则,让消费者明确享受促销红利。“相关平台和商家应该明确告诉消费者有多少优惠和折扣,让普通人明明白白消费,然后做一个明明白白的经营者。这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