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蘑菇街裁员背后:五年亏掉45亿,员工数四年少七成,市值蒸发97%)

作者/刘冬雪、洪、何畅《财经世界周刊》

编辑/陈芳

短短四年多,员工少了近七成

2021年底,又一家互联网公司顶不住压力,最终不得不裁员过冬。

12月21日,流传了两天的蘑菇街裁员消息得到了证实。知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蘑菇街裁员情况属实,此次裁员比例约占总人数的30%。

和爱奇艺、Aauto faster等互联网公司的裁员一样,老牌电商平台蘑菇街的裁员也是通过社交平台曝光的。前两天,一些微信群在流传蘑菇街R&D部将裁员80%的消息。因为裁员比例惊人,消息迅速在网上发酵。

多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蘑菇街被裁员工包括老员工、入职半年的新人,以及今早刚拿到offer的“准员工”。裁员最多的是技术部门。至于具体数量,目前有三个版本,有的说80%,有的说70%,有的说过半,只剩下30人。

至于具体裁员人数,《财经天下周刊》向蘑菇街求证,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图/视觉中国)

其实这已经不是蘑菇街第一次裁员了。去年4月份已经裁员一轮,大约140名员工被裁。当时,蘑菇街在内部信中表示,随着公司越来越专注于电商直播业务,部分业务板块因历史原因偏离核心业务,以及疫情对时尚消费市场的影响,公司经营面临诸多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聚集资源,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梳理蘑菇街的财报显示,其员工人数近年来一直在萎缩,2018年上市之年是一个分水岭。

古墨街2017财年年报(其财年截止日期为每年的3月31日)显示,其拥有1311名员工,也是一家大厂。然而,到2018财年,员工总数仅为1005人,缩水23.3%。2019财年不到1000人,只有927人。此后,蘑菇街的员工总数逐年下降,到2021财年,员工总数仅为605人。

如果从今年3月底开始蘑菇街就没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按照这次裁员的比例,蘑菇街已经裁员180人左右,员工总数缩水到400多人。也就是说,在4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蘑菇街的员工数量减少了近70%。

但是,对于被裁员工来说,裁员并不意味着是坏事。至少蘑菇街给了足够的补偿。据知情人士透露,蘑菇街的老板陈琪虽然自己也不容易,但还是很大方,给被裁员工发了很多钱。“很多离职的员工都理解蘑菇街裁员的决定。毕竟公司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在#蘑菇街被炸裁员#的微博话题中,有人羡慕被裁员工拿到了12个月的工资补偿。事实上,古墨街两轮裁员虽然比例不同,但补偿是一样的,都是按照“N+1.5”的原则,帮他们推荐新工作。

纵观整个互联网企业,很难找到第二家公司有如此宽松的氛围,是互联网工作者养老的理想场所,没有任何内部文件,没有任何周。有人调侃说蘑菇街上一次开是“康熙年间”,有人是看到蘑菇街还活着的新闻才意识到的...更尴尬的是,号称电商“领头羊”的蘑菇街,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连热搜都没有安排。

五年亏掉了45亿

蘑菇街裁员与其近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密切相关。经过多次转型,也没有找到支撑其发展的方法。

2011年创立的蘑菇街,是靠社交起家的。它是由在阿里巴巴工作了六年的淘宝51号员工陈琪创立的。主要用来指导淘宝站,充当“导购电商”,但后来被阿里封杀,从此走上了坎坷的发展之路。

2013年,在失去淘宝这个佣金“财神”后,蘑菇街开始了转型之路。一路走来,蘑菇街尝试了海淘、社区电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社交电商。无一例外,他们都尝过。这家公司的一位员工曾表示,战略转型不坚定导致整个公司原地打转,业务调整导致的组织架构震动造成大量人才流失,进一步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折腾,蘑菇街终于在2016年锁定了直播电商业务。但这几年淘宝直播在2021财年创造了5000亿GMV,Tik Tok电商的GMV在2020年已经超过5000亿。率先开展线上直播电商业务的蘑菇街已经黯然失色。认为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没有成为蘑菇街的救世主。



(图/视觉中国)

过去五年,蘑菇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开数据显示其五年累计亏损45.35亿元。其中,亏损最大的2020财年,一次性亏损22.24亿元。如果亏损能换来营收的高增长,烧钱也是值得的,但蘑菇街这几年营收增长相当乏力。

财报数据显示,蘑菇街2021财年营收为4.39亿元,同比下滑40.27%。上一年,其收入下降了22.8%,全年只有7.35亿元。

没有好的成长故事,资本自然不愿意买单。截至记者发稿时,蘑菇街股价为0.43美元/股,较发行价下跌97%。总市值4349.76万美元,是腾讯上市电商中市值最低的企业。

对于蘑菇街的坎坷经历,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崔丽丽认为,由于当时平台搜索成本越来越高,存在大量的图文引流需求,从而帮助消费者更快锁定自己喜欢的商品。但是当淘宝自己的流量池逐渐发展起来,蘑菇街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技术门槛的降低让个体商家“自说自话”成为可能,蘑菇街的优势不复存在。

“网络名人和主播可以从Tik Tok等其他平台引流水分。为什么要穿过蘑菇街?所以它存在的必要性在降低。当它不能给相关链条的上下游带来价值时,可以预见它会逐渐衰落。”崔丽丽说。

同行都活得不容易

在蘑菇街之外,其他电商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以来,裁员、高管离职、资金链断裂依次在电商公司上演。这些曾经踏上风口的闪亮名字渐渐淡去。

当蘑菇街陷入“裁员”风波时,杭城的另一家电商陈蕃电子商务公司也日子不好过。这家公司是由网络主播悉尼创办的。11月22日,她因逃税被罚款9000多万元。然后她的账号在几个平台上消失了,7家相关公司都注销了,更有甚者,被曝不再给员工买保险、交社保。事故发生前,陈蕃有1000多名员工。

无独有偶,诞生于杭州的欢聚,尽管顶着“中国社交电商第一股”的光环,现在也在经历生死存亡。

今年9月,纪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9月27日收到纳斯达克工作人员通知,通知显示公司连续30个工作日收盘价低于1美元,不符合纳斯达克最低上市要求。

2017年,社交电商依然是资本追逐的风口。这一年,赶集、环球捕手、贝店等社交电商陆续上线。2019年,赶集网在纳斯达克上市,IPO发行价11美元,开盘首日股价上涨至18.2美元。同年5月,贝电完成融资8.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贝店是国内最大的母婴电商贝贝集团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贝店以“人人都能开店”为运营理念,统一采购、发货、服务,商家只需负责运营。

今年8月,北电爆发讨债事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出现了“贝店付款无法提现”、“贝店不退押金”、“贝店涉嫌跑路”等5000多条投诉。这些投诉商家认为,店家会将商家的货款挪作他用,以缓解企业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事实上,2019年5月的融资也是贝店所属的贝贝集团的最后一轮融资。

同样处于退市边缘的,还有一家很受欢迎的寺库。2017年,奢侈品电商寺库赴美上市,成为国内奢侈品电商第一股。



蘑菇街买衣服靠谱吗

(图/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关于寺库拖欠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的新闻不时传出,成为投诉网站的“常客”。今年8月,寺库因涉嫌在平台虚假宣传自营产品,被监管部门罚款80万元。

虽然国内市场奢侈品消费稳中有升,但寺库并没有享受到红利。据寺库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寺库总营收为1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4亿元下滑32.8%。

今年5月,纳斯达克也向天普库发出了不合规通知函,正是因为“没有及时提交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财务报告”。

与蘑菇街的情况类似,自2018年触及最高点15.48美元后,寺库股价一路下跌。以北京时间12月22日收盘价计算,其总市值不到3000万美元。根据其2020年末财报,该公司全年总收入同比下降12%至60.2亿元,由盈转亏,月活跃用户增速继续放缓。

其他的彻底陷入寒冬,亏损16亿的社交电商新贵冀涛最终破产清算;同城生活没能熬过寒冬,选择破产;待萝卜彻底关闭...

垂直电商平台何以至此?

股价暴跌,业绩下滑。某种程度上,这是以蘑菇街为代表的垂直电商平台最真实的写照。在这个苦苦挣扎的队列中,有专注于奢侈品购物服务和社交电商的寺库,也曾经有贝类店。但他们没有等到春天,而是无一例外地在寒冷的冬天游荡。

回顾过去十年,空之间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极大地推动了电商赛道的进化,也造就了三家各有侧重的明星巨头,分别是阿里巴巴、JD.COM、拼多多。成王败寇多,尤其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上市不仅是一个亮点时刻,也是困难的开始。

早在2012年,刘就预言,未来电商企业生存只有两种模式,一是平台化,二是个性化、品牌化的垂直网站。其他标准化的垂直网站“不卖就死”,是因为其销售的产品重复消费频率很低,但消费者的获取成本极高。现在看来,一句话就是一个预言。



(图/视觉中国)

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栋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直播电商毕竟还是流量模式,流量影响很大。即使是淘宝直播,不依托淘宝,完全独立发展也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蘑菇街这样的垂直电商平台来说,显然难度更大。

更何况,相对于综合电商平台,每一个差评对垂直电商平台来说都是更致命的。一位曾经在蘑菇街下单的用户坦言:“如果一个平台专注于一个固定的品类,但是这个品类中有很多差评,那么我很容易怀疑店铺甚至整个平台的专业性。”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蘑菇街相关的投诉有755条,涉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在崔丽丽看来,做垂直电商平台,专业是基础,一旦有偏离它的评价被证实,势必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基础。信任的背后是用户粘性、GMV和营收盈利的可能性。

当然,近一两年垂直电商平台的不满,与消费者在整个经济环境下的理性消费需求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主流消费者在增长,消费习惯在与市场变化互动。

李成栋认为,垂直电商平台在流量上很难与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竞争。同时,前者的运营增长仍需要大量投资。他判断:“如果不能续命,就很难有未来,估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倒闭。”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