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雷达财经,作者|张凯景,编辑|深海
"未来的雅虎只能是一个回忆."
2月27日,一条#雅虎邮箱2月28日停止中国大陆服务#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据IT之家报道,有网友收到官方通知邮件,称雅虎邮箱将于2月28日在中国大陆停止服务,要求用户尽快更换其他邮箱。
不过,在感叹和惋惜的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惊讶:“雅虎不是早就停止在内地服务了吗?”
据雷达分析,2013年,雅虎中国相继停止邮箱、资讯、社区服务,并宣布将原团队转入阿里巴巴的公益项目。当时无法使用@yahoo.com.cn和@yahoo.cn的邮件后缀,但国际版yahoo.com仍然维持正常服务。2021年11月,雅虎再次发布消息,宣布退出大陆市场,而这次为用户备份信息的截止日期定为2022年2月28日。
值得一提的是,雅虎是第一个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巨头,也是很多中国网民接触互联网的第一个窗口。然而,该公司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反而在内忧外患下逐渐沉沦。
第一代互联网巨头的终结
1995年,李彦宏还在华尔街工作,雷军和马还在敲代码,马云刚刚从杭电辞职成立中国黄页,斯坦福大学博士生的雅虎已经获得红杉资本1000万美元的注资。
当时是互联网行业的起步阶段。当人们想浏览网页时,只能通过搜索目录并输入相应的域名。操作起来很麻烦,这让杨致远有了“互联网导航服务”的想法。
简而言之,雅虎所做的就是将大量网站集中在一个网页上,供大家免费使用。正是这种理念,让雅虎在成立仅一年后就上市了,开创了互联网全新的商业模式。
得益于巨大的流量,雅虎可以通过出售广告位来盈利。当其他公司还在幻想通过对上网时间收费来盈利的时候,雅虎已经能够意识到,用户只需支付电话费和宽带费,就能拥有良好的上网体验。数据显示,在上市后的第二年,雅虎的广告业务已经能够获得超过7000万美元的收入。
1999年9月,中国雅虎网站开通;2000年1月3日,雅虎市值一度达到1280亿美元。同年,搜狐、新浪、网易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门户在网民记忆中的最初模样。
“我人生的第一个邮箱是雅虎邮箱。”看到雅虎邮箱将于2月28日停止在中国服务的消息,网民小七有点激动,尽管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雅虎邮箱的账户密码。
在小琪的记忆中,当他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为他申请了雅虎的电子邮件账户。后来这个账号一直用到了高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还是代表了他对互联网的最初印象。
如果说对于小七来说,雅虎中国的谢幕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那么对于一些忠实的用户来说,雅虎邮箱的撤销一度让人无法接受,因为这给生活增加了很多不便。
2013年4月18日,中国雅虎向邮箱用户发送邮件,称已正式开始集体迁移,因为2013年8月19日后,原中国雅虎邮箱中的所有邮件及相关账户设置将被删除,且无法恢复。邮件还建议邮箱后缀为@yahoo.com.cn和@yahoo.cn的中国用户可以注册并绑定一个全新的阿里云邮箱。
邮箱可以轻松转移,但是邮箱绑定注册的账号面临一定的风险。当时新浪微博服务表示,如果安全邮箱与雅虎邮箱绑定,密码丢失后可能无法找回。用户可以修改安全邮箱,但对于习惯使用雅虎邮箱绑定账号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工程。
“十几年来,所有网站的注册账号都被中国雅虎、支付宝、微博、JD.COM、各种论坛、各种团购网使用...这样的日子不能过了!”有网友吐槽。
这只是雅虎撤退的开始。2015年,雅虎北京R&D中心的员工收到了公司的正式解雇通知,这标志着雅虎决定彻底退出在中国大陆的运营。
2016年,雅虎出售了核心业务,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邮箱等。,到美国通信巨头威瑞森;价值48亿美元。2021年,威瑞森将包括雅虎在内的威瑞森媒体出售给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交易完成后,威瑞森传媒将名字改回了雅虎,但此时的雅虎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
2021年11月,华尔街日报以《雅虎退出中国大陆,中国20年风风雨雨的终结》为题,写下了雅虎退出大陆市场的消息。此后,网民发现雅虎在中国大陆唯一可以访问的在线服务,包括天气应用程序、新闻和信息,以及雅虎旗下的科技媒体Engadget的中文版,都无法访问。
2月28日,Radar Finance尝试注册yahoo.com的邮箱,网页直接跳转到雅虎的通知:从2021年11月1日起,用户将无法使用雅虎来自中国大陆的产品和服务。这并不影响雅虎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产品和服务。
周的遗憾
事实上,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中,雅虎也有机会。
1999年登陆中国时,国内门户网站刚刚成型,而雅虎已经拥有远超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然而,雅虎不仅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逐渐边缘化了自己。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英文网站最初的完全“复制粘贴”是雅虎在起跑线上落后别人一步的关键原因。据了解,当时雅虎中国完全做了一个英文站的翻译版,但原版的西方内容显然无法满足中国网民的本土需求。
相比之下,千禧年前后,新浪、网易、搜狐炸了包括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在内的一系列国内外事件,确立了自己在网民心目中的地位。
类似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大陆。除了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雅虎只在台湾省和日本获得了成功。事后看来,杨致远想复制台湾省的模式,收购一家大陆公司来提升雅虎中国的业绩。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1.5亿美元的百度和1.2亿美元的3721。
当时,这两家公司正在他们寻找的市场上打得火热。为了打击百度,获得市场份额,3721一度以极端方式强制用户安装插件,卸载困难。外挂甚至推送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链接,以至于创始人周一度被称为“流氓软件之父”。
在后来的采访中,周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得罪用户的教训极其沉重。但这时候,杀红了眼的周只看到了“敌人”。
“当时太急于求成,想快速战胜敌人,所以把公司卖给了雅虎,想借助雅虎的品牌和技术,在搜索领域有所建树。”
2003年,雅虎中国收购3721,周正式出任雅虎中国总裁。
周的到来一度迎来了雅虎中国在中国市场的高峰期。先是在内容上砍掉了雅虎中国不擅长的一些渠道,坚持在邮件和搜索上聚集有限的资源,然后成立了新的搜索网站“宜搜网”,并扩大了免费邮箱。
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雅虎中国仅用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在搜索市场和邮箱业务上成功超越谷歌和网易,位居中国第二。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总部却出人意料地要求周超越百度成为2005年市场第一,同时在财务上宣布不再向中国提供任何资金支持。愤愤不平的周选择了收拾东西走人。
在日后回忆这段经历时,周曾提到:“在中国一直是个赌徒。2003年之前,他以为放出几十个人,依靠雅虎的品牌,就能在中国“平趟”,结果被边缘化了。2003年后,虽然收购了3721,但还是赌徒心理。我希望收购3721后,能在中国赚钱,事事第一。”
周还说,他把团队带入雅虎后,面对的是世界上十几层的官僚体系,无法和平等对话,更谈不上战略。“一搜一克都是我们自发做的。出于企业家的热情,我们先行动了。从200多人到600多人,用的资源都是3721。"
“如果3721不卖给雅虎,百度今天还会做什么?”
离开雅虎中国后的第二年,周的奇虎公司推出了以卸载流氓软件为主的“360安全卫士”,雅虎助手成为重点目标。
投资阿里是明智的决定吗?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周透露,在他从辞职去美国后,雅虎中国加快了在中国寻找下一个合作伙伴的进程。新浪、百度、金山失败的时候,雅虎中国找到了马云和他的阿里。
“电子商务不像信息产业。如果后者是中国的外国投资者,就会受到限制。所以我们觉得如果能把在中国的业务变成投资,或者少量的投资,问题就不大,电子商务也是问题不大的领域。”在一次采访中,杨致远谈到了雅虎当时对电子商务业务的觊觎。“我们在日本用运营手册努力打造电商业务,却一直被淘宝打败,我们开始非常尊重马云的能力。”
马云愿意接手,很大程度上是想解决淘宝现金流短缺的问题。
2005年,阿里还是一家靠B2B业务赚钱的公司,现金流并不好。支付宝和淘宝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输血。此时,阿里的投资者开始向马云为首的管理层施压,软银孙正义甚至对易贝提出的阿里收购价格颇感兴奋。
在这种背景下,阿里用40%的股权换取了雅虎的10亿美元及其在中国的品牌和技术,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发展资金,也让马云巩固了在阿里的话语权。在雅虎注资的同时,除软银之外的其他股东,如高盛等已经全部退出,马云也在股权变动协议中获得了额外的投票权和董事会席位。
同时,阿里甚至得到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之后吹响了打败易贝的号角,一直发展到今天。“没有这笔交易,就没有阿里巴巴的今天。”有业内人士评价。
然而,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双方都得到了各自需要的东西,而雅虎中国则完全成为了一个附属品。“马云最初的想法是做垂直搜索,服务阿里数百万中小企业客户。但是,他显然低估了做搜索引擎的难度。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总部手中,加上百度和谷歌的外部压力,雅虎搜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到1%。”
“对于所有以销售为导向的阿里巴巴来说,要做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入口就更难了。”一位从周时代就在雅虎工作的员工感叹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雅虎中国变成了雅虎中国,公司战略几经变化,总裁人选也在不断变化。2008年后,雅虎和Koubei.com合并,至今它已成为一个“电子商务导购”,淘宝广告在首页随处可见。虽然阿里与雅虎的协议是继续运营公司至2016年,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中国雅虎却在逐渐没落。
在美国,雅虎遇到了一些优秀的项目,但无论是谷歌、脸书的管理者,还是2008年微软提出的45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都没有打动雅虎的心。
有分析认为,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无论一家公司过去有多么辉煌,都需要找准定位,清醒认识当前形势,时刻保持警觉和竞争力,而这是任何商业领域想要在这个时代继续生存下去都必须意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