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记者/薛
编辑/韦嘉
9月发布会一结束,库克又来中国了,几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他要和时尚摄影师一起体验轮渡,要去一家苹果店和顾客交流,要和当地政府官员见面,要接受媒体采访,要从上海飞到北京,还要跑到一所学校在校园里宣传苹果产品。
只是这一次,他的中国之行可能会蒙上阴影。
自9月中旬以来,大量苹果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报告称,他们的Apple ID被盗,并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苹果商店购买了多款付费产品。据媒体报道,国内700多名用户受到影响,损失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支付宝昨日在其微博发布声明称,在苹果公司彻底解决相关问题之前,提醒用户可以选择降低苹果公司支付的保密支付金额,以最大程度保护资产安全。
截至目前,苹果公司并未公开回应此事。据相关媒体报道,苹果客服在回复受害者咨询时表示“同情”,但无法退款。
在社交媒体上打开搜索,可以找到大量受害者关于自己的Apple ID是如何被盗的描述。在一个名为“Apple ID被刷”的QQ群里,受害者聚在一起分享他们与苹果客服的沟通。
但沟通中只有少部分人收到全额退款,大部分受害者的处理结果仍然是“等待邮件通知”。QQ群里甚至有人认真整理了与苹果客服的沟通技巧,详细列出了反馈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名大学生向寻找中国创客(ID: xjbmaker) 反映,10月9日晚上8点左右,她的iPhone突然收到多条短信和邮件提醒,短短几分钟内她的苹果账户从银行卡里刷走5000元,其中2600元用于购买游戏优惠券,2000元充值到苹果账户里。
“我一扣钱就发短信,但是他速度太快了。我花了三四分钟就偷了这么多钱。”该用户称,她在得知被盗刷的消息后,迅速将苹果id绑定的银行卡余额转到了朋友的手机上,但最终只转出了3000元。
之后她打电话给苹果客服询问,苹果客服告诉她已经确认自己的Apple ID被盗,但是最后是否会退款,“还是让我等邮件吧”。
有用户认为“等邮件”是苹果在群聊中的敷衍行为。他们建议其他受害者一定不要挂断电话,要继续找更高级别的客服沟通。
郑先生是QQ群里为数不多的退款成功的用户。他的Apple ID在10月8日被盗4800多元。“手机在你面前没动。突然,短信和支付宝消息来了。不到一分钟,自动扣了7 648元和1 300元,共计4836元。”
其中7次扣费648元全部为某未知游戏的代金券,剩余300元充入Apple ID账户。
“当时我给苹果客服打电话,一共转了四五个客服,提交了两次退款申请,都失败了。最后转给了一个权限最高的客服,然后我就成功退款了。”郑先生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 xjbmaker)
更多的用户只能继续接受等待的事实。在一个名为“苹果邮件拒绝群”的微信群聊中,已经有70多名被盗用户收到了苹果拒绝退款的邮件,其中一些人甚至被拒绝了三四次。
“打了一下午苹果客服的电话,他们的说法是:如果收到邮件说审核不通过,那就是最终结果了,没必要再给他们打电话了。”一个用户在群聊中表达了不满。
为什么这些用户的Apple ID会被盗?许多安全专家表示,常见的方法包括伪造钓鱼网页和撞库。
假冒的钓鱼页面通常会先给用户发邮件或短信,提醒其账户存在风险,让用户登录假冒的苹果页面修改密码。用户一旦输入真实账号密码,就会被盗。撞库就是利用大多数人在不同平台使用同一个账号密码的习惯,使用用户在A平台丢失的账号密码登录自己在b平台的账号。
10月10日凌晨,支付宝在其微博发布《关于苹果手机的安全提示》声明,称已就用户ID被盗一事多次联系苹果公司,敦促其尽快定位被盗原因,提高安全等级,彻底解决用户权益受损问题。
支付宝在声明中强调,在苹果彻底解决问题之前,用户的Apple ID无论绑定哪种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或信用卡),都可能存在资金损失的风险。
顶级图像安全技术专家田纪云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 xjbmaker),问题很可能发生在绑定账户的保密支付环节。“免密支付很方便,但存在安全漏洞。”
在上述用户被盗刷的案例中,被盗刷的金额都是几百元不等的小额支出,但几次消费后,累计支出达到了几千元。
魔云安全CEO刘兵也表示,开启小额免密支付后,用户购买虚拟商品时无需输入密码即可支付,在账户被盗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支付宝还在声明中提醒用户,可以选择降低苹果支付的保密支付金额,最大限度保护支付宝账户的资产。
但是,用户被盗后,很可能面临“不管”的局面。
记者在微信支付关于苹果保密支付的授权协议中看到,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商家向财付通发送支付指令(即微信支付),财付通就可以根据指令扣款,而财付通对支付指令的正确性、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相关法律责任由用户和商家自行承担。
支付宝在协议中还表示,支付宝只是授权指令的执行人。除非支付宝未能按照相关第三方的指令进行操作或操作指令有误,否则支付宝不承担服务造成的损失和责任,相关损失和责任由用户与特定第三方协商解决。
田纪云建议相关用户可以选择关闭免密支付或降低支付金额,选择不绑定支付账户,不购买任何软件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