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互现的一周结束了,指数非常强劲。上证综指涨1.39%,深证成指涨4.6%,创业板涨7.59%!但两市4000只股票跑赢指数1100只。似乎很多投资者会觉得怎么感觉不到这股热度。其实这都是因为市场的极度分化。表面上看是热点轮动,其实背后飞的只是核心资产。
私募导师秦始皇特别与您分享一个人生中的投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解密投资的秘密!
嬴政
有一次吃饭结账,用的是支付宝。刷完支付宝,出于好奇点了芝麻信用,发现是优信。
然后看到一个网商贷款项目,点开,原来可以贷2万。看利率。上面写着:日利率(%)0.0350,可借12个月。本金还款方式相等。利息按日计算,可以提前还款,不收手续费。
我们习惯用年化利率来计算东西。我们突然觉得这个日利率不适合自己,无法回应。直观来看,0.0350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不大,但绝对不是做慈善的。
所以把这个0.035乘以360天就得到12.6的数字,这就是真实的年化收益率数字:12.6%。也就是说,其实这个网商贷款的实际利率是12.6%,但是日利率是一个0.035的小数字,使得这个利率没有那么惊人。
20000元,存入余额宝,年化率3.5%,年收益700元。
向某网商借款2万元,年化率12.6%,每天支付7元,一年支付利息2520元。
220元和700元的差价是1820元,1820元和20000元相比利率是9.1%,年固定收益9.1%,真的是一笔好买卖。虽然我觉得12.6%的利率属于高息,但既然网商贷款都是这么写的,肯定有很多人借。
股市也要看“智商”?如果只是因为日息看似低而借钱,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情况:高智商压迫低智商?股市也是这样吗?在一个人参与的市场中,在一个依靠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心理能力等各种能力来盈利的市场中,是否也存在高智商碾压低智商的情况?
我觉得肯定有,或者说为什么要把一部分投资人叫做“韭菜”?在这里,智商不是一个绝对的词,因为任何人的见识和视角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自己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发挥优势作用,表现出高智商的一面;一旦离开自己的优势领域,很可能会变成“低智商”,被碾压。
讲“原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在股市中避免被“高智商”所压迫呢?有一个办法可能可行,就是“讲原则”。
原则就是遵循一个常识性的规则,严格认识自己的不足,真正面对自己的不足,不要幻想仅仅因为别人的成功故事或者花言巧语就可以超越常识性的规则。比如你对一只股票完全不了解,你觉得可以通过别人(尤其是不靠谱的人)吹嘘一下,你就可以从中获益。这是典型的无原则的例子。
大部分不讲原则,不讲人情,不讲幻想的人,都是被碾压的开始。然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贷款利率12.6%,存在就是合理的。肯定有很多人要马上肯定的借。否则不会有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不会有很多人利用次贷危机牟取暴利。我们只能说这样的搭配是合理的,永远不可能被淘汰。
但在资金管理领域,一定要“讲原则”,哪怕是“反人道”,也要坚持原则,有所作为。确定自己的投资,在策略和纪律的范围内,随心所欲。但是,如果没有把握,是绝对不允许贸然去做的。只有先老老实实讲原则,才能在自己的优势范围内保持“高智商”的行为能力。
我觉得很多人都吃过不按原则办事的亏,因为违反常识规则的东西,大部分都有漂亮的外包装,但最终不按原则办事吃亏的还是自己。
原理可能看起来更真实一点,但是可以屏蔽很多伪装,发现真正合理的人和事,从而达到双赢。投资是讲原则的。为什么投资策略如此重要?因为至少有了投资策略,就有了投资原则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