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说起张小龙,这位产品界大名鼎鼎的“神”是很多产品人崇拜的对象。关于他和微信的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其中摇滚的关系密不可分,甚至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摇滚对微信和张小龙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
”采访产品经理。各项技能合格后,再问,你喜欢摇滚吗?不,算了。”2011年9月14日,在微信诞生7个多月后,张小龙在饭否写下这句话。
第二年,在腾讯的一次演讲中,张小龙分享了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再次谈到了摇滚和产品经理的关系。“不听摇滚的程不是好的产品经理”。这句话后来在互联网圈广为流传,但无人证实其真实性。
直到微信十周年,在视频号的直播间里,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连麦张小龙好奇地询问“产品经理不想听摇滚乐”的传闻。严格来说,张小龙没有正面回答,更多谈的是摇滚乐对自己的影响。“我上大学的时候,摇滚乐对我影响很大。在崔健走红之前,华语乐坛大概连流行音乐都没有。一个崔健从大学出来,我就觉得很震撼,觉得这种音乐的冲击是最人性化最真实的。”
摇滚深深的影响了张小龙,并借张小龙之手在微信上打出了自己的印记。这个重要的故事很少被详细报道,所以我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01 当张小龙遇上摇滚乐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解放。这种解放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解放、个性解放、生产力解放和想象力解放。相对于乱世的十年,这段时期是自由的,一切都从狭隘的政治社会中解放出来。
对于这种解脱,大多数人都是迷失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卜。出狱后,他的心不知所措。因为旧的习惯/信念突然瓦解,而新的习惯/信念尚未形成。
但有些人突然明白,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普通人只要敢于向往和追求,就能改变命运。
1986年的夏夜,一个叫崔健的年轻人,穿着裤腿不一样的旧农服,拿着一个把手站在北京工人体育中心的舞台上,声音几乎要尖叫出来。“为什么总是追求?”“为什么一无所有?”当时台下的年轻人都懵了,因为没听过这样的歌。很快,这种寂静变成了掌声和口哨声,接着是欢呼声,越来越大。正是那颗迷茫而火热的心被自由奔放的摇滚撞击,年轻的灵魂才在这样的欢呼呐喊中最终得到释放。
崔建义因唱歌而出名。
为什么当时什么都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和共鸣?音乐家梁和平曾评价说:
"在崔健之前,我们听到的歌是好的,我们表达的意识是好的,我们强调自己是主导。从‘我们走在路上’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词。有“我”吗?是的,但这个‘我’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个人意义上的‘我’,而是一个与你的国家和其他大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我’。”
《一无所有》演出后的第二年,18岁的张小龙考上了当时的华中科技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信专业,大四后直接留校攻读硕士。
张小龙虽然大学成绩不错,但并不明显。在他的研究生导师向勋铉眼里,张小龙“不爱说话,喜欢玩电脑,喜欢睡懒觉”,甚至张小龙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懒人。其实与其说形容他懒惰,不如说他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他讨厌循规蹈矩的生活,也讨厌被束缚。"
那时候,崔健和摇滚乐在大学校园里流行起来,像“我要把我的追求/我的自由给你”“你为什么总是笑不够/我为什么总是追求”这样坦率的语句一下子就唱进了张小龙的心里。
1994年秋,张小龙硕士毕业。当时60%的大学生毕业或被分配了套餐,25岁的张小龙被分配到电信相关机构。即使在今天,这种工作也是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张小龙能感觉到不舒服。“他不要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生活。他不喜欢与他真正热爱的事业背道而驰的工作。一想到未来几十年的人生,张小龙就感到极度窒息。”
他没有走进电信大楼,几乎是看一眼就转身离开。
离开哪里?
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最繁忙的城市广州。
1994年,珠三角(最初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9个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近一两年来,国内外资本迫不及待地大举投资,加上南北舆论界的普遍宣传,全国各地想闯出一片新天地的人纷纷南下,人才外流迎来高潮。
当时来广州打工/创业的人,几乎都住在石牌村。地处天河区黄金地段,地理位置优越,租金低廉(均为握手楼),自然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租房的首选。据张小龙说,他也住在那个地区。“其实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住在那个区域,叫石牌桥。”
正是在这里,张小龙编写了这个软件——Foxmail,让他一夜成名,也为日后腾讯收购Foxmail,张小龙开发微信提供了历史可能性,从而造就了腾讯的移动社交帝国。
02 给微信加点音乐知乎搜索“张小龙”,第一个问题是“腾讯的张小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下面的众多回答中,ID为“和菜头”(前腾讯微博总监,现知名网络作家)的回答最有意思,里面包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仅以下摘录)。
"张小龙除了每周打一次网球,每天听深夜音乐,没有其他爱好。程序员的烟瘾一直维持着。他是深夜广州最大的肯特消费者,是沉默如谜的男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他是那种喜欢《蓝莲花》歌词,一定要许巍买版权挂在QQ邮箱门口的人。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的人,像蓝莲花一样在QQ邮箱门口挂个涂鸦画。”
在回答的最后,和菜头还附上了“以上内容纯属传说,不能对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众所周知,都市传说都是真的。这是一个网络梗,但是放在这里莫名其妙的合适,因为上面摘录的内容都是有据可查的事实。
张小龙热爱音乐,尤其是摇滚,这是他在大学发展起来的。迈克尔杰克逊、崔健、汪峰总是在凌晨出现在严光办公室的他的车载CD里,就连他们的代表作品也在微信几大版本更新的启动页面中幸免。
他最初决定做微信是因为看到Kik Messenger在国外的流行,他认为移动社交赛道大有可为。
兵贵神速。2010年底,他迅速在严光部署员工,组建了一个10人的微信团队。然后“不到四个月,其1.0版本于2011年1月21日首次在iOS平台发布。”7个月后,凭借新推出的功能“查看附近的人”,迅速拉开了与国内其他竞品的差距,微信走上了自己的移动社交之路。
但是有很多人受欢迎。对于那些一夜爆红的东西,人们往往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当过多的赞美溢出时,很多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有人开始指出微信和Kik Messenger的功能相似之处,并以抄袭来攻击张小龙。
没什么好争的。产品经理用产品说话。于是,带着种种质疑,张小龙带领团队在两个月后推出了微信3.0版本。当人们更新微信的版本时,启动页面会发布迈克尔·杰克逊的《呐喊》,里面也写着:“如果你说我错了,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2013年2月5日,微信4.5版本发布,启动页面底部地图是一个只有0和1的黑暗世界,被一团动态的火焰点燃。页面中下部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直接去微信”,一个是“听一首老歌”,崔健的没事。
“为什么选这首歌?”当时极客公园记者在采访张小龙时提问。
但张小龙没有回答,而是笑着把问题扔回给了记者。“你觉得是为什么?”
不知道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后续,不过八年后,在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连麦张小龙的视频号直播间里,张小龙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做产品其实是一个很枯燥很理性的过程,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带进去。唯一能把它带进来的地方就是启动页面,在这里你可以有一些情绪的宣泄。”
这个发泄情绪的机会已经发生了3.5次。
一个是微信6.0版本启动页面的“我们”。歌手是许巍,张小龙从QQ邮箱时期就很喜欢。一个是微信7.0版本上线页面的“在我的秘密生活里”。歌手是莱昂纳德·科恩;,被《纽约时报》誉为“摇滚乐的拜伦”。第三次是微信8.0版本的开启页面,共5页。每页代表本次更新的一个功能,有一页写着“我看到了一首歌”。
剩下的0.5次,这是张小龙想做而未能做到的。据《腾讯月刊》报道,张小龙曾想把汪峰的《信仰百万吨》放到微信的首发页面。因为歌词有点生气(有兴趣可以自己看),最后因为成员劝阻不得不放弃。
但后来在一次内部演讲中,张小龙在开讲前放了《百万吨的信念》,和台下几百人一起静静听完之后,说:他觉得汪峰的歌和微信一样,找到了社会的暗流。
至于为什么用汪峰的歌作为演讲开场,张小龙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表示:“其实汪峰的任何一首歌都可以,这首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因为他的歌都是以摇滚风格为主,摇滚音乐是叛逆的,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要知道这种不满和反抗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不满足表示你很有活力,充满活力。如果一切都满足和满足,那就成了一种很普通很平庸的状态。"
03 写在最后张小龙和音乐、摇滚乐有很多交集。例如:
所有这些偏文艺或人文的元素,最终都通过张小龙之手融入到微信的语境中,成为整个产品的灵魂。然而,这是任何人、任何产品都无法复制的。
#专栏作家#
游牧博客,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游牧博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媒体人,产品爱好者。关注小程序、企业新媒体和SaaS行业动态。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