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如何申请和建立微信圈的相关指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天前,张小龙通过视频发表了他对信息互联的七点思考。其中,“短内容”预告引起了广泛猜测:
群发的内容不是重点,应该是各种内容,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等。
我们非常重视每个人都能创造的东西。朋友圈之所以默认发照片和视频,是因为我当时有一个认知,十亿人发文字不容易,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相对于微信官方账号,我们缺少一个人人都能创造的载体。因为不可能要求每个人每天都写文章。
所以之前公开课上也提到了,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应该发力的方向,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和大家见面。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生的需要。所以这里也是新版本的一个小预览。
其实微信是有短内容的,朋友圈是“短内容”的一种。但朋友圈属于私人领域,被认为是个人隐私。在公共领域,微信官方账号其实可以发送图片、视频、音频等“短内容”。但是微信官方账号是一对多的中心化属性,短内容不足以支撑这个属性。
经过多天的观察,我发现微信圈还是很符合张小龙的描述:
总的来说,微信的“短内容”可能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套组合拳。微信圈大概就是这个组合拳之一。
所以这几天也研究了一下微信圈,也想成立个微信圈试试。原来微信圈不是我想建的。
一、建立微信圈子至少需要10个积分如果你的作品被收录并受到青睐,你就可以获得积分。如果作者的分数大于10分,可以申请创建圈子。
这里有两个小技巧:
1.[包括提交的材料]
提交投稿后不能马上拿分。你的投稿会被圈主审核,如果作品好,就会通过审核,被纳入圈子。被收录才能拿分。这表明:
2.【作品有价值】
作品估值后,积分不会马上到账。不知道是微信圈的BUG还是算法问题。
上周五,我急于建立圈子,就把自己的作品推荐到微信群,有几个人给了我很好的意见。但是我的观点没有改变。结果昨天又把所有的积分都交了。
二、注意是「申请」创建1个圈子注意,不是创建圆,而是应用创建圆。
有什么区别?太不一样了。
申请就是你首先要提交一份申请,说明你的圈子类型,运营内容,推广方式。
微信圈子运营团队审核通过后才能创建圈子。
三、只有一次申请机会【/s2/】「只有一次申请机会」是什么意思?
申请失败后,可以修改一次;如果用完了次数或者失败了,那就只能在成为三星的作者后直接创建了。三星作者需要打300分。
规则也在不断变化。我在吐槽社区看到一些截图:
也就是说,在第二颗星可以直接建立圆之前,那么第三颗星就可以建立圆。
换句话说,如果应用失败,你要等到三星建立圈子。
提交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提到。
四、怎么才能申请通过呢?这三张图就是答案:
1.看《微信圈功能使用规范》
其实应用还没到创建圈子的阶段。为什么要看微信圈功能使用规范?
因为有一些隐藏的信息可以提高支持率。主要看1.3条:
“圈名不能重复和混淆已有的圈名”这句话指的是圈名。但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测,微信圈的重复内容是不受欢迎的,不仅仅局限于圈名。如果你的运营内容和别人不一样,有差异化,很容易通过申请。
“不能用一般不可识别的广义归纳词”这句话也是关于圆的名称,但进一步理解,圆的内容要尽量垂直,小而美。
所以在了解了这两点之后,我就思考我的圈子应该怎么运营。我是产品经理,应该会想到和产品经理相关的圈子。不过一搜发现,产品经理的圈子还真不少。但是这些名字范围很广(其中有一个“产品经理日报”成员,作品也很多),编辑不推荐。而是推荐一些有具体限定条件的,比如“微信所”。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能操作什么,垂直的,小而美的不与其他圈子重复的操作内容。
我明白了。海外APP学习研究。我做了一些搜索,但我没有推荐海外应用程序,所以我决定这样做。
2.部分圈子的应用不达标。
有些圈子的应用不达标,需要特别注意:
也就是说,除了明确列出这些类别外,还要看到括号里未完的意思:不要申请这些相关项目。
3.信息应详细并提供补充信息。
详细方法是什么,什么是补充资料?
可以看看模板。我只是按照申请模板填了一下,最后通过了。也可以参考我的。
圈子类型:海外App研究讨论圈子叫“海外App学习社”推广方式:
1)1)App Store的美国列表。App的UI/交互/产品逻辑/运营策略值得学习。
2)本人有5年产品经理经验,目前深耕海外工具类App领域。跟踪观察美国App Store多年榜单,关注海外App的几大社交媒体平台的产品更新。这样我就可以指导圈子内容的制作了。
3)我自己有一个产品类,微信官方账号,大概有520个粉丝。可以结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推广。
4)我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产品100”平台的专栏作家。两个平台的用户名都是“熊不知道”,我的文章阅读量也不错。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平台结合起来推广圈子。
5)我的微信好友大多是产品经理,加入了很多与产品经理相关的优质微信群,可以结合朋友圈和微信群进行圈子推广。
6)我过去的很多作品都和App store的列表产品有关:
平台会对圈子的运营进行14天的考核,达到一定标准才能通过考核,获得更多的圈子权益。如果失败了,只能把圈子夺回来。
标准:14件作品获得2个以上好评。
这个标准其实不错,不太难。但是我看了一下,但是如果没有晋升的话,靠一个人自言自语会很奇怪很累。所以这也是逼着圈主主动推广。
六、越早建立圈子越好如果不想建圈子,就想用圈子引流。还有,越早加入越好。因为现在圈子不太活跃,一旦有人投稿,质量较低的都可以收录。所以可以通过投稿等方式引流。
也可以在别人的作品下评论。
看到很多人评论官方“微信圈团队”的作品,可见可能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圈子昵称也可以设置为推广内容。这样,你就可以在你的投稿和评论中展现自己。
以上是我对微信圈的研究,希望对大家有用。
#专栏作家#
熊不知道;微信官方账号:熊步骘(ID: xiongbuzi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5年产品经理经验,专注海外社交类app和编辑工具类app的产品设计。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标题由原创图库bug创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