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腰围84厘米是几尺几呀(一场培训引发多省市42人感染新冠,如新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经过4天的培训,零散的员工们将数十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带到了武汉、北京、青岛等地,也将一家名为如新的日化保健品公司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截至2月24日12时,武汉市报告的2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病例中,有22例为该培训班学员,其余为此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月22日至2月24日,北京新增的14例本地病例中,有13例为参加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青岛2月24日报告的新冠肺炎两例确诊病例也与武汉病例有关。石家庄也有一个培训班回来的无症状感染者。


链条收敛到培训班和背后的如新公司,但很多谜团依然未解。第一,参与人数。接待如新公司的染毒酒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月19日至20日,如新公司召开了两次会议,“参会人数不超过50人”,但官方通报培训班参会人数为66人。其次,会议形式,这么多人参加,你在培训什么,让参会人员大面积招募?


培训班的一位学员说“这次培训是公司聚餐加内训”,一天大概有三四节销售课和游戏;另一位代理总监对媒体表示,这是“会议培训”,任何级别都可以不参加,公司吃住高档全包;一个与疫情相关的消费的图解也显示,本次培训中有很多“吃喝玩乐”的活动。学员的活动覆盖武汉七个区,遍布热干面店、莲花汤店、星巴克、烧烤店、足浴店等消费场所。


短短几天的会议,武汉多个小区被封锁控制。在刚刚摘星的北京,很多区同时出现了病例。一时间,网上对如新公司的质疑声不断。


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就连续三篇文章直接点名如心背后的谎言和骗局。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美国公司,用了12年时间登陆纽交所,并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前五大直销公司。在官网,如新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一家深耕个人护理产品和营养补充品领域的跨国企业”,“不断为市场开发高品质、创新的抗衰老产品”。


2003年,如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2006年获得国内直销牌照。这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如新最大的市场,如新赚了很多钱。2013年12月,如新大中华区年营业额突破10亿美元。虽然现在有所下降,但2021年仍会有5.69亿美元。


曾多次被质疑传销。比如Nuxin到现在还在安全运营,用所谓的“社会化销售模式”赚钱。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与一些员工和像如新这样的消费者进行了交谈。





文| 中奕譞饶通方言

编辑| 赵雷

操作| 天宝




“我们是正规企业”



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在刘芳眼里,武汉培训班就是一个小范围的会议。2017年,她进入如新某西北区域分公司。除了公司年会,几乎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聚会和培训班。如果是全员参加的区域性会议,一般设在大酒店。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数“少则七八百,多则两三千”。


还有更高级的领导会议。“我们不可能对事业一直有激情,总会有懈怠。”领导开会可以及时调整员工心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只有经理级别才能去,这个级别我上过一次”。


但只有这一次,刘芳体验到了一种“力量感”。她长期生活在三线城市,团队成员都集中在省会,无法每天线下见面。刘芳常常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在领导会上,一天之内,“二三十个地区的佼佼者”聚在一起打游戏吃饭,一起画我的猜想,有时还会一起看励志片,一起分析古文的销售故事。“气氛很热闹”。


刘芳平日里很安静,但那天她主动上台发言。“我觉得我活着,我特别喜欢那个环境”。刘芳觉得她的导师,正如她对级别更高的同事的称呼,温柔优秀,一次培训下来心态就不一样了。


比如新员工需要自费购买公司的产品给客户试用,有的客户体验时涂了很多。以前,刘芳会心疼。“我知道那个产品有多好,我是用自己的钱买的。为你所用,你还这样糟蹋。”但现在不同了。刘芳不再为客户用多少而难受。“只要能明白好的产品有多新就好,客户用多少并不重要。”她觉得自己“变得善良了”,就像那些可敬的老师一样。


除了内部会议培训,如新还会举办线下大型展览。四年前,大学生陈在打工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如新。在上海举办的如新展览持续了一整天,需要邀请函才能进入。那天,陈婉婉和他的同学被分配了一项工作,测量所有参与者的健康值。


展览开始前,负责人先把陈婉婉拉到角落,在她嘴上轻轻涂抹了一种透明的液体,“我现在感觉像抗菌手凝胶”,然后马上拿着类似于温度表的仪器靠近嘴。“5”,陈看到仪器仪表上显示出一个数值。“好吧,你还是健康的。”该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八个小时里,陈连续测量了受试者的数值。如果值大于5,陈需要给一个和这个数相等的混合果汁饮料,形状像吸冻,里面装的是原浆——比如这样一袋原浆在新官网的零售均价是78.5元。


“真的有5以下的人。”大多数来参加会议的人穿着得体,谈吐得体。看到他们的数值低于5就意味着不健康的状态,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立刻转向他的同伴说:“你看,数值下降了,这一定是我前两天出差熬夜的原因。”


对于他们的定罪,陈婉婉想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那些被展示的混合果汁饮料被随机放在背景中。展览结束时,现场一位装潢师向陈婉婉要了两袋礼物。五分钟后,他回来了,把一袋没开封的饮料扔回去,“不好喝,给你”。


回去的路上,陈绾绾反复想过一种可能。“为什么这么像MLM?”其实像她这样迷茫的人不在少数。武汉疫情爆发后,如新再次上热搜,关于如新是否参与传销的质疑铺天盖地,但这并不影响如新员工对公司的看法。有媒体采访了这次疫情相关会议的组织者,如新员工顾某。“你关注网上的查询吗,比如新公司是否涉嫌传销?”


“我们是正规企业。”他说。




▲比如新的线下展览。图/@如新V生活微博



成为“寰宇领袖”的代价



回顾如新加盟的过程,刘芳依然觉得很精彩。


刘芳在家乡有自己的事业编制和稳定的工作。她的大学闺蜜带她接触如新,成为她的“导师”。那时候刘芳是不相信闺蜜的。她知道这个行业基本就是拉人头,但是人头有限,“人又不傻”。


女朋友也不着急,只是把每个月的工资支票给刘芳看。她看着对方月薪从一开始的100多块,短短半年就赶上了自己——接近4000块。对方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到处参观旅游。比起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新的生活让她更加向往。刘芳动心了,闺蜜马上提出带她去参观上海总部。她还带着刘芳去邻近的省会参加了五六个活动。


当刘芳得知“很多比我优秀的人都在这么做”后,她变得越来越信任如新。在如新位于上海工业区的总部,看到公司正在用千万元的精密机器测量重金属是否超标,刘芳甚至觉得“吃喝喝都很放心”。今天,刘放没有其他品牌的产品,一切都是由如新安排的。


2017年10月,被“考察”一年多的刘芳正式成为“练习生推广代理”。如新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从“练习生”成为销售代表,她才能正式成为如新的一员,这要求她以个人名义采购新品,半年内完成3万元的销售额。成为正式员工后,试用期内提成点从10%提高到15%。


作为一个全新的消费者,张赟曾经被一个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新的培训。台上,培训师把自己过去的照片放在PPT上,“说实话,那些照片看起来又胖又丑又老”。教练指着墙上的照片,看起来很兴奋。“只要你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像我们一样成功,你的生活会彻底改变。”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哭了,哭自己生活不如意,哭声越来越大。一瞬间,所有人都失声痛哭。张赟惊呆了,尴尬地站着。“当时我哭不出来,甚至偷偷笑了。”她向四周扫了一眼,发现几个工作人员正盯着她看。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渴望加入,培训师告诉大家,要进入如新,“需要先买一套如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如新SPA机、面膜、精华等。张赟估计这要花费数千美元。“连随身的化妆包都给你准备好了”。培训师说,只有买了新品,才可以放在包里随时卖给客户。


张赟不知道的是,他随身携带的这个包在如新被称为“决心包”。自2019年加入如新以来,李凯每天都能看到妻子背着“决心包”出门,“走到哪里都带着”,里面装着如新的产品,还有厚厚一叠资料介绍。


但是,所有给客户的体验产品,都需要新员工掏钱。过年,李凯的妻子已经花了15万多元。“这些钱要么花在开卡囤货上,要么花在反复找人做皮肤、体验护肤品的过程中,还有自费去外地培训的路上,怎么可能有几千块钱?”


半年后,刘芳通过了考试,被提升为“正式业务代表”,这意味着如新对她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她干脆辞掉稳定的职业编辑工作,开始全职做如新。一开始每个月只有一百块钱的收入,但刘芳认为“前期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对于刘芳来说,转正远远不够。要想成为“领头羊”——刘芳必须做到月销售额15000元,同时还要依靠发展伙伴一步步提升。从销售代表开始,如新分为七个级别,分别是销售总监、高级销售总监、销售经理、高级销售经理、销售总监、全国销售总监和全球级别最高的领导。“业务代表是你自己,总监有1-2个合伙人,高级总监有2-3个合伙人,经理有4个合伙人,然后高级经理有4-6个合伙人。”




▲图/视觉中国


这些所谓的合伙人,不仅是“领导水平”的象征,还与收入挂钩。如果自己发展的合作伙伴也完成了相应的业绩,公司会提供5%的奖金,称为“服务合作伙伴奖励”。与TST等微信业务宣传方式类似,如新在发展合作伙伴时也会强调,合作伙伴是个人永久资产,不仅可以转让,还可以“继承”。


最好的时候,刘芳已经达到了经理级别,所以她有资格参加“领导力培训会”——公司规定,达到经理级别需要四个月,才能参加每年两次的“创星学院领导力培训”。一旦没有完成1.5万元的销售任务,刘芳将面临降职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如新员工会选择自己去填补空的空缺。李凯的妻子因为业绩不足,鼓励表妹和朋友加入如新,有时甚至“业绩差多少,你自己补多少”,实在补不了窟窿,“就偷偷背着我借钱”。


对于任何一个新员工来说,全球最高级别的领导都是一种值得仰望的存在。刘芳渴望“向优秀的人看齐”。她想成为自己的导师,甚至是自己的导师,她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全球领袖。根据内部手册,全球领导级别将有15名销售代表。一个如新的销售经理曾经说过,他表哥是万能级别的,可以拿42%的提成。成为线上最高后,只需要学会组建部门,不需要销售。“我表哥13天卖了6万。如果自己卖或者自己消费,很难赚大钱,还得让下属帮你赚钱。”


在追求全球领袖的过程中,有些人付出了令人上瘾的代价。去年12月,徐莉,一个非政府的反传销者,收到了一个求助。对方的妻子梅玲在2018年接触到如新,之后陷入疯狂状态。她不顾家人反对辞去公职,开始专攻如心。三年来,美菱为了达到公司规定的业绩,囤积了大量的货物。为了成为“导师”口中风光无限的世界百万名人,她不惜使用信用贷款。几年下来,美玲已经欠款近90万。“窟窿越来越大,卖房子都不够。”


在此之前,许多受害者的家人向徐莉求助,他们的家人在如新的宣传下,无法容忍说如新不好。为了追求海外旅行和财富自由,需要像打了鸡血一样达到一定水平,为了业绩囤货,甚至自费去北京上海等地培训,最后输了几十万。


徐莉说,正规企业的直销员由企业直接招募,按销售业绩支付报酬,而传销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入门费或被要求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参与者还需要根据拉下线的人骗取的钱数获得提成,形成金字塔形的层级关系。“一旦有了这个特征,就不是直销了”。


然而,足以倾家荡产的代价在新导师口中,源于“不够努力”。“当你招聘一个人做这项工作时,你永远不要告诉他这项工作很容易。谁都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不是这样的。”比如一个90后新导师在心态培训会上说。


“你要有商人的思维,要大气。这是培养领袖的职业,绝对不是卖瓶卖罐的职业。”



导师与温柔刀



在如新,导师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形象,优雅,美丽,温柔。刚接触导师的时候,刘芳觉得这些人都是“假”的。大家相视一笑,大家都赞其牛逼。但接触之后,刘芳发现“这些人真的是这样的”。导师只会表扬,不会批评,不会总说“为什么你完成不了这个表演”或者“为什么你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刘芳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了。她喜欢开培训会,尤其是每隔一个月开一次表彰会。她觉得在这里,没有人在催她完成表演,但这是为她好。这是一种难以逃脱的温柔的瘾。每次参加培训会,她都能重拾动力。后来性格内向,会在培训会上主动跳舞。


在路人陈的眼里,新成员看起来真的像精英。展览结束后,她看到成员们在后台举着高脚杯,谈笑风生。李凯的妻子曾经在上海的一次培训会上认识了像如新一样的著名销售代表徐东。回来后,她“非常激动”。她告诉李凯,徐东人很好,素质非常高,“他真的赚了很多钱”。


但是,这种亲密关系极有可能是刻意营造的假象。比如如新不允许业务代表互相交朋友。如果有异地客户,定点推荐的唯一方法就是请更高水平的团队导师。让刘芳骄傲的是,导师从来不和自己抢客户。“即使有导师帮忙,这个客户还是我的。”这种互相推荐是公司的常态,刘芳认为这也是公司“同舟共济”的理念。


这种“温柔”让如新成员更加忠诚,没有过多的鸡血,他们自发地用情感和氛围维持如新内部的信任关系。其实,刘芳并不是唯一一个对“导师”印象深刻的人。比如2019年,如新曾曝光“喝果汁导致业务员死亡”事件。被害人李琳每次生病发烧,都不愿意吃药,也不愿意去医院,只是像如新一样喝果汁。




▲比如“喝果汁导致业务员死亡”事件就曾被曝光。图/微博


比如新的“导师”告诉她,发烧就是排毒,而按照这个“导师”的逻辑,发烧是好事,去医院治疗后果严重。正确的解决方法是吃新品,“双、双、双”。直到李琳的丈夫发现李琳开始咳血,床头柜上的卫生纸全是血,旁边还有新鲜的果汁。“她生病的最后几天,连饭都不吃,就喝果汁。”


导师是万能的。在李琳的认知中,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或回答,“我会问我的导师”。甚至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导师”告诉她不要给孩子打疫苗,“因为疫苗有毒”,不顾全家反对,李琳依然我行我素。


和刘芳一样,李琳完全相信如心的理念——“我在爱,我在帮你”。为了这份温柔,她把所有的坦诚都给了导师。


腰围84厘米是几尺几呀

但是所有的温柔在李琳出事后突然消失了。得知李琳的死讯后,李琳的朋友们第一时间将消息发送到了李琳为保护客户而建的微信群。“群里也有她的导师”。但是没有一个新的导师站出来说什么,哪怕是“我的哀悼”这个词。她的导师甚至在第一时间退团。


事件发酵后,2019年3月18日,如新在李琳去世16天后发表声明,称“我们高度关注此事,对死者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并“成立了由如新中国总裁牵头,公司七个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调查此事。不过,李琳的家属和律师3月19日告诉界面新闻,如新官方目前没有与李琳家属沟通,只是“一个自称如新的人给李琳的家族公司打电话,但没谈内容就挂了,态度也没有”,“收到短信联系他”,但对方并未表明身份。直到3月28日,如新发表声明称已与家属达成和解,家属也认可如新在善后方面的诚意。



如新的面具



典型的等级制提成和金字塔形的人事特征,如新,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事实上,对如新的批评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工商部门就以涉嫌传销对如新黑龙江分公司进行立案,认为其存在“团队工资”等传销行为。


在大本营美国,对如新商业模式的质疑和调查从未停止。在美国,使用金字塔形多层开发经销商模式是违法的,美国各地的司法机关也对如新公司进行了指控。1992年,为了平息康涅狄格州司法机构提起的公诉,该机构指控如新公司将其利润建立在收取会费和奖金而不是销售产品上,如新公司不得不承诺,将严格禁止基于发展下线的奖励制度,必须如实告知会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入。


《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批评文章后,比如新股在华尔街遭到抛售,两天下跌近50%,盘中因股价剧烈波动停牌4次。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受到诸多指责,如新还是安全地存活至今。2月16日,如新集团公布财报。2021财年营业收入26.96亿美元,本土净利润1.47亿美元。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瑞安·纳皮尔斯基(Ryan Napierski)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一直以来采用的社交销售模式。”


也许首席执行官没有提到它。比如新产品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自己做的面膜。“科技”和“安全”是刘芳反复提到的如新特色。在如新公司官网的宣传册上,非常强调科技感。宣传册上说,如新公司在2011年正式收购了美国生命基因技术中心,用一整页的篇幅展示了与如新合作过的世界顶尖科研人员。


2014年,曾在如心顾问名单上的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郝(George Hao)声称,自己虽然有顾问的头衔,但三年来并未与如心有过任何接触,也从未参加过如心或顾问团的会议。“但我的名声却被用来宣传我曾经强烈反对的产品和运营方式。”教授宣称自己已经从如心抗衰老科学顾问团辞职。


比如盗用新科研人员,甚至大学名字,并不是唯一的案例。2012年8月,斯坦福大学发出禁止函,要求如新公司停止在宣传材料中使用其研究员的名字,因为该研究员与如新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就将曾润海称为当时“纽约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如新首席科研执行官、产品开发执行副总裁”。实际上,你可以通过每年支付108美元的会员费来获得它。现在,这个曾润海依然以“集团首席科研CEO”的身份留在如新,挂在如新科研人员合作的第一页。


这些所谓的科技感在张赟看来都是虚张声势。到现在,她家还有一些新品损坏或者闲置。几千块钱的SPA机用了一段时间就坏了,销售不管售后,“直接消失了”。最后,她去了修理厂,花了几百块钱修好了。几个月后,水疗机又罢工了。张赟猜测这是否是中国血统的问题。“毕竟,这是一家美国公司。”她让一个美国朋友买了一个。“结果两个都坏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入手了一款5000元的新仪器,比如新出的ageLOC ME,在目录中描述为“在2000多种护肤方案中,帮助匹配出适合你皮肤需求的独特护肤方案”。但所谓的皮肤需求来自于一份自填的用户问卷。张赟还发现,如新对她和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朋友的计划如出一辙,“当时我才二十多岁”。


这个仪器的白色瓶子就像一个奖杯,张赟称之为他的“智商税奖杯”。她忍不住在小红书上写了一篇一千字的短文。结果她被新员工追,“像鬼一样缠着我”。至于如新保健品,她庆幸自己没买。张赟有个朋友在南方某地做如心保健品代工。后来对方悄悄告诉她,这不是真正的无菌生产线,“很不正规,别买他们的”。


科技含量和公司文化都是如新打造的面具。经过仔细考证,这些面具很容易破,却把员工和客户牢牢地握在如新公司手里。武汉疫情后,如新公司再次浮出水面,大学生杨迪发现母亲从如新销售处购买了数万件护肤保健品,从美容仪、精华液、面膜、生发包到喝含胶原蛋白水的果味饮料。这些产品的共同作用是“美容养颜”。我妈妈甚至给了她8岁的妹妹一种新的水果饮料。




▲图/如新官网


实际上,商务部批准的直销产品只有如新公司等3大类84种。但如果打开目前为止的新品说明书,里面包含了从基础护肤、美容仪器、彩妆到基础营养、自我护理等151种产品。杨迪把网上关于如新的相关报道都发给了她妈妈,但她妈妈给她发了一段《新闻1+1》的视频,“你看,如新以前上过新闻”。


杨迪起初并不相信视频内容,直到他找到来源,才发现视频原来是真的。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新展台的身影出现在背景中。这些片段都是如新销售发给杨迪母亲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新闻视频,各种明星用如新截图等等。”。


妻子把如新的负面消息发给妻子后,对李凯说:“如新不是国货,是美国的东西,所以遇到了国内的抵制”。杨迪几乎无法向母亲解释,“视频是真的,但只有一个镜头,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人民日报的三篇报道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她从早上到晚上八点和她妈妈大吵了一架。后来,他被父亲说服休战。


杨迪的妈妈一点也不像如新那样关心新闻。“她只说东西真的很好用”,但杨迪并没有看到好用时的效果。“我妈特别在意脸上的斑。”自从去年12月买下如新后,如新销售经常给杨迪的妈妈发来问候:“姐姐,你又漂亮了。”这让杨迪的母亲感觉完好如初。


现在,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刘芳觉得公司“遇到了坎儿”。她刷了一条关于如新的负面新闻,截图发给上级。对方回应:“除了一个酒店和一个小区,这么封闭的房子,这是公司高层开会的地方吗?主任会议,为什么我们都没去,这是团队的一些个人行为。”上级还提醒刘芳,比如如新现在已经是大树了,“有人在利用题目玩”。


刘芳听了之后也觉得刚刚看到的报道“有点过了”,甚至把如新拉进了传销。如果新公司做了这么多好事,我想不会有人举报的。她越想越生气,赶紧给上级发了个简单的微笑。


“就是这样。”她说。


(除徐莉外,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日常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