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桂平3月7日电3月5日,天气晴朗,我们走进广西桂平楠木镇魏军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望无际的稻田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忙着捕捉成品小龙虾,场面热闹非凡。
如今,楠木镇不少村民通过综合种植稻虾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发展一田两用的生态农业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北回归线贯穿全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为反季节小龙虾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楠木镇因地制宜,致力于推广稻田综合种植,与生态农业公司合作,开展稻虾综合种植,积极打造当地乡村振兴新品牌。
工人正在捕捞成品小龙虾。刘宇阳摄
“稻虾综合种植,有效解决了抛荒稻田和‘非粮化’问题,充分利用了土地。”南镇人大主席黄介绍,这种养殖发展模式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
“我们虾池的建设规模是1680亩,有30个养殖户跟公司合作。2021年到2022年,公司产值和农户产值加起来超过150万斤。”广西桂平生态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说。
同样,在桂平市石咀镇王龙村,通过综合种植水稻和虾,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我们的稻虾基地采取的是适种、适养的原则。低洼低效涝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效解决了土地产值低的问题。”石咀镇党委书记李明贤介绍,稻虾田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而且效益可观。每亩稻虾田年产小龙虾400斤左右,稻虾500斤左右,产值1.5万元。
完善的服务让村民安心种田
好的效益离不开好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南镇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稻虾综合种植。公司供应种苗和技术,农民在冬季休耕田进行养殖,再通过公司完成商品虾的回收和出口,既节约了稻田工程建设成本,降低了土地流转难度,又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问题,让农民安心发展养殖。
“销售的问题由公司解决。我们只是安心养小龙虾,省了很多麻烦。”村民高书安感叹道。
此外,通过反季节养殖,楠木镇稻虾综合养殖将小龙虾市场高峰期从11月调整到次年4月,填补了华南空小龙虾市场供应和北方冬春季节市场供应的稀缺,进一步增加了利润。
农民张国华说:“现在一共300亩。与以前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稻虾综合种植促进了增收,未来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政府负责,企业用心,农民有信心,稻虾共作让桂平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目前,桂平市已签订稻虾田意向流转协议31720亩,开挖虾沟21562亩,虾苗面积7000亩,虾苗39万斤。
创新模式推动综合水产养殖发展
村民收入增加,稻虾综合养殖效果显现。
然而,问题也出现了。由于广西地理条件的限制,稻虾综合栽培需要改造水田。改造后水田太小,犁沟比例容易超过10%。但是双季稻高产稻田的垄沟构造非常敏感,容易影响水稻产量。
虾场。魏军生态农业产业园供图
为促进稻虾综合养殖产业发展,楠木镇根据桂平市生态环境特点,将魏军生态农业产业园探索出的“扁平化养殖模式”应用于稻虾综合养殖。在平地养殖模式建设中,不需要挖沟,只需要适当抬高和改造田埂,保证水稻种植面积不减少,适合小龙虾生长,有效避免了这个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平地养殖模式,比从外地引进的环沟养殖高出三分之一,亩产18000元以上。”薛介绍道。
问题解决了,好的模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稻虾综合种植采用平作模式,既减少了对农田的影响,又降低了改造成本,还能增产增收。只要保证水源,各种农田都可以耕种。今后要在全市推广这种模式,扩大综合种植面积,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桂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曹小波说。(黄子韬刘昭阳)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党媒信息国家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