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周某某副局长岳父去世,葬礼在合肥举行。有意去合肥办丧事但不方便去合肥的同事,请联系体校办公室,电话2×××× 9。请互相转告。周某某电话:138055 ××××蚌埠市体育中学办公室。”9日上午,蚌埠的教练刘师傅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让他十分恼火。(3月11日中国网)
如果亲人去世,家属通知死者亲友前去悼念,应该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一份体校物业工作人员以蚌埠市体育中学办公室名义发来的“慰问通知”,着实让被通知的人不解:只知道名字的主任岳父是怎么回事?「吊唁通知」中隐藏了多少「默契」?
体校办公室告诉下属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一个细节都要向副主任的岳父拜年,真是“用心良苦”。然而,人们闻到了“媚骨”的味道。体校办公室应该负责公共职能,而不是把自己定位成某某领导家事的“管家”。这种“刻意安排”其实是以慰问的名义拍马屁的事实,“默契”是下属对上级的奉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个吊唁真的是领导授意的,那么“默契”就是借机敛财。领导干部虽然没有直接安排,但却成了最终的受益者,一次次绕来绕去的“曲线战术”依然掩盖不了腐败的本质。在中央深入反腐的时候,如此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集体慰问,显然是违背“八项规定”的,是对反腐禁令的无知挑衅,是对舆论监督的视而不见。
从这份《慰问通知书》中,我们也感觉到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弱。“心照不宣”的是,纪检部门要加强监督惩戒措施的完善和保障。官员敢于大张旗鼓地发动集体吊唁,豪赌违法成本之低。一些干部凭借自己手中的公权力,理解了一些人在官威下“不怕穿破”的窝囊心理,就开始安心敛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处不力,导致很多官员铤而走险“以小博大”。
客观而言,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也给了群众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的“腐败理由”,亟待刹住不良之风。主观上,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需要严格强化,自觉主动抵制“吃喝送别”的关键在人。当“吊唁通知”揭晓的时候,我们甚至希望“默契”的责任更加警醒。毕竟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是我们党健康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