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者的魔法要特别(取消文化、反觉醒运动和西方身份政治危机——从JK罗琳说起)

侯启江

“魔法教母被魔法界开除”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政治事件。它不仅成为性别认同政治危机的典型案例,而且处于“文化废除”、“反觉醒运动”和过度政治争论的风暴中心。

自2020年6月以来,《哈利·波特》原著作者、英国作家JK·罗琳(JK Rowling)引发了很多关于跨性别群体的争议。这场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主要集中在“什么是真正的女性身份”、女权主义者对跨性别群体的态度、公共性别政策的性别合理性等方面。,激起了不同立场的争论。同年7月,粉丝网站“破釜酒吧”和“麻瓜”联合发表声明称,将删除罗琳的个人网站链接和照片。电影《哈利·波特》中多个角色的演员在社交媒体上与罗琳分道扬镳。同年8月,迫于压力,罗琳主动退回了罗伯特·肯尼迪人权组织(RFKHR)颁发的“希望涟漪”奖。时至今日,罗琳引发的争议并没有平息,反而矛盾更加尖锐。上周,罗琳在推特上表示,她收到了许多死亡威胁,三名“极端分子”在她家门前拍照,暴露了她的家庭住址。



Jk罗琳

“魔法教母被移出魔法圈”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和政治事件。它不仅成为性别认同政治危机的典型案例,而且处于“取消文化”、“反觉醒运动”和过度政治争论的风暴中心。综上所述,反对罗琳的人认为她对相声的恐惧与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和粉丝群体所倡导的包容价值观相冲突,进而抵制她,以此来抵制歧视和不平等。而支持罗琳的人,却把她当成了“文化废除”和“觉醒”的牺牲品:“一个被过度政治迫害的女权主义者正确”。

这种矛盾有效地展示了近年来美国政治运动中所谓“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之间的核心冲突。2020年7月,《哈珀》杂志发表了150多位文化名人的公开信,呼吁一封关于正义和公开辩论的信,反对压制意见和禁止惩罚。罗琳是签名者之一。这封信虽然肯定了美国近年来为种族和社会正义而进行的斗争,但批评了因某些言论而被驱逐、解雇和调查的“取消文化”,认为这是过度的政治正确,从而侵犯了言论自由。

“罗琳解约事件”绝非偶然。它继承了西方身份政治由来已久的冲突,成为种族问题后“性别”身份政治冲突的一次集中爆发。如果说罗琳带来的争议是性别文化战争中的一场战役,那么“废除文化”、“觉醒”以及诸多话语依然是文化战场中的“武器”。但这些词溢出西方政治语境来到华人世界后,语义大量流失。围绕罗琳的争议代表性地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中进步思想和保守思想的冲突。本文退一步,暂时搁置关于性别身份的性质和建构的争论。而是重点讨论“取消”、“觉醒”等话语的历史和生成机制,介绍他们所经历的“定义之争”、道德反转、语义武器化等党派之争和政治背景。或许,这场文化战争以及英语世界的相关讨论也能让我们受益。

话语武器化——废除文化、觉醒和反觉醒运动

在讨论罗琳是如何被取消的,它和“觉醒”有什么关系之前,有必要试着解释一下“取消”和“觉醒”这样的政治短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一些中国人甚至把它们视为自媒体的同义词——虽然它们有着相同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政治语境,但它们往往同时出现,而具体含义却各不相同。其他中文文章介绍基本定义,有选择地筛选出带有倾向性的案例,用立场给出判断,却不介绍政治话语形成的历史过程,这对于我们理解围绕这些词语的政治分歧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取消文化”是指人们的行为或言论违反了某些社会规范,令人厌恶,因此受到大众的强烈反对。被攻击的人除了社会声望受损之外,还往往不同程度地失去工作和其他经济损失,或者遭受惩罚等不同形式的惩罚。特别是“废文”的含义和语境与汉语中的“为言获罪”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言而有信”通常意味着因告诫当局和说出真相而受到惩罚。在西方,“文化的取消”原本是指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对名人、明星等不合时宜的词语的抵制。一开始是一种抗拒的态度。根据上下文,有时是开玩笑表示不满,有时是强烈抵制的态度,或者是“脱粉”。无论如何,“取消”已经在流行文化中埋下了“集体抵制过激行为的名人”的种子。

谈“取消文化”不能忽视“被唤醒”和“召唤文化”。因为要“取消”一个人,首先需要在意识层面识别具体的价值规范,认识到某些行为或言论有问题,并指出其错误。现实中,除了罗琳,哈维·韦恩斯坦、比尔·科斯比等名人也因为性侵指控而被“取消”。此后,“取消文化”这种独特的反抗模式也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变成了一种概念阶段的舆论压制,也因此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觉醒”的政治含义从黑人运动一路上升到全面的文化战争:它是1940年代黑人运动中反歧视的俚语,泛指意识到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并对此保持清醒和警觉,因此也被翻译为“警惕”。2014年,迈克·布朗在密苏里州被警察击毙后,反对种族歧视的黑人活动人士将“Stay Woke”变成了一个口号,以防范警察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歧视和系统性的社会不公。此后,“觉醒”一词所涵盖的社会问题逐渐扩大,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标签。还可以用来反对移民歧视、性别歧视等社会不公,成为“批判种族论为核心,社会正义为进步政治”的词汇。尤其是2020年,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死于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掀起了新一轮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美国对系统性种族歧视的反思在这里达到高潮,“觉醒”上升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几乎成为一个时代词汇。



2020年6月4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人们在乔治·弗洛伊德的临时纪念碑前举手。

Vox援引作家威廉·梅尔文·凯利(William Melvin Kelley)的话说,自奴隶制时代以来,黑人中许多关于敏感问题的俚语都有“编码预防措施”。“这种语言用于保密、排斥和保护。当你的主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他不能惩罚你。”所以从语言学上来说,黑俚语有很强的造词造句能力。流行于特定社区和圈子的“黑话”,表面上看起来晦涩难懂,与众不同,但却承载着社区精神和政治含义。“觉醒”作为黑人的地下语言,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它是政治演进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话语浪潮。直到社交网络和特殊事件的流行,才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美国意识。

虽然已经成为“重塑民主党和美国”的理念,但“觉醒”的含义仍然是流动的。在社交媒体、音乐电影等流行文化的使用上。,政治短语“保持清醒”有更微妙和丰富的含义。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变化,非裔美国人的语言也在不断被挪用和盗用。尤其是特朗普任期内,美国政治分歧的两极分化、社交媒体的放大和保守派意见的反弹,这些话的话语意义表现出强烈的模糊性和矛盾性,甚至发展为道德立场的逆转。“取消文化”不再仅仅指利用舆论压力公开问责,对某一类言论表示抵制和抵制的做法,而被批评者赋予了“失控的社交媒体暴民通过网络暴力威胁和伤害持不同意见的人,从而形成言论审查的氛围”的含义。《觉醒》也明显受到了很多人的攻击。这个倡导社会意识进步,呼吁团结奋斗的口号,被保守派视为讽刺和羞辱的字眼,往往指虚伪和表演政治正确,于是反女权运动拉开序幕。在西方语境中,“觉醒者”甚至与汉语中的“白左”有相似之处。

语言发展、挪用和语义循环的过程表明了话语、文化和权力如何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动态关系。觉醒话语是政治文化战争中话语武器化的完美代表。它被提炼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总和,成为话语之战中各方互相争斗的阵地。《纽约时报》的评论《对‘女权’的战争》指出了政治语言的强大力量。“语言描述宗教信仰、民族信条和战争口号。语言定义了我们,决定了描述人和事物的方式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语言可以促进自由和平等,也可以导致社会倒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为语言而战,为谁能定义它、控制它而战,为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

从觉醒到反觉醒——文化战争中的价值分歧与党派纷争

罗琳是“觉醒”的受害者吗?事实上,许多人认为罗琳本人是一个觉醒的人,因为她明亮而积极的政治态度,批评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其他在英国退出欧盟相对进步的政治立场。英国记者兼主持人皮尔斯·摩根在接受《独立报》采访时表达了对罗琳的支持,称她是“你能遇到的最觉醒的人”。然而,当罗琳陷入跨恐惧混战时,许多思想进步的人与她分道扬镳,而保守派则乘虚而入,对她进行攻击,认为这是“觉醒的失败”。在几乎每一篇批评觉醒主义的文章中,罗琳的跨性别“觉醒翻车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典型案例。

罗琳的争议反映了现阶段觉醒运动的现实状况:尽管没有一个独特的、正式的权威组织进行与之相关的社会互动,其语义意义也是如此模糊,但在废除文化和觉醒运动的意义和态度上存在明显的群体和党派差异,这代表了西方政治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这些矛盾在“觉醒”的视野中交织在一起。无论用户是有意褒贬,在公共讨论中,用户对觉醒和取消的话语意义的选择自然成为一个文化和政治区分的过程:即区分朋友和敌人的相对关系。

没有党派框架、身份政治、文化战争的背景,我们是无法真正看到“觉醒”与“反觉醒”的矛盾的。大致说来,西方语境中的左派阵营把“觉醒”视为政治进步的标志,右派则把它视为攻击左派的靶心。最近,虽然自由派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和批评,但保守派势必会对废除文化和“觉醒”进行最多的攻击。在美国,根据NBC新闻5月份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觉醒”一词在共和党人的演讲、推文和声明中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2020年8月,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上,反复强调“废除文化”是民主党的“极左错误”。这与美国右翼反对“批判种族论”和禁止学校教授有关社会正义和其他“分裂话题”的行动是一致的。虽然老牌保守派和另类右翼之间存在大量分歧,但对保守派来说,在种族、堕胎、控枪、同性婚姻、移民和难民等问题上进步思想的态度,已经打破了美国社会道德的根基——传统的基督教价值观。于是“觉醒”几乎成了保守派反对的一切的代名词。反觉醒运动由不同的共和党国会议员以不同的形式提出,成为传递政治信息的最前沿概念,并几乎发展成为后特朗普时代保守组织的纲领性概念。

对“觉醒”和文化废除的攻击也来自于进步主义的道德恐慌,这比这些词的流行要早得多。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自由主义的兴起以及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认同政治的诉求与民权运动等政治变革相呼应,进步主义的概念逐渐成为西方学术界和政界讨论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奥巴马任期内,一系列进步的自由主义公共政策否定了保守主义的许多理念。由于进步观念的发展不平衡,一些人很快接受了权利的主体正在从“白人男性”向女性和少数族裔蔓延,权利的内涵正在从政治自由向社会经济权利、福利主义和环境权深化。其他人对这一系列变化感到不舒服。2016年,特朗普高举“反政治正确”的大旗,即利用白人等传统优势群体的“被围困心态”。政治学者英格利·f·英格·勒哈特(Ingley F. Ing Lehart)在分析英国退出欧盟的民粹主义思潮和西方的崛起时也指出,“这些人觉得自己成了自己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陌生人,他们无法分享进步主义的潮流,他们曾经的主导力量和优势地位正在逐渐衰落。”

制度保守主义者过去的特征是最小政府的经济自由政策、注重国家安全的外交政策以及保守的道德和文化倾向。但移民潮、高失业率、恐怖主义等问题让保守派极为不满。近年来,共和党建制派逐渐失去文化领导权,让自由派在媒体、学术界和其他文化领域占据主动。于是,最近一段时间,共和党明显转向文化领域争夺话语权。《纽约》杂志评论员埃德·基尔戈(Ed Kilgore)在评论中说,共和党“最终”打文化战的原因很简单。“文化战的吸引力大于钱包(经济政策),文化战的威胁比海外遥远的敌人更直接。”于是,共和党保守派的反击开始了。

从媒体的讨论和公众的批判来看,以“觉醒”为代表的进步主义遭遇了强烈的文化反弹,导致了这些词的下一个生命周期,或者说是所谓的第二次浪潮。一些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觉醒”和消除文化问题,并进一步推动改革;或肯定或否定“觉醒”在左翼内部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分歧。民意调查显示,中间派民主党占民主党多数,但共和党人将民主党描绘成更“激进”的派系,以方便攻击;部分右翼出于政治实用主义,有意无意地为传统产业工人等群体制造“白人身份政治”,“觉醒”恰恰成为其道德价值批判的对象。

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进行。文化的废除进一步激起了一些人对进步思想压倒性优越性的恐惧。尤其是在重视言论自由的美国,保守派担心文化围剿的消除会让民众无法公开表达意见,从而侵蚀民主的基础。担心情绪两极分化后,“觉醒”就成了“政治正确”的恶产物。觉醒的人成了共和党元老院口中的“觉醒暴徒”、“正义先锋”和狂热分子;平等权利的进步观点被认为是“煽动性和分裂性的言论”。在这种观点下,“觉醒”和“取消”似乎成了一场充满钓鱼式陷阱、恶意争论和民间私刑的道德闹剧。与此同时,民主党人反驳称,“反觉醒运动”是让保守派上瘾的“猫薄荷”,保守派假装是“觉醒”的无辜受害者,以捍卫自己的特权。

罗琳本人可能无意,却成了这场道德闹剧的主角之一。2020年7月在客观网站上发表的更具体的关于正义和公共辩论的公开信,是对哈珀杂志呼吁正义和公共辩论的公开信的回复。不考虑其他内容,这封信指出“罗琳是废奴文化的受害者”不成立。罗琳一直在推特上发表持续的评论,恶意假设跨性别者,将激素替代疗法等跨性别相关医疗与性取向转换疗法相提并论。她为自己的1400万粉丝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发言反对充满言语暴力的跨性别者,但她并没有因此被起诉。除了罗琳,这封信还全面回应了《哈珀杂志》公开信中暗指的其他取消案例。总而言之,对“取消”的恐惧和“取消”造成的实际后果是有差距的。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和所谓污点的人,并没有真正在社会上死亡,“注销”的实际能力是有限的。回信中的公开信明确指出了特权阶层对自身优势的傲慢,认为“取消”是弱势群体争取话语权的方式。

这两封公开信以及围绕一系列事件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场激烈的“社会对话”。可见,文化大战中的意见和理念分歧,短期内是无法弥合的。

生意还是麻药?对《唤醒营销》和《唤醒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时至今日,对“觉醒”和文化废立的批判并不一定来自保守派。持有进步思想的人也在反思。目前常见的批评有三种:一是取消文化带来的危害是否会产生寒蝉效应,与言论自由的界限是什么;二是针对西方公司制经济模式中商业营销和品牌的进步主义的虚伪性;第三,身份政治过于注重文化清洗和取消,是否背离了经济和政治领域革命的本质。第一个批评已经在其他文章中充分讨论过了(参见论文的《姚林:矛盾的公开信和废除文化的辩护》)。这里主要介绍后两种批评声音。

持有进步观点并将其作为营销概念的公司首先成为话语火的焦点。在这种批判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从觉醒延伸出来的话语再造:比如企业觉醒、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泡沫、消费者觉醒、资本主义觉醒等等。沃克公司:《美国企业内部的社会正义骗局》就是这类批判的代表作。在这种观点中,公司高举觉醒的大旗,是为了转移焦点,让进步人士忽略商业垄断等经济意义上的剥削和不平等。该公司在产品包装、广告和营销中积极参与支持同性恋和性别平等等进步话题,以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扩大品牌影响力,但这本质上是一场充满正义叙事诱惑的资本主义骗局。

2020年7月,《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资本主义如何帮助废除文化》的文章,进一步澄清了对“唤醒资本主义”的批评。根据这篇文章,进步的价值观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品牌推广工具,公司对进步价值观的支持实际上是以一种响亮而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营销。文章认为,“唤醒资本主义是一种商业自保”,让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在不损害资本主义经济原则的前提下,尽力适应消费公民的“正义”事业。这种装腔作势和虚伪的方式已经取代了真正的改革。

值得强调的是,海伦·刘易斯的出发点与保守派大相径庭,她的文章本身并不反对觉醒。一些中国人在引用媒体的这篇文章攻击《觉醒》时,故意忽略了这一点。在原文中,她特意在括号中注明:“我在这里使用‘觉醒’一词,不是为了嘲讽或贬低,而是为了强调‘觉醒’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海伦·刘易斯不是保守派。她自认为是女权主义者,直接表示认同进步的理念,希望社会能够消除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她反对的是故作虚伪。考虑到在过去的公共政策中,共和党人基本赞同有利于公司和企业的经济政策,海伦·刘易斯从经济角度的反思对进步运动更有价值。在文章的最后,她写道:“我只想问那些为女性领导力赋能的大公司,你们有上门托儿服务吗?只有女性论坛和动态早餐,没有解决职场妈妈的真正困难,都是做做样子。”这种观点在觉醒运动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中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但它们经常被保守派选择性地使用。



2017年女子三月

虚假的讨论和批评不仅仅针对公司。从民众参与进步运动的形式到反抗的内容,《觉醒》本身也饱受“表演”与“发泄”的争议。一方面,2017年的妇女游行是越战后美国最大规模的示威,但温和的示威和静坐被认为是无效和故作姿态的表演。另一方面,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致死后,美国有五分之一的民众冒着疫情、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的危险,参加了另一场持久而广泛的抗议游行。但这一次,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引发了“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美国至少16个州的25个城市实施了宵禁。这成了美国保守派活动家口中的“文化大革命”,“觉醒”甚至成了暴力的起因。抗议,不管是温和的还是暴乱的,批评家总是认为这不是一种合理的抗争方式。社交媒体发起的新去中心化社会运动,在一些批评者眼中已经成为空 hole的表现。

抗议真的无效吗?2020年6月亚特兰大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从短期来看,游行所呼吁的政策似乎不会立即实施,但抗议是有效的。“集体行动是一种改变生活的体验。”抗议的力量体现在对参与者和社会的长期影响上。文章指出,社交媒体和街头抗议当然不是“挥舞和展示”的魔杖,抗议本身也是高危行为。在艰难的条件下抗议数周,需要后勤支持和组织能力,面对压制和打击,谈判并不容易。但从长远来看,抗议是有效的,因为它挑战了民主权力最重要的支撑:合法性。抗议打破了暴力的垄断。人们可以被迫服从,但镇压和镇压不能迫使人们的积极性、能力和创造力发生逆转。抗议吸引了注意力,赢得了对话,将一些临时参与者变成了终身活动家,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变了社会。就警察暴力执法问题而言,抗议打开了公众讨论的“奥弗顿之窗”,即拓宽了警察体制改革中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政策范围。随着示威和抗议的进行,媒体开始呼吁取消对警察的资助。虽然保守派反对“取消”,但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警察系统的改革——这是短短几年内保守派立场的重大转变。

此外,许多推倒和移除历史人物雕塑的事件,以及电影《乱世佳人》都曾被下架(后来流媒体平台HBO在影片中加入历史背景解释和警示后再次上架),这标志着文化领域的“觉醒标准”正在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文学经典等。相关的争论也因此成为了文化战争的硝烟弥漫之地。一方面,颠覆和挑战正在发生。欧洲中产阶级白人男性主导的经典历史迎来了女权主义和非裔美国人的视角。解构或后解构的思想几乎是“修正和改写历史”。为了延续旧的道德价值观,坚守的捍卫者与主张创新颠覆的改革者争论不休。在这层冲突之上,重视经济基础的批评家甚至认为这个话题根本不值得争吵。他们认为文化决定论延缓了真正的革命:当前的觉醒运动过于强调文化领域的“清洗”和“取消”,转移了资本主义的现实矛盾,麻痹了革命的有效力量,从而阻止了争取真正进步的斗争。

围绕着唤醒和取消复杂文化纠葛的对抗,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种种冲突。在反觉醒运动中,更为激进的“觉醒派”甚至与反对觉醒的保守派比肩——毕竟废除文化已经成为特朗普和奥巴马少有的“达成共识”并共同批判的唯一话题。限于篇幅,其他围绕《觉醒》和《取消》的冲突,比如福音派的宗教背景,对《觉醒》的宗教批判,暂且不介绍。但毫无疑问,关于美国社会应该如何“科学地、整体地、本质地甚至优雅地革命”的争论还会继续。在实现一个更加平等自由的社会之前,认同政治仍然需要回答和梳理“谁的平等,谁的自由”的问题。

粉丝背叛还是小团体欺负?中国人对罗琳事件的误解[/s2/]

对于我们这些正在看这场辩论的人来说,罗琳事件确实给一些中国社交媒体网友带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离谱”感。表面上看,作为“权利主张者”的原作者被粉丝驱逐出榜单,一个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被另一群女权主义者攻击,很容易制造出一场狗血娱乐情节的闹剧。但这不是一个关于粉丝背叛合法主人或者被小团体欺负的故事。“饭圈”思维框架的应用,多少有些不着边际。“女拳杀女权”的性别污名是最肤浅的认识,但确实是中国互联网审议的一个普遍框架。

罗琳与“觉醒”有着复杂的矛盾关系,但在“废除文化”的问题上,她并没有被彻底废除。事实是,作为一个作家,罗琳并没有被禁止写作,她的书还在出版,她的书卖得更好。2020年7月,《卫报》报道称,虽然罗琳在跨性别问题上引起了很大争议,但这并没有减损哈利波特系列的受欢迎程度。疫情期间,出版《哈利·波特》的出版社儿童部营业额增长27%,达到1870万英镑。尽管出版社没有透露《哈利·波特》贡献了多少,但出版社的首席执行官告诉《卫报》,罗琳的书是当之无愧的畅销书。曾被视为美国保守派圣经的美国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仔细梳理了罗琳对跨性别言论获得的支持和感谢,包括跨性别者、女权主义者、研究者等等。虽然她受到了威胁和反对,但故事的另一部分也应该被讲述出来:罗琳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还获得了大量的支持者。中国也是如此。

本文的目的不是对罗琳是不是受害者给出一个最终结论,她的性别观点是否正确将在以后回答。关于对罗琳的骚扰和威胁,朱迪斯·巴特勒在2020年9月接受《新政治家》采访时也表示,“虽然我不认同罗琳对跨性别的观点,但我不认为她应该受到骚扰和威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必须记住,世界各地的变性人群体也在街头和工作场所受到威胁和骚扰。因此,如果我们准备反对骚扰和威胁(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们应该全面了解这些事情发生在哪里,谁受到的影响最大,以及那些本应反对的人是否容忍这些事情。说对某些人的威胁可以容忍,而对其他人的威胁却不能容忍,这是不可取的。”

如前所述,在西方政治语境中,觉醒和取消是不同群体争夺话语权的问题。朱迪斯·巴特勒没有参与公开信的签名,并坦率地说她在公共生活中也犯了大错误。“我是一名教师兼作家,我相信缓慢而深思熟虑的辩论。我从问题和挑战中学习。所以如果人们不再阅读和听我说话,我的内心是反对的。”另一方面,她认为废除文化是被压迫群体强烈的政治诉求,不应该消失。"民主需要适当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并不总是温和的."

西方民主可能正在经历这种挑战,而其他人认为这是一场危机。文化战争的前提是,挑战权威、进行话语较量是一种现实可能。忽略这个前提,轻易把罗琳的经历变成“为言获罪”的故事,是对中文中觉醒和取消的刻意误解和挪用。无论怎么看罗琳事件,对觉醒和取消的批判都不应该被生硬地嫁接在中国语境中。

拼多多试用后要归还吗

我们如何理解和看待对岸的觉醒和取消,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政治和心理立场。虽然互联网和全球化已经让西方思潮的概念触手可及,年轻一代也更加熟悉身份政治和西方进步主义的话语,但信息污染和不对称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罗琳事件。我们的经济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完全不同;外资品牌在中国也处于微妙的政治和道德处境,跨国营销在当地面临完全不同的舆论环境。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有完全不同的现实语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甚至参与“远争”的讨论,或许是我们从他人的经验和反思中获益的一种方式。

参考资料:

王恩铭。20世纪末美国的一场文化战争:保守派与进步派的较量[J].世界历史,2011(05):38-

张。另类右翼的崛起及其对特朗普主义的影响[J]。美国研究,2017,31(04):9-31+5。

48+158-159.

何涛。当代西方身份政治的新动向及其危害性[J].思想教育研究,2021(07):106-110。

想着龚。姚林访谈:自相矛盾的公开信和取消文化的合法性。报纸。2020.08.09

想着龚。《意识形态周刊》的种族批判理论正在成为美国文化战争的新战场。报纸,2021.06.28

郭志。文化的废除冲击了言论自由还是无权者的权力?媒体2020.09.01

英格哈特、罗纳德和皮帕·诺里斯。"川普、英国退出欧盟和民粹主义的兴起:经济贫困和文化反弹."HKS学院研究工作文件系列RWP16-026,2016年8月。

阿洛娜·费伯。朱迪斯·巴特勒谈文化战争,罗琳和生活在“反知识时代”。新政治家。”2020.09.22

肯尼亚狩猎。“如何‘醒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词汇”。卫报。" 2020.11.21

艾捷拉·罗马诺。“wokeness”的历史保持清醒:一个黑人活动家的口号如何在文化战争中被吸收”。Vox.2020.10.09

艾捷拉·罗马诺。“第二波‘取消文化’”。Vox

艾捷拉·罗马诺。“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止关于取消文化的斗争”。Vox 2020.08.05

公开信、媒体等。文中提到:

"一封关于正义和公开辩论的信,哈珀杂志. "https://harpers . org/a-letter-on-justice-and-open-debate/

“一封关于正义和公开辩论的更具体的信”。目标。2020.07.10

https://theobjective.substack.com/p/a-more-specific-lette

艾伦·史密斯,萨希尔·卡普尔。“共和党人正在讨伐‘沃克’”。NBC新闻。2021.05.02

查尔斯·m·布洛,“对‘woke ness’的战争”。NYT。2021.11.10

小佩里·培根(Perry Bacon Jr .)“为什么攻击‘取消文化’和‘唤醒’人民正在成为共和党的新政治策略”。2021.05.17

艾德·基尔戈。“反女权主义是共和党的新意识形态吗?”纽约杂志。情报人员。2021.05.19.

托马斯·埃德索尔。"沃克妮斯是“民主党的克星”吗?"纽约时报

马莱卡·贾巴利、劳拉·基普尼斯、丽贝卡·索尔尼特、巴斯卡尔·桑卡拉、托马斯·查特顿·威廉斯、扎伊德·吉拉尼和德雷卡·珀内尔。“我们需要讨论‘醒来’这个词”。卫报。2021.11.09

玛德琳·卡恩斯。“J. K .罗琳vs .沃克至上”。国家评论。2020.06.12

马克·斯威尼。尽管罗琳反版权纠纷不断,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仍在英国被封锁。《卫报》

罗琳的消失:谁从唤醒资本主义和废除文化中受益?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墨带”2021.11.20

编辑:秦无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