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赚钱的软件下载(日本排名第一的“本土”K歌App,来自中国)

可能是因为最近的巡演名单,也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海外产品越来越强大。笔者发现,海外开发者在日本制作的k歌应用——“poke Kara”进入日本App Store下载畅销榜Top100,音乐类App排名Top3。



不过《Pokekara》最近没上榜单。从2018年9月上线到2021年初,应用累计下载量达到1800万,对于门槛较高的日本市场来说,这是一个不俗的成绩。

更有意思的是,知乎、贴吧等社区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将“Pokekara”称为日本的“全民k歌”,鼓励有兴趣演唱、练习日语歌曲的朋友尝试使用日本“正宗日语k歌app”“poke Kara”。

这一方面说明“Pokekara”真的进入了日本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Pokekara”穿着马甲很牢固。

因为其实“Pokekara”是2018年一家叫“音乐娱乐时间”的北京公司去日本的k歌App。如果以月下载量和月收入为标准的话,可以说“Pokekara”在上线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排名第一的k歌app。

因为,下面,我们将从市场、战略、产品三个维度来分析为什么Pokekara能够成功进入日本市场。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

1.为什么要去日本做娱乐时间k歌App?

2.娱乐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做对了什么?

3.Pokekara产品是如何设计的?

去k歌发源地,成为当地“最好的k歌app”

OK,可以说是一代中国人的青春回忆,还有红高跟鞋,红太阳,倒带,情歌王等。可以说是必杀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给朋友打电话时唱歌的方式已经从“去吧,唱卡拉ok”变成了“嘿,肖鑫,明晚八点KTV见”。即使在今天,KTV也不再是年轻朋友的主要娱乐场所。

人去KTV的需求只有两个:1。社交和娱乐;2.练歌,唱歌。鉴于此,满足用户需求的“唱吧”、“全民k歌”等线上KTV App相继上线。离卡拉ok发源地不远的日本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一、日本卡拉ok文化50年

是的,卡拉ok不是来自中国或美国,而是来自日本。

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卡拉ok的日语原义是“无伴奏乐队”。上世纪60年代,井上景岛乐年轻时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担任沙龙乐队的鼓手,他发明了声带和便携式麦克风。虽然他没有申请专利,但人们仍然称他为“卡拉ok之父”。

根据井上景岛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引用的数据“在卡拉ok的全盛时期,1亿多日本国民中,卡拉ok的消费者超过6000万人,行业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可见卡拉ok在日本的火爆程度。50年的发展,卡拉ok早已融入日本用户的日常生活,所以Pokekara不需要在市场教育上花费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二。日本用户去KTV真的会唱“K”

在中国,人们去唱K是出于社交和娱乐的原因,但对于大多数日本用户来说,去KTV真的更多是为了唱歌。

据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朋友说:“和中国的KTV按包房收费不同,日本的卡拉ok是按人头收费的。在中国,如果服务员看到你开房唱K,会可怜兮兮地看着你。但是一个人唱K在日本是最常见的事情。”这与江户时代以来相对缺乏与日本同事的亲密关系,重视音乐教学有关。总之,日本用户对卡拉ok的唱歌需求某种程度上大于社交需求,所以“Pokekara”把使用场景搬到线上不会让用户感到很不舒服。



当然这种影响比较小。很多日本KTV都提供免费的穿衣打扮,低价的酒水,美味的饭菜。这些隐性收益是网上KTV无法比拟的。当然,网络卡拉ok的一个好处是,普通人不仅可以自由演唱,甚至可能赚钱。

三。KTV里MV会跑调

“Pokekara”等k歌app在日本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大部分线下卡拉ok由于版权的影响,没有原创音源。一个去日本留学的朋友告诉我,“我唱歌跑调了,结果KTV放的MV比我好不了多少。可以说,森林里的鸟儿在清晨唱着自己的歌”。所以对于音色控制不是那么精准的用户来说,在日本卡拉ok很难唱出一首满意的歌。

另外,日式卡拉ok基本没有伴奏,对于大部分唱不了整首歌的用户来说真的很不友好。

综上所述,日本用户有k歌习惯,线下k歌的演唱需求略大于社交需求。此外,线下k歌的音源水平所透露出来的差距,给了包括Pokekara在内的很多线上k歌app发展空的空间。

在这项业务中发现的不仅仅是“Pokekara”,许多日本当地公司也在这样做。那为什么《Pokekara》能成为App Annie日本下载量第一的k歌App?



“Pokekara”做对了这些事情。

“波卡拉”在正确的道路上

1。选择正确的名称

Pokekara做对的第一件事是命名。

与日本同类k歌竞品カラオケ@DAM、娜娜、分析采集点JOYSOUND不同,日本人对“POKekara”的定义是“口袋里的卡拉ok”,可以直观地向用户展示产品功能。



2。选择正确的产品模式

就我个人而言,选择合适的产品模式是Pokekara最正确的一步。

其实在《Pokekara》之前,音乐娱乐时间在2016年就在日本推出了一款名为Doki Doki的直播App。但是被17LIVE、BIGO LIVE、Pococha、REALITY、TwitCasting等众多竞品包围。,可以说公司要真正挤进日本社交泛娱乐的顶级行列,难度更大。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对日本k歌市场的观察,娱乐时间把公司的产品模式从“直播+X”变成了“k歌+直播”。

这个逻辑,正如我之前采访的另一个k歌产品Starmaker的CEO夏凡在[流量抓手+直播] [/]中提到的“所有人都在做直播,不是说不好,而是因为产品模式的高度趋同,很难真正跑出来,自然不会有大的市场盘子,如果有流量抓手和直播可能会更好”

3。进入主流市场视野

在日本做产品不难,难的是进入主流用户的视野。这个“Pokekara”有一些方法:

1。在日本设立分公司,雇佣很多当地员工。LinkedIn数据显示,很多员工具备中日韩沟通能力,有利于在沟通合作便利的情况下推进产品本地化。据笔者观察,在日本做得好的中国产品,大多雇佣当地员工,或者得到当地资本的加持。

2。与日本知名IP HELLO KITTY合作开展联合活动。并通过主动激励、会员推广、抽奖推广等方式。,为用户提供IP头像盒子、会员唱功效果、定制礼物。



3。深化与日本主流媒体和明星的合作。最近官方宣布的是莫娜·友山。与日本电视台和明星合作或者点亮涩谷大屏,已经成为中国赴日的常规操作。

4。在Twitter、Instagram等日本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Pokekara”日本站并继续运营。



当然,最重要的是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中文k歌特色+日文本地化= "Pokekara"

唱歌赚钱的软件



UI:日文+多贴+banner

首先,上图我们可以看到,《Pokekara》进行了很强的日本改编。更重要的是,产品采用了本地app常用的“banner+多贴”UI功能。与中国、欧美等市场的用户偏爱简洁清新的画风不同,大部分日系风格的app都会有来自铺面的刺激感,花卉人物、贴纸表情缺一不可。

而且相对于Joysound、nana等日本传统k歌app莫名其妙地透露出一些古代互联网产品的味道,《Pokekara》的现代化、年轻化非常明显,可以说“都是同行衬托出来的”。



从左到右:“波卡拉”,Joysound,娜娜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看看产品。

[/S2〖波卡拉〗有朋友圈、唱吧、唱吧、资讯、个人主页五个一级菜单,与国内的“全民k歌、唱吧”一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本地化改编。

朋友圈=排行榜+朋友圈+抖音

(1)排行榜

“Pokekara”朋友圈也是产品的开启页面。朋友圈功能下有排行榜、推荐、关注、热门视频四个二级菜单,从不同维度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歌曲和歌手。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S2〖poke Kara〗在二级菜单中去掉了中文k歌常用的“城市”一栏,这也与中日网民的互动习惯有关。中国人在使用社交泛娱乐产品的时候还是希望成为线下见面的朋友,而同城的朋友是可以最低成本见到的。相比之下,日本用户更喜欢用“第二自我”生活上网,不希望被周围人发现。

在排行榜栏目中,《Pokekara》分为上升人气和日榜前100人气。其中,前1名创作者可以获得一个唯一的横幅空间,第二名和第三名创作者共享一个空间,排名1-3的用户可以获得头像展示。排名4-9的创作者虽然没有头像,但也被分配到用户不用下拉页面就能找到的位置。排名10-19的职位共用一个栏目,其余80位创作者以20人为一组进行展示。

同时,“Pokekara”在榜单之外设置了说明,向用户详细解释了榜单的评选标准、排列规则、生效时间等。以排列规则为例。根据获得援助名单(应用中的一个礼物)的用户数量和礼物数量综合排列。这和日本用户的“指令文化”有关。

(2)推荐+关注

“Pokekara”的推荐和关注像微信朋友圈一样以信息流的形式展示。用户可以看到推荐用户的昵称、头像、k歌MV、被听次数、点赞数、转发数、礼物数和礼物Top3。在推荐页面的最上方,“Pokekara”还给出流行趋势的话题,方便用户根据流行音乐趋势创作或关注作品。

当你点击一首推荐的作品,你可以看到常规的音乐作品,评论,评分和礼物。其实感觉更像是开b站,还没听到音乐就能看到弹幕,这也符合日本的弹幕文化。

同时下降期间会有一些推荐用户列表和活动横幅广告。

其中一个名为人格偏见测试的横幅紧紧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作者性格测试结果

社交泛娱乐app中“性格测试”的应用从中国走到了日本,日本的引力也积极使用了性格测试。不过不得不说,“波卡拉”的性格测试和作者过去用的有些不同。



以“重生”为主题,将用户带入一个全新的身份,整个测速过程以“充满阳光的风”的形式推进,具有浓厚的日式色彩。

现在我想和你分享我的测试结果:

1.假设你重生成你最喜欢的歌手,你会先做什么?

我:查一下我的银行卡余额。

2.桌子上有一张参加你聚会的请柬。会是什么呢?

I:泳池派对。

3.当你到达现场时,你发现你忘了带你的“约会对象”。你会怎么做?

我:找亲戚朋友帮忙。

4.大家好像都在背后议论你?他们在谈论什么?

I:他们一定是在夸我。

5.趁你不注意,主持人请你上台。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答:在舞台上放一首歌。

6.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解锁旅行图案?

我:三角。

最后的测试结果是外向。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虽然我不知道测试结果是否准确,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卡拉的性格测试很有趣,足够差异化。

热门视频

与推荐菜单下的显示形式不同,在热门视频功能下,用户需要像抖音一样滑动来切换视频。

“抖音上下滑动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其他社交泛娱乐产品中。音乐类app包括:Reeso、圆点音乐、“Pokekara”、全民k歌;交友类app包括:棒棒糖、零食等。虽然短视频播放器在国内外都很难跑出来,但是考虑把滑动视频模式应用到自己身上可能是个不错的办法。



同时,“Pokekara”还会向用户展示正在播放的视频收到的求助贴数量、评论以及后续按钮。但是,和其他功能区相比,热门视频似乎并不是很热闹。

卡拉ok房=卡拉ok+俱乐部

“Pokekara”有两个二级菜单:KTV包房和俱乐部。



在“Pokekara”上,“排名”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应用。所以在KTV包房的功能下,分为热门包房和推荐包房。

此外,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注意到了菜单的底部。[/S2 「Pokekara」选择实时显示在线房间数。笔者分别在16日、17日、18日下午2-8点上线,发现房间数基本在3200-4000的区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单位时间内实时活跃的用户数。

笔者随机点进了KTV包房。其实从功能上来说,类似于雅拉等语音室的功能和布局,由三部分用户组成:主持人、上麦的用户和普通观众。房间还会显示在线人数、排行榜、分享、送礼、申请连麦等实时页面。不过和其他语音室不同的是,笔者连续点击了差不多20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是以唱歌为主场景,每个房间的用户唱的都很甜,虽然听不懂。从演唱语言来看,90%的歌曲都是日本歌曲;从演唱风格来看,以流行歌曲、偶像风格、动漫风格为主(当然这个结论不是很确定,只是作者自己对日本音乐的了解而做出的判断,欢迎懂音乐的朋友交流指正)。

至于社区,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通过沉淀社交关系来留住用户,已经成为泛娱乐赛道的共识。除了前面说的俱乐部排名,还可以看到每个房间的简介,俱乐部成员,成员作品等等。



K歌=练歌+合唱+创作

k歌功能下有四个附属菜单,包括合唱、清唱剧、历史唱段和VOD板。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搜索自己想唱的歌曲的伴奏、演唱者、主题来选择自己想唱的歌曲。

我随机选了一首歌(选哪首不重要,因为我不可能知道)。点开之后,不仅能看到音源,还能看到唱过这首歌的用户,以及他们的观看次数和MV作品。

用户在演唱前,要在普通伴奏和专业伴奏之间进行选择,而专业伴奏只能由VIP使用。根据试用结果,专业伴奏更接近原曲,还原度高。

确认一切后,就可以开始创作了。创作分为音频创作和视频创作。除了创作形式,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唱片段还是整首歌。

在演唱的过程中,系统会提示演唱的音高和节奏,用户在满足系统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积分和不错、很棒等评价。此外,用户可以随时调整伴奏音量和音效。所有选定的作品创作完成后,系统会给用户一个从D-C-B-A-S-SS-SSS的评分表和一个从完成到音乐的评价网络图。除了曲调,平台还会在高音、音译等更专业的维度上对用户的表现进行评估,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评估表,该表沿用了用户在线KTV的评估方法。

对于国内用户来说,习惯了这种在线k歌模式,但如果和娜娜、Joysound相比,这种模式更“智能”和“现代”。

不过说实话,对于一个唱歌的傻逼来说,《Pokekara》的音效真的是相当友好的。作者勇敢地尝试创作一首日本歌曲。虽然我不会说日语,也不会唱歌,但是通过《Pokekara》的特效和生活修正,给了作者一种我有实力创作一首歌的错觉。

至于视频MV创作,可以上传录制的视频,也可以现场录制。值得一提的是[/S2〖poke Kara〗拥有强大的美颜功能,用户还可以选择自己的MV封面风格。

从我看过的音乐作品来看,音频创作和视频创作的比例应该是6:4。而且视频主要是原创MV。在此基础上,部分用户上传用Gacha life、Zepeto等捏脸app创作的视频。

至于合唱,是Pokekara最近做的一个新的功能尝试。用户可以和其他用户合唱,选择唱出自己适合的好的部分,产生更好的音乐作品。从活动来看,效果还不错。在笔者找到的10首合唱伴奏中,有4首演奏过万次。

做好产品还不够,赚钱很重要



《Pokekara》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也有值得拆解的地方。

目前“Pokekara”采用订阅+内购+广告三种变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Pokekara”在会员功能下有四页特权,总给人“买就是赚”的感觉。



与此同时,[/S2 「波卡拉」将辅助棒设定为三种实现手段的连接者。[/s2/]

用户可以在订阅会员后每周获得帮助棒,直接用金币购买,也可以通过看广告获得免费帮助棒。支持棒本身就是影响应用中排名的重要因素,所以“Pokekara”其实相当于为不同消费水平的用户找到了释放影响力的方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笔者两周的测试观察来看,Pokekara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是统一协调的,这是一个关键的设计。

此外,“Pokekara”在宣扬新生活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设计。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从日本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载、试用、学习,期待您的点赞、观看、评论、转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