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你想要一些简单的赚钱方法吗?我看你的骨头很奇怪...咳咳,我看反正你每天离不开手机,闲着也是闲着。不然刷视频,打游戏,转发一些链接赚点外快?
我不相信有“手机付钱不付钱”这种工作?然后打开app store看一看。你搜索一下“躺着赚”、“玩着赚”、“花式赚”,肯定能找到很多这样的“赚钱”app。也有很多下载量上千万的app。
平时挣钱很难,但是“赚钱”App的钱听起来很容易多赚,不费吹灰之力。
一个能让你赚钱的App怎么了?
(来源:网络)
这年头,人们在玩游戏、刷微博、看短视频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赚钱app的广告。这些广告语都在强调“只要利用业余时间”,在App上“简单操作”,就能赚很多钱。网上也随处可见各种“赚钱经验贴”。
在社交软件上,很多人都收到过好友的推广链接。这类App一旦成功吸引点击和下载,就会以“推荐亲友奖励”等诱惑吸引用户介绍和更新身边的亲朋好友。
问题来了:用赚钱app赚钱真的不费力吗?
有一天,家住北京的张女士拿起手机,看到同事的邀请:“老张,快下载这个App,看新闻就能拿钱!”张女士一琢磨,反正一直用手机看资料,顺便弄点钱也不错。我没有多想,就通过链接下载了这个应用。
有了这个下载,曾经是“上帝”的用户瞬间变成了“打工仔”—
要赚1块钱的奖金,你得在App上浏览500分钟的信息;赚了钱想退,人家说要存够30元奖金才能取钱。30元,15000分钟,或者250小时...面对看似没完没了的繁琐任务,张女士最终选择了卸载。
退休后,朱大爷酷爱唱歌。偶然间,他发现了一个叫“猜歌名赚钱”的App,要求是猜对50首歌就能拿到钱。朱大爷发现,每猜对一首歌,系统都会提示有2元起的钱。朱大爷心里很高兴!
随着猜测次数的增加,味道开始变了:一是广告与广告相连,要看完才能回答问题;随着收的钱越来越多,题目难度越来越高,容易出错。每次出错,系统都会播放几十秒的广告。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叔叔终于猜对了50首歌!撒花,系统还说可以提现93元。你可以点击“提现”按钮,但是你看到这句话:一次只能提0.3元。
不到100块钱要“赚”这么久,还要猜几百遍才提出来?朱大爷心态崩了。删除它,删除它。为了几十块钱的高血压,真的不值得。
用户直言奖金补不上,退不了。来源:央视。
你做梦去吧。有的用户忙了半天,不仅没钱,还有个人信息。
大学生小轩曾经是一款游戏赚钱应用的用户。下载App一个多月后,她开始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多与网贷、账单有关。我自己没做过这个。为什么会被这些手机轰炸?她想了很久才明白,是赚钱App泄露了个人信息。
广西的陈女士更惨。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赚钱的App广告,声称购买不同级别的会员后,可以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上点赞、关注、评论获得利益。然而,陈女士付费成为会员后,App去化为乌有,提现功能无限期关闭,客服全部失联。
公开数据显示,这款App注册人数已达10万,仅会员费就高达1900万元。
真的回答了神的评论:是赚钱App的本质让你赚不到钱。
一个App需要用户“喜欢”才能赚钱。来源:网络
对于赚钱类app的乱象,一位法律从业者直言,用户应该明白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想要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如果一个App可以在用户投入很少的情况下获得高回报,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担潜在风险。这就是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陷阱。沉迷赚钱App后,用户的前期投入(押金、加盟费等。)可能不会被退回;
第二,用户的行为处于违法的边缘。比如一些赚钱app的行为模式涉嫌传销、诈骗等。,而参与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展“下线”,并按“下线”人数计算报酬,因此很容易陷入“拉人头”的传销漩涡和庞氏骗局。
如何看待乱象丛生的赚钱App?
很多专家表示,目前赚钱类app还处于接近法律真实空的状态。如果立法不及时规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赚钱app的宣传套路涉嫌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应依据《广告法》进行处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对岛姐表示,应加大对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app的查处力度,各类手机应用市场应尽快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下架违规app。
业内人士还指出,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相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规范、专业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此类app的准入审核、用户信息管理和资金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s2/]。
最后,岛妹还是想提醒那些还在期待“躺着赢”“躺着赚”的用户:醒醒吧!骗子总是着眼于人性的弱点。你还记得警察反诈骗的“灵魂八问”吗?第一个是:动动手指就能赚钱。为什么轮到你了?
(来源:网络)
文/山形的秋天
编辑/开导,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