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官网旗舰店天猫(独家|Zara高端线Uterqüe天猫店关闭“奢侈化”能否拯救快时尚)

依附于快时尚集团的高端路线,我们该何去何从?北京商报记者今日发现,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Uterqüe的天猫官方旗舰店被关闭,目前已找不到该品牌的官方店铺,该品牌在上海的线下店也存在关店嫌疑。无独有偶,同为快时尚巨头的H & M的高端线COS也面临增长放缓的现状。

业内人士坦言。“疫情对西方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会专注于主营项目,先拯救业务份额最大的品牌。uterqüe作为销量份额最小的品牌,必然会被抛弃。”

天猫店下架,销售在最后。

近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淘宝平台发现,uterqüe天猫官方旗舰店已经关闭,已经无法搜索到该品牌的官方店铺。



uterqüe和Zara属于Inditex集团,主要经营时尚配饰,包括手袋、鞋子、皮革、围巾、眼镜等时尚配饰,同时也销售服装和皮革成衣。2018年8月21日,uterqüe天猫旗舰店正式上线,商品价格500-1000元。在其天猫旗舰店开业前一周,uterqüe还通过官方微博宣布Bea Hayden成为中国区品牌形象大使。

事实上,Uterqüe与中国市场的故事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2012年8月,uterqüe在中国香港中环的IFC mall开设了亚洲第一家店,随后在北京世贸天阶开设了第二家店。同年,Uterqüe在18个国家开设了92家店铺,年收入7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52亿元。即便如此,Uterqüe的营收仅占Inditex集团总营收的1%。2013年,Inditex决定重建品牌形象,关闭了20家乌特瑞奎店。

时至今日,北京世贸中心的uterque day order分店早已不在。据上海消费者小王介绍,Uterqüe在上海南京西路的线下店也于近日关门,“贴着白纸,但不知道是关店还是重新装修”。另外,现在Uterqüe上海南京西路店的联系电话显示为空。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联系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询问Uterqüe天猫旗舰店关闭原因以及线下门店是否全面关闭,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Uterqüe's的业绩在整个Inditex集团中一直垫底。Inditex集团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Uterqüe's销售额为7500万欧元,连续五年成为集团旗下品牌中销售额最低的品牌,而zara(zara+zara home)2020年销售额高达141.29亿欧元。

高端线,门店数量相继下滑。

近年来,Zara并不是唯一一个在高端线下大力气的品牌。2019年,H & M高端品牌COS在北京三里屯正式开设了首家男装店。去年国庆前夕,M的另一个高端线品牌H&: ARKET也坐镇三里屯;将于今年3月开业的Storie,也与快时尚品牌H & M属于同一母公司。

此外,优衣库的母公司还拥有五个高端品牌:Theory、Helmut Lang、PLST、J Brand和Lemaire。2017年,无印良品母公司聘请著名设计师景岛乐·泰拉负责无印良品Labo男装,无印良品母公司的Labo系列也成为无印良品大型门店的“标配”。

这些高端线的价格一般是快时尚品牌的1-2倍,主打质量更好、材料更环保的概念。比如ARKET更喜欢使用有机可持续材料,可以多次回收;COS多采用桑蚕丝、羊绒等高端材质;uterqüe主打优雅和贵族气质,强调配饰的精致。

这些快时尚品牌的高端线确实因为“奢华”、“环保”等新概念获得了一波红利。以快时尚品牌高端线最知名的品牌COS为例。从2009年到2014年,COS的销售额从1.32亿美元增长到6.25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门店以每年新开22家的速度快速复制扩张;2017年,COS营收达到100亿瑞典克朗,约占集团总营收的5%,成为集团除H & M之外营收最高的第二大核心品牌。

然而好景不长,据H & M财报显示,2020年,COS全球门店数量零增长,2021年,首次出现下滑。2021年,COS和一批套牌只录得10%左右的销量。

COS和Uterqüe命运相同的同时,两个品牌背后的母公司也面临着快时尚品牌发展的瓶颈。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2021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Inditex经营的七大品牌包括Zara、Pull & Bear、Uterqüe等门店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Uterqüe下降6.9%,集团旗下门店整体下降7.5%。

H & ampM集团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H&: Group M在mainland China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8%,亏损7400万美元;据h &:M集团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集团税前亏损超过10亿元,在中国关闭约20家门店。

困难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品牌独立性。

自2018年和2019年New Look和Forever21相继退出中国后,快时尚行业变革的速度开始加快。2020年初,疫情肆虐,让快时尚行业天翻地覆。2021年初,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决定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个品牌在中国的所有实体店,预计2021年年中前完成。

作为快时尚行业的巨头,继续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似乎不太现实,所以专注高端路线是必然的。“对于Zara和H & M来说,无论是从产品线还是所涉及的年龄段来看,它都已经成为头部品牌。想要做大,就需要渗透到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所以会选择涉足更高端的市场,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可持续时尚中国创始人杨大军说。

zara官网旗舰店

时尚专家张佩英也认为,“Zara在快时尚领域已经基本做到了‘天花板’,能够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已经很了不起了,发展高端品牌势在必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同时目前疫情影响严重,经济下行,所以还是比较困难。”

对于高端线路发展不利的原因,杨大军认为,“疫情对西部企业打击比较彻底。在这种形势下,品牌会专注于主营项目,先拯救业务份额最大的品牌,而作为销售份额最小的品牌,Uterqüe必然会被抛弃。此外,中国消费者对这个背靠知名母公司的小品牌其实认可度很低,而且这类高端线路往往规模较小,针对人群也不多,不会对整个集团产生明显影响。”

未来快时尚品牌不应该沿袭快时尚原有的逻辑,而应该保持高端线品牌的独立性和与主力品牌的差异性。“同一集团的品牌会共享供应链和分销渠道的资源,但在经营策略和服务方面,高端线应该有明确的定位。”杨大军说。

北京商报记者赵评论林玉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