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春晚”发布会上的紫色iPhone 12不仅仅是换了一个颜色。
抛开紫色带来的销量、人气、季节因素,新推出的iPhone 12还隐藏着一种苹果产品的趋势,改用“随机”序列号。如果说iOS 14.5的推送升级与我们的“隐私”有关,那么苹果的这一改变就是针对iPhone、iPad、Mac产品的“隐私”而言的。
Macbook Pro上的SN码。图片来自:Macrumors
之所以把“随机”标上引号,严格来说,这个新的无序的序列号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说是随机的,没有意义,但对苹果来说,可能不是随机的,可能只是一种隐藏生产信息的加密算法。
事实上,苹果早就想在2020年使用“随机”序列号,很可能是在iPhone 12系列发布的时候。但受疫情影响,原计划推迟到今年3月。
在紫色iPhone 12发布和上市之前,苹果向苹果关怀部门发送了一封内部邮件,提醒我们做好序列号变更的过渡准备。同时,它还表示,新的序列号将“消除”制造信息。
改变序列号的命名规则实际上会对不同的代工厂、销售渠道和库存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随机”序列号的政策将逐步扩展到iPad、Mac甚至配件。
苹果苦心改变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iPhone上的“序列号”泛指IMEI码和序列号(以下简称SN码)。
IMEI码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的缩写。更常听到的是“手机串号”、“手机串号”之类的,独一无二。适用于GSM、WCDMA、LTE标准的卫星电话。可以简单理解为“手机行业的身份证”。
SN码,翻译过来就是序列号,也被称为“序列号”,这也是苹果改变“规则”的主角。与IMEI码不同,SN码面向所有产品,是指分配给产品的唯一标识符,也是唯一的。但它不仅仅是一串数字,基本上是由一串字符(包括数字、字母或符号)组成的。
苹果产品上的SN码可以在“设置”、SIM卡槽、iTunes和包装中找到。官网有更详细的查询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
▲图片来自:alphr.com
以前,iPhone或苹果产品的SN码包含了一系列的“制造信息”,其产地、生产线、年份、生产周、iPhone型号、颜色、容量等关键属性信息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查询和比对来确认。
就拿我手里这个“古老”的iPhone X来说吧。其序号代码为F**VLD1CJCLF,共10位。可以读出是来自郑州富士康(F),2017年下半年第17周(大概10月21日到27日)生产(VL)。D1C是指iPhone X的产品标识,JC是iPhone X的型号,LF是颜色和内存信息。
▲ iPhone X .图片来自:cnet
但最新的紫色iPhone 12使用的“随机”序列号长度会是8~14位,也是字母和数字混合的字符串,比如T2KGWCD7RN。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一串字符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可能知道它来自哪个代工厂。
明文突然变成了“暗号”。
公开后,会有什么后果因为iPhone的SN码是唯一的,一机一码,可以在官网查询设备的保修状态。正是因为这层的作用,iPhone的SN码也是一个比较私密的信息,不适合公开分享。
早期可以利用iPhone的SN码或者苹果产品的SN码,通过苹果的系统逆向找到Apple ID,然后通过一些手段破解密码,从而达到盗号的目的。只是在iOS 10之后,苹果屏蔽了这个漏洞,SN码目前只能查看“保修状态”。
▲图片来自:ifixit
此外,江湖上有传言称,苹果的SN码将用于“黑产”。用软件覆盖问题手机上正常的SN码,然后“骗”苹果售后换手机。成功后原SN码会被苹果注销,影响原机主保修和正常使用。
从现在来看,这种“黑货”的可信度其实不高。如果软件更改了代码,很容易被检测到。重置或者和机身上的SN码对比。欺骗苹果售后换机有点天方夜谭。SN码是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具,但不是唯一的保修凭证,苹果也不会只使用SN码进行售后保修。
苹果中国社区也有很多关于SN码泄露影响的讨论,但结果都是“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等等。产品包装上印有苹果的SN码(序列号),几乎是“公开透明”的。(上面披露的紫色iPhone 12的SN码是一个YouTuber在开箱时披露的。)
相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帖中,很多回答者一直在强调要保护Apple ID,开启双重认证。毕竟Apple ID是苹果生态中最重要的加密通行证。
新序列号真的「随机」?对于苹果来说,产品的SN码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控制、产能和生产线管理,以及相应的库存管理。在全球工厂环境中,iPhone零件往往来自全球不同的工厂。通过一串富含硬件生产信息的字符,很容易将其零部件供应商串联起来,便于快速追溯和管理。
如果使用完全“随机”的SN码,不同生产线、不同生产周期、不同代工厂的产品很容易混淆,一个庞大的、无序的、无意义的字符串,对于库存管理和分销渠道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即使对于拥有丰富供应链、库存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经验的苹果来说,也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还会对苹果整个售后系统的数据库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苹果关怀和“以旧换新”两项政策,大量涌入的无序SN码可能需要重新匹配对应,任务艰巨。
或许,对于SN码,对于“随机”,苹果还有另一层意思?
苹果在紫色iPhone 12上使用的“随机”序列号,其实更像是一个加密的字符串。每一个序列号在出厂前都经过加密,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样一来,这个看似无意义的8~14位数的字符串,只会对苹果有意义,加上一层解密算法,原来的供货和售后体系可以无缝切换。而且这个算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代工厂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避免算法泄露。
「随机」目的何在?既然iPhone的SN码,或者苹果产品的序列号即使泄露也不会带来任何风险(前提是你保护好自己的Apple ID),那么大费周章提前布局“随机”SN码的目的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苹果的产品,比如iPhone,有很多来自不同供应链的内部元器件,这就造成了同一个型号的iPhone搭载了不同的“品牌”元器件,比如屏幕混装、基带混装等。
▲ iPhone 12家族。图片来自:GSMArena
此前,可以在序列号上明确标明的制造信息,可以反过来推断出哪个代工厂、哪个生产周期使用了哪些零部件,从而在销售端“挑选”。
最近有传言称,BOE BOE BOE公司极有可能成为iPhone 13屏幕的供应商。鉴于BOE的技术储备还远远落后于三星,混合后很可能会引起大范围的售前“捡漏”,所以很多Macrumors热心网友把“随机”SN码的使用与BOE和三星屏幕的混合联系起来。
我觉得这有点过渡解读和恶意揣测。苹果有自己的检测标准,可以混用,说明这两家厂商供应的屏幕都符合苹果的标准,可以提供同样的体验。如果屏幕有问题,找苹果售后其实更靠谱。
▲ BOE极有可能为iPhone 13供应LTPO屏幕。图片来自:The Verge
利用随机SN码隐藏硬件信息和制造信息,实际上是为了杜绝“黄牛”的恶意炒作,提高某个供应商的元器件价格和稀缺性等。,造成市场混乱,并从中获利。
另外,苹果的SN码,或者很多消费品的SN码,大概也能估算出“产量”。
▲特斯拉的VIN码。
比如特斯拉会在交付前提前将车辆的17位VIN(车辆识别号)码交付给用户。它类似于iPhone的序列号,将包括车辆的制造商、年份、型号、发动机代码和装配位置。VIN码的后6位其实就是这个型号的序列号,可能和产量有关。
▲1943年,德国豹式坦克装车运往前线。
此前,二战期间,有一个著名的“德国坦克”统计问题。简单来说,盟军一直在试图估算德国坦克的生产速度和数量,从而知道德国战斗机的规模,从而“知己知彼”。完成这个预测模型最根本的数据就是被摧毁的豹式坦克的编号,然后通过大量的交叉数据,就可以得到豹式坦克的准确输出。
回到苹果,2018年,苹果停止公布iPhone的具体销售数字。从那以后,很多分析师只通过一些方法来分析iPhone的走势和销量,序列号就是一个好的。现在,在2021年,使用“随机”序列号可能会让这些分析师的日子更难过。
会影响到我们吗?几乎不大。
无论是随机的SN码,还是之前告知的SN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非就是查询保修状态。
对于二手市场,很多朋友表示,可能不太容易区分第二部手机的保修状态,是否锁机(是否被黑)等。保修状态仍然可以通过官网查询。锁机暂时没有相应的查询方式,只能等苹果全面铺开“随机”SN码后再看。
此外,“提货”可能会被暂时消除,在没有相应信息的情况下,很难区分处于非活动状态的不同生产线和代工厂的iPhone,这被认为是一个“障碍”,几乎是一个“盲箱”。
苹果在产品上使用“随机”序列号,是针对由此诞生的二次元产业,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产品供应体系和库存管理,同时隐藏了方便估算产量的可能性,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如果以2021年春季发布会为节点,之后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iPhone都加强了隐私保护,前者是iOS 14.5,让广告追踪透明化,后者可能是“随机”序列号的实现,降低了产品的透明度。两者其实都是在“规范”市场行为,前者面向软件生态,后者面向行业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