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顶风作案”,导致一个培训班30多人感染新冠肺炎,深陷传销纠纷多年的如新集团可能已经被很多人遗忘。
2月21日,武汉发现4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者。一份网上调查报告显示,如新化妆品公司在Xi凯莱酒店和江岸区华清园社区举办的员工培训中,有很多正面案例。
一张流传的如新培训班员工照片显示,几十个人的大照片中,没有一个人戴口罩,没有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仅如此,从武汉发布的调查报告来看,培训班还开到了居民区。
2月22日和23日,感染病例进一步扩散。截至23日12时,与如新武汉培训班相关的感染链已从武汉蔓延至北京、青岛、石家庄,阳性病例35例,其中学员30例,学员感染率已达45.5%。
针对此事,比如新关伟公开回应称,活动是经销商自己组织的,没有向公司申请备案,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已采取第一响应措施,暂停湖北省所有线下培训,并将进一步调查,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如新集团上一次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是在2019年。据当时的媒体报道,34岁的如新业务员牟林(化名)因喝如新果汁生病“排毒”,拒绝就医,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
公开资料显示,如心集团1984年成立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NUS。
1998年,如新进入中国市场。然而,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如新集团屡次触碰监管红线,多次被曝涉嫌传销和洗脑,多次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点名批评。
01
比如2021年新增营收170亿元,中国市场营收贡献最大
公开资料显示,如心集团由布雷克·m·罗尼(Blake M. Roney)于1984年创立。当时,罗伯特以5000美元起家,邀请了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化妆品公司。
当时如新的理念是“集高品质,完美无瑕”。罗伯里把成品放在一个一加仑空的罐子里,然后送回家。对产品感兴趣的客户应该把自己的容器带到家里,让Robley用勺子装满它们。专注护肤品的如新在成立12年后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上市公司。
在美国上市两年后,如新看中了中国市场。1998年,如新通过在中国建立工厂和R&D中心的战略进入中国。建厂四年后,如新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实体店。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成立了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建厂6年后的2006年,如新才获得直销牌照,获准率先在中国上海八个区开展直销业务。2008年1月10日,商务部再次批准北京全部18个区和上海全部12个区开展直销业务。
此后,如新继续加码中文布局。2014年,如新投资近5亿元在上海建成大中华区创新总部园。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如新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足以说明如新对中国市场的关注。2019年10月,耗资3.6亿元的儒信大中华区创新总部园二期开工建设。
在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已经成为新的收入来源等重要市场之一。与此同时,如新也在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目前全国已建成41家体验店、大中华区创新总部园、9个仓库、2个工厂。
今年2月16日,如新集团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集团总收入为26.9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46亿元)。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最大,达到5.6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97亿元),约占总营收的21%。其次,约20%的收入来自美国,13%来自韩国市场,10%来自日本。
其实不只是2021年,凤凰。com“暴风眼”发现,自2012年以来,大中华区基本上是如新的主要营收贡献区域之一,几乎处于区域营收的前两位。
02
传销自成立以来争议不断,有人被洗脑拒绝就医而死
中国大陆为如新贡献了最大的收入,但如新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在传销中饱受争议。
早在2007年,如新就因涉嫌传销被哈尔滨市工商局南岗分局执法人员查处,现场收缴如新系列产品100余箱,案值200余万元。
据《黑龙江晨报》当时的报道,“如新”黑龙江分公司通过购买产品加入俱乐部,发展下线,涉嫌传销。两名当地执法人员经他人介绍进入公司,缴纳1300元入会费后成为会员,才掌握其传销活动的内部制度。
2014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网收到三篇报道——《看如新如何编织谎言》、《看如新如何侵入人心》、《如新公司在美国屡遭处罚,斯坦福大学公开与其决裂》,揭露如新夸大和虚假宣传产品功效、组织聚会、利用群体效应控制心智等内幕。
2014年3月24日,新华社报道如新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范围直销、夸大产品功效等违法行为,部分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和误导宣传等违法行为,被工商机关及相关当事人依法处理。
2019年,“一女子喝鲜果汁后死亡”事件引爆舆论,将如新集团推上风口浪尖。
2019年3月18日,34岁的如新业务员李琳(化名)在感冒发烧数日后拒绝就医,坚持喝如新果汁“排毒”,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经北京青年报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李琳家族当时提供的公开资料,如果新公司内部有明确的八级业务分布,仅底层一级市场就至少有16人。但MLM组织的立案追诉标准一般是三级定罪,即累计发展下线,达到30人,达到三级以上。例如,如新不仅符合标准,甚至远远超过了普通MLM机构的标准。
林生病后一直喝的果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2014年被《人民日报》连续曝光,陷入低谷,但如新依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的发展,时隔两年又获得保险巨头平安的青睐。
2016年6月,如新与中国平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和ZQ资本有限公司的高级投资者组成的投资集团达成了2.1亿美元的投资交易。据称,根据协议条款,如新将向投资集团发行2020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票据,发行票据所得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发展中国业务。
平安宣布领投后,如新股价也迎来反弹,从2016年7月的每股36.39美元攀升至2018年8月的每股83.45美元,两年内股价上涨129%。
周儒欣k图
事实上,即使在新的“大本营”美国,关于其涉嫌传销的质疑和报道也从未断过。
20世纪90年代初,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对如新的误导营销指控进行了调查,指控该公司误导其经销商并经营传销。
在如新同意支付各州的调查费用并将费用退还给经销商后,各州选择了与如新和解。由于司法部长的固执,Ruxin为消费者保护计划向国家额外支付了85,000美元。
1994年,如新公司因夸大产品功效和经销商利润被美国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罚款123万美元。三年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控如新公司虚假陈述其减肥和肌肉生长产品,如新被罚款150万美元。
1997年,宾夕法尼亚州总检察长起诉如新,指控其通过其子公司QIQ Connections进行传销,经销商是在“为销售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技术服务的权利付费”。
2012年,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发布报告称,“如新在中国大陆这个增长最快的直销市场的销售模式,构成了非法的多层次营销计划。”如新反驳了这些说法,称其在中国的销售模式是“合法的”,并且没有计划改变其在中国的商业模式。
据凤凰网报道。com的“风暴眼”记者,犹太洁食可以翻译为诚实,合法,同时旨在满足犹太教规和礼仪的要求。
2014年2月,美国如新投资人代表向美国犹他州地方法院提起证券欺诈集体诉讼,称如新在中国市场吹捧其业务实力,但实际经营行为早已违反中国当地法律法规,其财务报表存在大量虚假和误导性陈述。
其中“入行前需购买500元起的产品,向下发展线可晋升为‘全球领袖’”的规定,更符合MLM机构的三大特点——一是缴纳一定的入场费,认购一定的产品,获得代理加盟、升级、囤货的资格;第二,拉人头,发展团队,形成层级关系;第三,团队薪酬,通过直接和间接发展人数来支付和返利。
凤凰城。com“暴风眼”发现,如新的“全球”分类机制至今未变,微博中大量如新销售人员仍会在标题中注明其全球级别。
03 MLM屡禁不止,经纪人说“1375元可以加”
凤凰《暴风眼》记者发现,虽然被监管部门处罚,被官方媒体多次批评,但新型传销如今似乎依然存在。
一位曾经考虑加入的举报者告诉凤凰网。com“暴风眼”说他之前考虑过加入如新,但没想到会被怀疑传销。在他考上下线的时候,给他看了如新的头衔和年化收益的对应表。从高到低依次是业务咨询总监TE(8)、全国销售总监SSD(8)、销售总监SD(6)、高级经理(5)、经理SM(4),并声称加入后第一年年收入过百万。
至于如何做到SM,爆料人说,第一,从代理(SR)到代理总监(SE)和高级销售总监(SSE),然后你就可以成为SM了。代理总监只需要招聘一个下线,两个下线可以晋升为高级销售总监,四个下线晋升为销售经理(sm),五个下线晋升为SSM。也就是下图中职位名称后面的数字就是该级别所需的员工人数。
而收入呢?爆料人告诉凤凰。com“风暴之眼”,“(下图)这是他们各个层次的收入中值,据说是纽交所的报告。所谓收入中位数,就好比2000个管理者的收入和第1000个”。
新人加入的门槛是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品,比如新品,可以享受8折优惠,最低500元。
其实八折后的500元不是用现金来衡量的,还包括他们的折扣、返利、赠品。也就是说,新代理要先以新客户的身份购买1370元的产品,先优惠50元,再送580元的产品,最后额外的费用会以积分的形式加到新客户注册的账户里,门槛只有500元。
此外,新人只要拉两个客户订购产品,就有300积分和310元产品奖励。
达到门槛后,你要达到5000元以上的业绩才能签约。签合同就是成为直销员。如果你能做到四个月内业绩3万,或者一个月内业绩1.5万,就可以成为SR,重新签约。
不同级别的人员有什么好处?爆料人说,如果New有“6代5%”的说法,即6级代理,每级代理有营业额5%的领导奖金。
凤凰城。com“暴风眼”发现,6代的5%是新的领导奖金制度,在国内被称为“绩效考核制度”。例如,新的级别评估采用1+V(直接下属的数量+他们的总绩效),从销售总监(SE)级别开始。
即一个销售总监(SE)领导一个下属SR,每个SR都有自己的团队,第一代总绩效(GL:此人领导的团队绩效)达到10000,个人团队绩效(即SR的个人绩效)达到12000,则SE可以获得领导奖金:营业额的5%。也就是第一代的5%。
一个SSE领导两个SR,第一代总绩效(GL)达到20000,个人组绩效达到12000,那么SSE可以获得领导奖金:营业额的5%。也就是5%的二代。
一个SM(销售经理)领导四个SR,第一代总绩效(GL)达到5万,个人组绩效达到1.6万,那么SM可以获得领导奖金:营业额的5%。也就是第三代的5%。
1个SSM(高级销售经理)带领6个SR,第一代总绩效(GL)达到9万,个人组绩效达到1.6万,那么SSM可以获得领导奖金:营业额的5%。也就是第四代的5%。
一个SD(销售总监)领导八个SR,第一代总绩效(GL)达到15万,个人组绩效达到2万,那么SD可以获得领导奖金:营业额的5%。也就是第五代的5%。
一个SSD(全国销售总监)领导八个SR,第一代总业绩(GL)达到22万,个人组连续两个月业绩达到2万,SSD可以获得领导奖金:营业额的5%。也就是6代的5%。
事实上,上述“纽交所给出的报告”的真实性也很难考证。比如新的多级分销业务模式,几乎不可能准确获得每一级的年化收益,因为经销商是独立的,比如新来的不给他们发工资,只发奖金。而且从如新在美国多次被起诉证券欺诈的黑历史来看,其财报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
虽然从SR到SM要经过几道关卡,但代理曾经向举报者信誓旦旦地表示,代表她销售产品“没有任何困难”。她会一对一指导,宣传文案直接发给记者,只要发了。具体的营销演讲有产品手册和音频课程,一天可以听30天。“我们有一套方法——642体系,是美国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马恩的选修课,教你如何快速从小白晋升到销售和管理,甚至是运营高管和精英”。
(爆料人提供的“642系统”的“发展史”)
(爆料人提供的关于“642系统”的部分内容)
(爆料人提供的关于“642系统”的部分内容)
(爆料人提供的关于“642系统”的部分内容)
在爆料人提供的聊天记录中,经纪人还催促爆料人尽快下单:“我们只需要(花)1375元,马上就可以开始。我一步一步教你,有自学,有辅导。”
爆料人也试图了解具体产品,要求对方提供淘宝链接,而对方表示,如果新品没有淘宝链接,都是通过代理商销售。
凤凰城。com“暴风眼”也联系了爆料的网友小吴。据小吴介绍,他的初中同学几年前加入如新,多次试图发展他为“下线”。
“刚开始的时候,我被告知买一个500元的东西。我说买了这个东西,就相当于加入了俱乐部。加入俱乐部后,我会推荐新朋友购买。再过几天,我就可以把这500元赚回来了。”
小吴告诉凤凰。com的暴风眼说他觉得同学的状态“不正常”。
“他突然辞掉了稳定的工作,说是和亲戚一起加入了一家叫如新的公司,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小吴说,在和这位曾经的同学的接触中,他逐渐注意到同学们开始对很多事情表现出执念。“他反复跟我说他能赚钱,一张嘴就是五六百万。他还说要详细告诉我怎么赚钱,确定跟他做就能赚大钱。”
除了聊天中反复提到的“如新”,小吴还说,他同学的社交网络里早已充斥着“如新”。“朋友圈都是新产品和宣传,时不时会给我发他们公司的最新产品介绍,问我需不需要。”
小吴说,同学们不断的“打扰”让他有点烦,久而久之就不联系了。“我感觉自己被洗脑了。我和他在一起做什么?后来听说他离婚了。”
此前《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揭穿如新这样的跨国公司的宣传谎言》称,该记者参加了如新公司在京郊某酒店举办的“2014 NU SKIN明星峰会发布会”。
现场聚集了来自太原、石家庄、天津等地的近两万人,灯光闪烁,声音如雷。包括精英表彰、现场面试等环节。受表彰的人依次走上讲台,带着观众大声吼着喊口号。台下近两万人拿着玩具,用手掌敲鼓,气氛狂热。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内容的聚会和培训课程。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胡江认为,这种行为涉嫌精神控制,俗称“洗脑”。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爆料如新是“MLM组织”,还有一些疑似受害者家属的网友说:“奉劝那些准备做如新的人,你们想家了,没有朋友和亲人,成为一个与大众脱节的人,就做如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