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个人收藏码禁止商业使用”的话题引发热议。当大家还在纠结个人收款码能否用于商业用途、白名单如何确定、运营标准如何评判的时候,支付巨头们已经低调行动。
11月29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独家发现,支付宝正在多方引流,邀请用户将个人支付码改为商户支付码。据记者亲身测试,整个操作极其简单,无需任何身份核对,只需点击同意参与支付宝的支付码协议即可。低调营销之下,不难看出支付宝“跑马圈地”的含义,但“极简流程”的支付码“变身”方式也引发业内争议:如何识别真实商户?如何防控风险?
个人代码可以一步转化成商家代码。
11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今日收到支付宝App推送的“收钱码收钱”邀请,推出“有奖收钱,送新人一份礼物”的营销活动。用户只需同意支付宝收款码协议并参与活动,其个人收款码将转化为商家收款码,完成相应任务后还可获得10元红包或纸巾套等最高奖品。
根据活动规则,本次活动报名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0日,活动采取邀请形式。只有收到支付宝活动邀请的商家才有资格参加活动,可以报名参加本次活动。通过截图、转发、分享等方式获取活动页面、链接、通知的失效。
收到邀请链接后,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时间体验了活动。整个操作非常简单。点击“同意协议,立即参与”后,升级成为商家。协议还注明了相应的收费规则。2021年3月31日前,支付宝不收取服务费。但后续支付宝有权调整收费规则、商户服务规则等。,以支付宝页面显示为准。
很明显,这是支付宝针对商家的营销活动,但北京商报记者作为个人用户,并没有申请成为商家。他为什么要推这个邀请?另外,只需点击协议注册,成为支付宝商家即可。这个操作是出于什么考虑?对于支付宝的营销活动,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对方。对此,支付宝方面表示,“这是支付宝例行收钱码的营销活动。支付宝收款码主要用于中小商家的线下消费收款”。
另一方面,关于服务费,支付宝表示,为了帮助中小商家降低成本,支付宝的收款码自上线以来一直是免费的。
但低调营销,不难看出支付宝“跑马圈地”的含义。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发现,除了“收款有奖”的营销,支付宝还推出了官方收款码特别专属活动,也鼓励用户申请商家收款码;此外,记者在个人收款码页面还发现,支付宝也在推广,试图将个人收款码引流到商家收款码。
近日来,“个人收款码禁止商业使用”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在业内看来,支付宝的低调营销引流可能与此有关。
正如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苏所言,支付宝推出这种营销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旨在符合监管对个人收款码的相应规定,鼓励符合条件的用户变更相应的收款方式;另一方面是鼓励用户适应新的收藏规则,从而实现用户留存。
事实上,过去几年,支付宝在支付码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中小微用户,从而构筑了其在支付领域的“护城河”。在苏看来,虽然监管文件施加的影响是针对整个行业的,但从支付宝此举也可以观察到,收单商户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展业的重要资源,其拥有的商户数量也是支付机构实力的体现。
“从市场角度来说,尽快完成转换,可以进一步增加商户规模,抢占市场先机。”博通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博也表示。
缺乏对商家身份信息的审核?
与个人收款码不同的是,11月29日,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亲身发现,申请更改商户收款码后,可以获得一系列商户服务,包括会员卡、店铺优惠券等营销推广服务,以及材料店、花呗等管理工具来收款。
另外,在代收代付流程的体验上,商户代收码的整体操作和个人代收码类似。但个人收款码仅支持余额宝、银行卡等支付方式,商户收款码也支持花呗收款,其中,150元内的花呗收款免服务费,150元内的服务费为0.6%。
一键“升级”到商家代码,确实省去了用户很多操作上的麻烦,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用户便捷的另一面,也难免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其中,用户的个人收款码不需要识别,也不需要提交业务材料。“转换”商家代码只需要一步。组织如何识别商家?如何防控风险?
对此,北京商报今日记者采访了支付宝,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应回复。不过记者注意到,申请成为商家后,可以在设置页面完成店铺名称、主营业务类型、营业执照等商家信息。
商户实名登记制度是收单业务的基本制度,是确保交易真实性、维护收单市场秩序、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保障。对此,央行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曾强调,秉承“谁对商户负责”的原则,收单机构作为特约商户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加强对特约商户经营活动合法性和申请收单服务真实意愿的实质审查,落实特约商户持续管理义务。
此外,央行还进一步明确了商户身份的核实方式:对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定商户,要求收单机构当场核实商户身份;对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网络商户和实体企业,考虑到现场核验的难度和成本较高,要求收单机构原则上采用人工或智能客服同步视频的方式对商户身份进行核验。
但令人不解的是,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申请成为商家并签署商家收款码的过程中,并未收到支付宝相关的商家身份验证或人工或智能客服视频验证。
此外,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也向客服指出,不需要开店收钱。对此,后者回应称,活动推送主要基于算法和智能数据识别出的有潜在业务需求的用户。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报名参加,如果没有,他们可以选择不报名。另一方面,对于商家审核,客服表示,要申请商家的收款码,需要同意相关协议。但与此同时,平台有完善的风控机制。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或者不合理的商业行为已经签约的,会对不合规的催收行为进行限制。
对于这个操作,在苏看来,这个过程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可能会让更多的用户通过“升级”操作换上新的收藏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会给用户造成“一键升级即可使用”的错觉,导致不合格用户大量申请,不仅不利于合规工作,还会增加后续机构自身风控的负担。因此,机构需要尽快完善营销活动的文字描述,从源头控制风险,充分履行对用户的告知义务。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审核是核心。只有严格审核入网,才能达到宣传政策的目的,彻底解决反赌防骗的问题。如果入网审核不严格,很多事情就白做了,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不过,该人士也提到,“支付宝此举可以视为市场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一次测试和探索。毕竟支付宝有其大数据风控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相关风险行为,而具体监管细则尚未明确,相应通知将于2022年3月1日实施,中间可能会有一定的“窗口期”。
应仔细考虑支付代码转换和费用。
出于个体经营者和小微商家的资金安全考虑,个人收款码向商户收款码转换是大势所趋是肯定的。但如何转换,如何判断业务特征,验证哪些必要的身份信息,仍需进一步确定。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监管的态度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审慎推进,既要推动合规,也要考虑市场反应,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所有措施的初衷都是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斩断非法链条,保障个体经营者和小微商家的资金安全和服务体验。
正如央行有关人士此前所言,在相关要求落实之前,支付服务机构必须全面、充分评估客户的正常支付需求,制定配套服务方案,确保服务成本不上升、服务质量不下降。代收服务机构有义务免费为商户提供商业代收码,商户只需提供必要的身份验证信息。
针对支付机构相应的后续工作,王鹏博建议,相关机构应根据监管要求,有序进行归集码转换,但不能操之过急。“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合规原则。标准出台后,要严格按照央行的规定执行,包括对‘业务特征明显’等方面的理解。第二,扶持中小微商的原则。在转码过程和后续服务中是否以及如何收费,需要慎重考虑。”王鹏博说。
北京商报记者刘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