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接单平台靠谱吗(代写论文这个“坑”为何总有人跳)

“这本身就有一个弱点,犯罪分子早就看穿了这一点。被困的就是这些人。”

——————————

一个标价4000元的“论文代写”服务,终于收到了一篇已发表的研究生论文,但在维权时,对方“化为乌有”。

毕业季,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联系了多位被“论文代写”服务“坑”过的大学生。他们被骗的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最后大家都吞下了苦果。

“钱要回来基本不可能,对方还会威胁‘找你老师谈’。”一名被骗研究生告诉记者,在维权过程中,他多次被对方辱骂。“有的人被骗了900元,有的人被骗了三四千元,说明你不敢维权。”

据悉,2020年9月,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处理科技活动中违规行为的暂行规定》生效,明确抄袭、剽窃、盗用、篡改他人科技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买卖学术论文、代写代投等行为均为违规行为。

一方面,大学生投机取巧,非法找人代写论文;另一方面,这些投机者自己也成了别人的鱼肉。上海政法学院教师、上海市法学会青少年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应佩佩告诉记者,大学生找人代写论文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虚假情形”之一。作弊已取得学位者,可撤销学位;还在读书的可以开除学籍;在职人员除接受纪律处分外,还应告知所在单位。“本身就是不合规的事情,骗子抓住了这个,钻空。”Xi·玉佩说。

写手接单平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几大电商平台和论坛已经杜绝了“代写论文”等相关搜索,但“代写论文”的隐性业务依然存在,“代写论文”的制度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代写论文:寻找进入骗局的捷径

在微博话题#毕业论文#、#学术写作#和豆瓣“毕业论文交流”群等平台上,记者仍能找到不少隐藏的论文作者。为了避免平台的“封杀”,他们以“代修改、代减肥、选题指导、论文打磨”为名,接单“代写”业务。

学生以为找到了代写论文的捷径,实际上却踏入了一个骗局。丁思(化名)今年大四,即将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忙着申请留学,准备语言考试,她想到了“代写论文”。学校要求毕业论文“2.5万字+实证分析”,于是她通过各种网站搜索,找到了一家自称很靠谱的机构,收获了不少“赞”。

中介给了她3000元。客服,公司的“正规工商注册,都是博士老师写的”。于是,在几乎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她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1000元定金。一周后,她拿到了初稿。上传到人口普查后发现重复率高达88%。

当她找到客服时,对方理直气壮地告诉她:“你没有问我们重复率。交1000元修改费,可以把重复率降到25%以下。”丁思再次通过微信转账1000元,3天后收到的修改稿是普查中的21%。她按照客服要求,把最后2000元钱转给对方,点击“确认收货”。

但最终,她拿到的那篇论文让她“眼前一黑”——是关于货币总量的宏观经济分析,而她此前要求对方写的是“证券公司的金融风险”。此时,距离提交论文的截止日期只有两周时间。

帮别人给你写,你就吃亏了

在代写论文这一职业中,付费论文的学生往往会被“套牢”,出资帮人写论文的“写手”也是如此。

沈梦(化名)是一名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返校。去年年中,闲来无事的她想找一份英语翻译的兼职。但她在招聘软件上找到了一家地址在北京,业务是“文案翻译”的公司。详细聊了微信后,她发现对方在做代写论文的工作。

在被问及她的专业和专业领域后,沈梦接到了她的第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2000字的短文。中介答应给她600元,但对方完工后迟迟不付款。在沈梦再三询问后,中介将钱转了过来。

吴语嫣(化名)的经历更离谱。和代理打交道的时候,她很谨慎,接了两单。第一单是先发截图预览,中介付款后发全文;二阶放松了警惕,直接把文件送过来了。最后中介以客户拒付为由拖欠“工资”,即使吴语嫣威胁要举报店铺也无济于事。

论文修改阶段还有很多争议。

蒋(化名)通过中介接受了为他代写的订单。发完初稿,中介只愿意付他一半的钱。代理说客户对初稿不满意,决定自己修改,不愿意让写手继续写。所以中介只能付一半的钱给写手。

但姜并不接受这种说法。他给记者看了他和中介的聊天记录。他反复强调中介要出示“客户让他修改”的证据,但最后双方开始互相责骂,维权无果。

“中介收客户3000元,只给写手300元,有的甚至根本不给。”沈梦写完一单后,就说再也不“代写”了。“中介水太深,吃力不讨好。”

写论文拿学位要走正道

根据教育部2013年实施的《学位论文造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被他人购买或代写的,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三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次受理其学位申请。如果你是学生,你的学校可以开除你。《办法》还规定,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出售学位论文的学生,可以开除学籍;属于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可以辞退或者解聘。

这也成为很多学生和作家不敢报警,在受骗后吞下苦果的主要原因。

颜告诉记者,“代写论文”、“代发论文”都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法项目,这些机构通常会采取“游击战”的方式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从法律角度来说,如果对方付费后未能提供相应服务,学生可以报警。按照4000元的目标金额,警方甚至可以以诈骗罪立案。”颜表示,在实践中,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网络平台也可以作为“民事追偿”的共同被告。

但他告诉记者,如果维权确定,学生就会遇到“被实名”的问题。“毕竟找人代写和发论文会影响学生的学位。这就是为什么犯罪分子钻了这个空接头。"

应佩玉建议大学生毕业拿到学位要走正道,不要总想着走歪路。“这本身就有一个弱点,犯罪分子早就看穿了这一点。被困的就是这些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