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为了美。
但是如果这部电影被用作旅游指南
可能确实有一定差距。
“我们只是在一个免费的公共场所,一个免费的小众景区,用自己的审美,拍摄并调整了自己喜欢的照片。。。。。。我实际上被发送了无数恶意的猜测和问题。”
爱吃烧饵片的小红书博主陆(以下简称陆)怎么也没想到,年初拍的一张照片,会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微博热搜。
年初,陆来三亚旅游,无意中发现了一间刚刚漆成蓝色的小屋。这不是景区内规划的景点,但因为建在悬崖边上,看起来很偏僻,卢觉得特别,于是让丈夫拍了一张游客来这里游玩的照片。
那天正好是晴天,蓝天空,浅蓝色的小屋,乳白色的木门,加上悬崖的独立,很有意境和美感。吕娜认为这很好。简单裁剪后,她直接贴在了小红书上。
几天前,当吕像往常一样打开红宝书时,她突然发现很多评论涌来。原来有人把她八个月前拍的照片和现在别人拍的照片做了对比。因为天气角度和野外景点维护不足,两者相差甚远。
但很多人不理解,恶意和嘲讽接踵而至。卢娜无法忍受。她把原图和声明放在了微博上。没想到,因为她自身的坦诚和率真,吕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热搜。
路娜只是众多因滤镜照片而登上热搜甚至遭遇争议的博主之一。最近因为粉沙滩、蓝小屋、青岛天梯、武汉甜品书店等滤镜照片,,小红书相继登陆微博热搜。
批评之下,一个又一个受影响的博主开始发言。我们找到了他们中的三个,并与他们讨论了过滤器和对现实的理解。
我,你搜热了吗?
热搜的消息,博主肖旭(化名)是从评论区得知的。
前几天,当她像往常一样打开自己的小红书,准备看看杭州本地推荐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9月17日在咖啡厅打卡写的一张纸条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新的评论。“你上了热搜”“打卡上了热搜”“那么热搜上的照片和你的照片哪个是真的?”。。。。。。。
起初,肖旭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甚至在评论里傻乎乎地回复问“什么热搜”“哪里热搜,我不知道”。但是,当她在帖子里看到很多“热搜打卡”的评论时,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热搜”了。
引发冲突的是一张杭州地铁下沉咖啡馆的照片,被认为是“出轨”。今年9月,肖旭陪母亲去了附近的医院,然后在还在试营业的咖啡馆里打卡。但可惜咖啡店关门了,她就跳空。再加上天气很热,她在门口只拍了两三张照片就走了。
据她回忆,当时是中午,天空空很蓝,加上她构图不错,我用iPhone 11 pro相机的原图模式拍的,比较亮,结果很好。
然而,根据地图,其他网友发现咖啡馆周围仍在施工,于是从不同角度拍摄全景图进行对比,最终导致肖旭在网上遭到斥责和嘲讽,称她为反面案例。
她对此很委屈。她说她没有加任何滤镜,但是对比照片是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拍的,根本没法对比。
最让肖旭气愤的是,在微博发布内容之前,没有人核实现场是什么样子,是拍照角度不同,还是博主伪造了p图。相反,我直接批评。
同样的还有热搜后才知道的博主@新媛媛Yui。
“我没想到分享一个免费的海边设备会引起这么多讨论,”博主@辛媛媛Yui说,直到热搜的第二天他才知道这个消息。她说她只爱拍照和分享,给自己立的旗也是“青岛小众宝藏挖掘机”。然而,这组火起来的照片的来源,只是一次偶然的散步:她在青岛海边漫步多时,发现了这个楼梯,脑海中突然想到电影《楚门的世界》中金的一句谢幕台词,于是拍下这组照片,分享给小红书里更多的人。
把美好的风景和生活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人的简单想法,在武汉博主王华华身上也有体现。
作为一个探店博主,几乎全靠兴趣和热爱,王华华坚持了六年,足迹遍布武汉各个角落。在这篇接近周庚的博客笔记中,有在小资咖啡馆、奶茶店、特色餐厅等地打卡,也有去豆腐店、超市、公园的参观。王华华自己也在笔记中表示,探索店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希望能向更多人介绍武汉迷人的一面。
然而,2020年9月分享的武汉文艺书店的一篇逛店笔记的内容,终于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那篇文章中,王华华分享了她当时在武汉市高雄路1号附9号春山甜品书店的消费经历,并在标题中写道——“超级治愈的日本文学甜品书店”,并在分享内容中写道,希望武汉出现更多浪漫治愈的文艺店。但是,这张纸条被认为是“作弊”。网友到店一看,以为看到的“春山”不是王华华分享的“春山”。对比图放在一起,被网友热议。
当热搜到这些只是基于兴趣的业余博主时,一切来得太突然,还没来得及回应反驳,“就被网友狠狠骂了一顿”。
“我只有2000粉丝,谁给我钱”
网友争议的焦点首先落在滤镜的过度使用和对原景的扭曲上。
肖旭对此很委屈。她说拍照那天阳光明媚空千里,她用自己的iPhone拍的,没有任何滤镜。“对比照片是阴天还是全景,完全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拍摄的,根本无法对比。”
王华华的理解与许有几分相似:
王华每天使用佳能全画幅微单拍照,并通过相机调整图片——但“从不过度修饰图片”,然后上传到互联网平台。
针对“超级治愈日本文艺甜品书店”的舆论,她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误解。她说,这家店是一家很小清新的文艺店,与高雄路汉口老小区嘈杂的街道环境“格格不入”,仿佛是这条街上的一股清流。
也许正是这种不适应,让网友觉得画面和现实差距很大。但王华华不同意。“那条街乱七八糟的,这家店却是这样,没毛病。”她还表示,照片天气影响了照片质量,博主个人对照片的构图和风格处理也造成了大众的认知偏差。此外,她强调这次分享是她真实的体验,她是在真正喜欢的时候才分享笔记,而不是认识主人或者为了商业化而分享。
“我真的对那家店感觉很好。文案里还提到我连续两天打卡,蛋糕很好吃。”
来自青岛的博主@辛媛媛Yui也否认过度使用滤镜扭曲了原本的景色——在她看来,她的笔记有五张图片,像焦平面的特写,更真实的照片,景点和周围环境的全景,此外,她笔记的文字部分已经写明只能玩10分钟左右。“很清楚,引导大家去野外景点拍照是一种策略。”
除了质疑照片的真实性,不少媒体和网友指出,“作弊”可能涉嫌营销——从商家拿钱,为商家做隐性广告。
但武汉博主卡春山甜品书店店员予以否认。“真正来这里看书、吃甜品的人,他们不在乎这个东西(热搜),他们感兴趣的是我们提供的服务。”
对于被说成是营销,杭州博主肖旭也坚决反对,他也没有收到任何营销推广。她说自己每天都是上班族,在店铺里拍照只是一个爱好,喜欢每天拍照分享。事实上,肖旭提到的咖啡馆当时还没有正式营业,拍照那天她也关门了。
陆回应了热搜,她在声明中强调她与商业营销无关。“因为粉丝这么少(小红书只有2000+粉丝),所以对我有利益输送的猜测可以到此为止了。”
据媒体《强力旅》报道,海南陵水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蓝房子是一家旅行社做的拍照景点。后来项目黄了,小房子也没有维护,背后也没有景区或景点做虚假营销。
一位熟悉小红书的MCN机构负责人表示,小红书作为一个UGC平台,主要由业余博主组成,业余博主的分享内容更多是基于纯粹的生活经验分享,而非商业营销。
红网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用手机拍照并分享到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很少不考虑光鲜亮丽的角度或使用滤镜技术。初衷只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对美的追求,与营销中的过度修饰美化甚至虚假宣传有本质区别。
过滤器与青年文化
大多数年轻人热衷于用滤镜拍出漂亮的照片,并不是为了商业利益和扭曲原有的风景,而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一个比较年轻的词是“电影”。
“出片”,这是几位接受采访的当事人共同提到的一个词。所谓电影制作,是年轻人的流行语,意思是你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
为了“拍电影”,博主@新圆圆Yui改造了青岛的每一个角落。“拍照是个人审美和创作的过程”;为了“拍戏”,杭小旭冒着30度的高温在咖啡厅打卡。咖啡店没开,咖啡没泡,但“电影”不能耽误,不能辜负晴朗的天气和风景。
王华华觉得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更多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对她来说,就是通过镜头,通过拍摄技巧,通过构图来展现美,让大家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乐趣。“我觉得摄影是美化生活的过程。”
“拍电影”似乎正在成为年轻人一种隐藏的时尚暗语,甚至是“强迫症”——很多年轻人旅行,旅途是否辛苦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不拍电影才是衡量旅途意义的重要尺度。
在小红书搜索“出片”,前端显示有218万多条注释——“XXX出片”、“出片视角”、“出片必打卡”。从某种意义上说,拍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强迫症,不拍戏,不旅游。
“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小红书等平台上看到一个新名词——‘电影’。是年轻人体验生活的新方式,也就是说可以拍出很美的照片。‘拍戏’的流行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代年轻人对美的追求和视角的多样化。”上述MCN机构的负责人说。
显然,“拍电影”已经成为一种青年文化,本身没什么好批判的。
正如Rednet评论的那样,“各种滤镜技术不过是数码化妆技术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制造“滤镜效应”的意图和方向。或者景区利用自媒体账号虚假美图进行营销误导消费者的,必须明确谴责并大力监管。同时也不能简单的认为分享风景美图一定是为了营销。
小红书的声明表明,一些笔记引发的舆论,本质上其实是一些创作者提供的拍照方式和“拍片”策略,只是被认为是旅游指南,网友的期待和体验有差距,并非外界误解的“虚假宣传”。
拍电影是为了好看,但如果把电影拍成旅游攻略,可能确实会有一定差距。中山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给出了解决这种差距的办法:自拍和打卡时代的“伤”主要靠自愈,而自愈的关键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新媒体素养。
目前关于滤镜的热搜很快就会安静下来,遭遇舆论风暴的当事人的生活也会恢复到往日的平静。当被问及是否继续做内容分享时,三个人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武汉博主王华华很快更新了自己的笔记,回顾了自己六年的探店经历。同时,他的笔记以一句话结束:
“我还是想告诉你,探索店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会继续用心分享,希望以后还能有创作热情和初心。”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