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湖北省枣阳市90年代被誉为“中国桃之乡”,种植规模超过30万亩!
然而,直到去年,种植户的销售还难以保证。
2018年,枣阳水蜜桃遭遇滞销。当时有新闻报道果农只能含着眼泪把桃子倒进鱼塘。
去年,枣阳与聚划算达成合作,打造“枣阳黄桃”品牌,利用阿里的资源,一炮而红。去年桃上市季,6月26日至28日三天,400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这样的例子也在全国各地发生,2020年,就像是一场及时雨。
对于聚划算来说,在2020年,如何更好地将商家的供给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促进消费,无疑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重大课题。
因此,作为近年来聚划算的核心武器,数百亿的补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野心勃勃”的百亿补贴
100亿的性价比补贴越来越接地气了。
过去,补贴最引人注目的重点是iPhone、戴森、SK-II等高价商品。现在,除了之前重点补贴的商品,100亿元的多元高性价比补贴还被频繁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米、面、粮、油、衣、娱等等,实现了补贴的全覆盖。
性价比高的转型升级其实是可以追溯的。如何“刺激消费,改善民生”,早已是其日夜研究的课题。
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之后,这个问题变得尤为迫切。
也是从那时起,多功能厅的100亿元补贴开始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疫情初期,巨化建立了“爱心助农”专线,帮助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仅疫情期间就帮助全国直销农户销售了10万多吨!
99聚划算节期间,聚划算发布了“民生计划”,直接将“保民生、保增长”作为重点目标之一,大幅扩大商品和补贴覆盖面。
除了' 99聚划算节,在今年9月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中,聚划算还推出了“十亿餐桌补贴计划”,对米粉、粮油、鲜果蔬菜进行全额补贴。
有多强?比如五常十月水田的大米,补贴后才5斤19元!阳澄湖大闸蟹8只,原价365元,补贴价178元,帮助更多人实现“大闸蟹自由”。
到了10月份,恰逢国庆,聚划算在“1010金秋优品购”中拿出30亿元补贴,开放了阿里的所有平台资源,包括天猫、饿了么、飞猪、盒马、淘宝电影等。,构建了特色的内循环补贴生态,最终进一步拉动了消费热情。比如短短几天就卖出了20万张补贴电影票/[/k0
从这些过往的活动可以看出聚划算在推动民生消费方面的态度和投入。
双12,聚划算也延续了之前的风格。为了消费最大化,这一次,在民生领域不遗余力。
首先,补贴的范围,涵盖各种大众商品,极其广泛。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百货商店...各类产品满足用户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产品既有53度飞天茅台、iPhone 12等爆款产品,也有大米、鸡蛋等生活用品。
其次是补贴,2500万超级补贴卡随机发放,大量正品大牌产品五折封顶。比如资生堂原价599元的高光粉,补贴后只卖299.5元。此外,通过这种努力,其覆盖范围涵盖了迈克高仕等奢侈品牌和九阳、安踏和卫龙等平民品牌,以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好处。
补贴玩法上,聚划算的双12活动依然简单粗暴,没有复杂的计算,也没有别人的帮助,只有简单的折扣,直降和自动优惠券购买,折扣肉眼可见。
同样,为了最大化影响力,在双12、聚划算连续三天进行官方直播,通过直播这样一个火热的渠道接触更多的用户。其中,12月11日开始的直播是一场14小时的超长直播。
选择这种补贴形式和传播的目的是增强更多人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
2促民生消费,不是光靠低价
一个电商平台在促消费、保民生方面能有多大影响力?
对于一个拥有上亿用户的电商平台来说,其潜在能量注定不可小觑。
去年开始,巨化推出了各种“卖空”项目:72小时卖空 60万箱卫生纸,云南卖空1000亩高端玫瑰田,4000亩国内顶级沃甘基地。.....
今年双11期间,聚划算的“卖空战役”同时升级为全国2000个产业带,孵化1000个区域品牌!
最终的效果同样惊人:双11开售第一天,江苏常熟卖出212万件羽绒服,浙江诸暨卖出942万双袜子,广州增城卖出317万双牛仔裤,河北清河卖出20万件羊绒大衣.....来自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的七大产业带,1小时内成交额过亿,是去年双11的17倍。
与“sell 空行动”相辅相成的众所周知的行动,自然是数十亿元的补贴。
多管齐下,让聚划算在民生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成绩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大平台。以几百亿的补贴为例。几百亿补贴增加消费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聚在一起的。
低价无疑是第一武器。
“我们人均年收入3万元,但月收入1000元的有6亿人。”总理今年提到的两项收入,无疑是广大中国的真实背景。
不仅市场在下沉,就连过去的“新中产”和“中产”人群,也因为疫情等方面的影响,不得不开源节流,对物价变得更加敏感。
所以聚划算补贴带来的全网低价是市场上最容易接受的,穿透力也很强。无论是对于一二线城市还是低线城市的用户,低价都是提升其消费意愿的关键动力。
但是,改善民生消费,不能只靠低价。
如果说低价是数十亿补贴的基础,那么平台要想不断扩大影响力,产生长期的复购消费,还必须针对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对症下药。
由此可见,数码、服饰、快消品等大众近乎刚需的品类一直是百亿补贴的重点,既能满足平台现有用户,又能起到传播引流的效果。
同时,依托阿里的大数据,聚划算也可以得到精准的数据分析,从而在不同时期规划更有针对性的补贴,更好地平衡供需关系,进一步刺激消费。
比如现在正是樱桃大规模上市的季节。聚划算补贴专为3J车厘子的优秀品质打造。5斤的价格只要279.9元,相当于1斤3J车厘子只要56元!市面上这个等级的车厘子价格基本在80-120元/斤左右。
有了基于用户需求的针对性补贴,用户的消费热情往往是爆发性的。12月2日,聚划算100亿元补贴启动直播仅1分钟,就卖出了4300斤车厘子!
此外,100亿多元的性价比补贴坚持大牌、正品的策略,直戳用户痛点,对提升消费者信心有很大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罗嘉曾强调,“百亿补贴”的投入一定要在商品上,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正品品质和官方正品的最优价格。
原因很明显:无论用户在哪里,都希望享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对品牌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以前受制于价格、物流等因素,很多大牌正品在国内是相当一部分用户力所不及的。但有了阿里资源的加持,聚划算解决了货源、物流、售后等问题。
当用户可以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优质商品时,聚划算带给用户的价值不仅仅是省钱,更是消费体验的升级,从而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当你可以低价买到大牌正品时,就会有更多的人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这个时候,数十亿补贴带来的低价,就成了最有粘性、最有价值的低价。
这样才能长期促进民生消费。
3百亿补贴必须是个持久战
当前环境依然严峻,促进民生消费势必是一场持久战。
对于聚划算来说,要想继续为民生做贡献,100亿的补贴也必须是一场持久战。
事实上,巨化官方已经多次公开表示将继续补贴,并将补贴常态化。
虽然官方态度坚定,但决定数十亿美元补贴能走多远的关键,还是要看补贴模式本身是否是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模式。
一、需求端:是否满足消费者需求,持续产生复购。
如前所述,有效补贴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增强消费者信心,让用户敢于消费、愿意消费,这是增强消费能力的基础。
二、供给侧:优化供应链,提高效率。
促进消费,除了聚焦消费者,还要赋能供给侧,优化品牌、产品、服务的品质,做到与用户同频,这是良性循环。
在长期健康的补贴模式下,不仅原有的大品牌渗透到了更广阔的市场,获得了新的增长,很多有前途的新品牌也得以成长,比如领养一头牛、简单生活、斑马工艺等等。
此外,聚划算还可以通过用户大数据和需求画像,推动品牌商家的C2M产品定制,从而反向改造中国供应链,进一步提升效率。
三、平台:不是盲目补贴,而是树立优质低价的形象,进行推广和留存。
用户决定平台的未来,当有大量活跃用户的时候,平台的各种策略就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聚划算从一开始就决定长期补贴,并且主打大牌和正品,把平台等同于品质和性价比。
所以可以看出,从去年的双12到今年的双12,聚划算的100亿元补贴一直都很活跃,无论是自主策划的55天节,99聚划算节,各种赞助冠名晚会,综艺节目,以及持续的官方直播,聚划算几乎是全方位出击,利益和声量最大化。
当更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和认可聚划算的优质低价形象,聚划算100亿元的补贴自然会获得更大的推动力。
当100亿元的补贴能够持续的时候,作为一个高性价比的电商平台,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促进消费的作用。
当然,面对民生这样的社会问题,性价比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
无论是哪个平台,恐怕都太弱,无法以自己的力量面对“促消费、保民生”。
尽管如此,此时要考虑的问题一定不是难不难,而是该不该做。
毕竟在整个社会都面临困境的时候,没有一个平台可以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