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群人来说,不怕老套路,就怕韭菜少。目前直播把商品带到透明的时候,商品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品牌的规范性越来越强。与其投入大,冒大风险,不如继续做自己的事。
全文2455字。
预计阅读时间为7分钟。
“你觉得微信业务太低,微信业务觉得你赚得少。”
微信商家在朋友圈图中的“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梦想是否是骗局,尚无定论。然而,无数疯狂的微信业务人士,那些带有粗糙PS后显得扭曲的照片的极具煽动性的文案,已经渐渐消失在普通朋友的世界里。
微信业务的私有域密码被直播撬开后,微信业务从业者开始迁徙,一半冲进直播间,另一半进入元宇宙。
结局,会好吗?
01直播带货终结微商微信业务与直播载体的最后一个交集,号称“微信业务教父”的龚文祥哭了。在悉尼和其他货物锚的税务风波之后,龚文祥报道公司破产,个人债务是由税务问题引起的。
事实上,与许多“微信商业品牌”相比,龚文祥更像是一个在长途绿皮火车上卖长椅、小吃和水果的小贩。虽然在同一列火车里,目的地不是他的目的地——收割者才是。
2016年至2018年,堪称微信商业掘金的黄金时代。由传统的“直销”模式转化而来,从“传销”模式中吸取养分的“分销”模式,编织了一套严格的利润分级体系。抛开其他因素,这种模式堪称私域运营和电商导购的“屠龙”。借助当时QQ和微信相对完善的社区功能,逐渐成为国民应用的流量红利,微信业务中的团队屡屡完成“蛇吞象”的壮举。
2018年以来,积累了商品的微信商业品牌,要么极力撇清关系成为“韩曙”品牌化,要么像神手、鲸灵、纪昀一样成为平台化、电商化、社交化,在分发体系下手握大量流量,成为私域流量最初概念中极为准确的注脚。
微信业务中最热情也最赚钱的模式之一,就是集销售、宣传、出货、创新于一体的线下招商会。众所周知,微信商家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卖给微信商家自己的人,也就是微信商家的下线。招商的目的不是给参与者发钱,而是从参与者的口袋里拿钱。
会前招商,赞助费,广告费,甚至场地费都可以“代替”;中国将吸引新的投资,洗脑营销,诱导演讲技巧,赚取会员费和囤积金钱。一个人就上万,几百人到几千人满满的开会。会后做营销,过气明星专家下海平台,一站式专业拍照修图,朋友圈统一演讲技巧——“恭喜xx女士/xx先生带来豪车,在XX团队的日子里努力工作,在爱情里享受双丰收……”,而且我们会成功卖出微信商业课程,继续收获。
▲某微商大会合影
如果没有疫情,微信商业的商业帝国不会这么快崩溃。
2020年初,与杭州、广州并称铁三角的微信业务核心区武汉爆发黑天鹅疫情,直接切断了微信业务举办大型线下活动的可能。
更让微信生意绝望的是,工厂停工数月,复工后产能大不如前;全国物流虽未完全断绝,但配送时效不可同日而语。
2020年前5个月,微信业务出不去,上游要承担人力成本,下游全是积货。最重要的是,微信业务的所谓“总代理”,也就是创始人手中的核心代理,看到了新的出路,集体叛逃。
这个新的出口是现场交货。
直播对微信业务的最大冲击,不是单场卖几千万的神话,而是“全网最低价”。甚至,这样的影响最初是由一群微信商业品牌创始人自己推动的。
Aauto faster的第一批直播产品多为微信商家品牌或白牌工厂产品。比如现在一直默默无闻的散打哥,从2018年开始卖微信业务品牌,有的甚至完全处于“三无”状态。
2019年辛巴和楚瑞雪的婚礼,以现场婚礼、邀请明星、现场带货的模式,7000万请来了42位明星,2小时卖出了超过1.3亿的数字,现场带货震惊了全社会,其中自然包括了微信商家的老板和一些有市场嗅觉的微信商家代理。
▲在辛巴的婚礼现场,818甚至成为了Aauto faster中非常重要的消费节IP。
也是带货直播打破了微信业务中层以下代理赚钱的梦想。
以微信商业品牌非常集中的美妆和个人护理领域为例。直播间白妆第一家在Aauto更快。品牌方或者厂方通过直播间直接面对用户,主播不得不降低价格。口罩、化妆品等产品价格几乎不会超过100元,而同类型的微信商家产品价格都高于200元,更低级别的微信商家代理销售价格都高于300元。
“我在直播间下单,自己卖,比向上级采购便宜。”这是很多初级微信业务代理的想法。
直到2020年,疫情下的商品直播完成了从新生事物到电商基础设施的转型。
直播结束了微信业务,不仅仅是作为代理商,更是作为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当大牌、品牌被迫进入直播间低价销售时,没有用户会愿意花同样的价格购买微信业务品牌。
微信业务开始了大迁徙。
02微商大迁徙微信商业模式的本质逻辑与直播电商有相通之处。
微信业务的代理本质是传销的直销模式。微信业务中的层层代理,总是具有身份的两面性:买家和卖家。越靠近两端,单一属性越明显。最底层的代理商在成为代理商之前,大多是先做产品买手,然后逐渐发展成为“代理商”。甚至微信业务中的很多产品都是通过微信业务中的代理商制度来消化的。
直播电商有两种模式。一个是蘑菇街的第一个模式,淘宝的第二个模式,还有Aauto Quicker的最后一个模式。本质上是“主播”驱动的IP化,卖主播自营产品,卖信任背书,主播为用户提供内容、价格等多重价值。另一种是淘宝等货架型电商基础盘。Tik Tok和Aauto更快争取的自播模式,本质上是“品牌”驱动的商品导向,卖高性价比的商品和品牌价值。
两者之间的转换其实只是一瞬间。直播电商抽离了微信业务中的层层代理商,只需要代理商走到镜头前,把自己的私人流量带入直播间,就可以撬动更多的公众流量,甚至商品也可以不再受线上品牌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
初级特工就是这么玩的。对于那些微信业务领域的创始人来说,带货直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组织培训会和“收获”课程的最佳方式。从2020年6月开始,人人谈直播,人人要带货,一套课程几万,一次培训少则几千,加上账号打包等一系列服务,微信商业的线下会议玩法被重新镌刻到了直播和送货领域。
而一群微信商家在尝试后发现了一个问题。直播电商的风险和成本太高。电商部分需要依托平台进行交易,退货退款率高达50-60%,而且需要承担库存积压的风险,使得单笔几千万销售额的营收不太划算。至少他们看到了直播电商领域的一个现状:不是自建供应链的主播,也不是人货匹配优势的主播,大部分都是赔钱赚吆喝。
2021年下半年,微信业务出现了新的迁徙趋势——全在元宇宙,这是一种独特的格局,是微信业务中一贯的“家族格局”,偶尔还夹杂着一些新零售的字眼,似乎预示着他卖货的心永远不会死。
▲元宇宙微信商业家族的“未来已经来了”。
对于这群人来说,不怕老套路,就怕韭菜少。目前直播把商品带到透明的时候,商品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品牌的规范性越来越强。与其以高投入承担大风险,不如继续做自己的事。
依靠包装人群、聚集私密区域、沉淀社区、线下收割的旧模式,直播掘金失败的微信业务涌入了炙手可热的“元宇宙”。名字变了,本质没变,还是私域收割的套路,只是从卖有实物的产品变成卖没有实物的概念,或者说是卖票。
微迁移,死胡同。
图片来自网络,题图来自pixabay,遵循CC0许可协议。
参考资料:
1.豹变,“从朋友圈到直播间,微商会起死回生吗?》,2021-12
2.科技星球,“从微信业务到直播,一个顶级江湖的兴衰”,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