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买买团购挖矿
2016年初,除了微信业务,商圈里又多了一个新词——社交电商。
2019年是微信业务集中品牌转型的一年,也是社交电商平台集中爆发的一年。微信商业行业十大品牌中,近一半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始转型,其他的也在路上。
买买提集团创始人买买提1对16-19年各大平台的转型有深刻的研究。这些研究也为买买团的指定代理制度提供了很多参考,而买买团app的推出也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
作为微信业务的头部品牌,他们更有危机意识。毕竟微信商业行业的信息红利已经消失,价格越来越透明,代理越来越难招,营销越来越难做。
一个新的社交零售平台背后,往往离不开消费者、贸易商、店主、团队负责人的努力。可能他们为了平台背后隐藏的利益,花了很多微信好友的信任,和集团的一些让步,和好友的关系要么更近,要么被拉黑,要么疏远。
近年来,社交零售新平台快速发展,有人欢喜有人忧。研究近百家社交电商平台,相似的佣金分配制度,同质化严重的平台产品,社交新零售平台,都离不开人性的博弈和金钱的斗争。
01
品多多的rush
2015年初的一天,黄征在一个水果摊上看到,他正在拉群拼单卖水果。受此启发,他创办了拼多多。
品多多是个奇迹!
从0到GMV,超过1000亿。拼多多只用了2年零3个月,走完了淘宝15年、唯品会8年、JD.COM 10年的路程。
两年多的时间里,拼多多实现了日订单量过千万,月GMV过百亿。此时,拼多多的月订单量已经超过了JD.COM。
拼多多曾经被人看不起,贴上“低价”“劣质”的标签。
如今的拼多多已经是很多知名品牌必须重视的渠道。
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三四线城市小城镇年轻人中的普及,大量微信用户成为拼多多的忠实用户。微信月活近10亿。拼多多通过熟人的模式,把大量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用户变成了平台用户。借助低价策略、熟人、微信群,形成了裂变式增长,快速低成本获取了大量用户。
于是,拼多多迅速占领了大家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在这次消费降级中得到优惠。
随着订单量的大增,拼多多也从维护商家转变为重塑供应链。拼多多可以集中消费者的诉求,在保证商品低价优质的同时,扶持更多能够满足用户诉求的商家。
未来,拼多多可能不再单纯是一个卖廉价商品的平台。更有可能以群体的形式形成爆款,通过巨大的爆款反向重塑供应链,使代工厂转型为新品牌成为可能,而更短的供应链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受益,从而实现共赢。
五环外城镇年轻人崛起带来的人口红利为拼多多带来了用户,但随着这些用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拼多多的品质要求也势必会提高。所以,如何兼顾品质和低价,是拼多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面对的问题。
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品多多最近推出了品牌馆,大力邀请国际国内顶级品牌入驻,希望提高美誉度。
追求性价比不仅仅是农村或者三四线线人的专利,大家都愿意用超性价比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赚多少钱,但是这种人为了省钱选择山寨产品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这一次,拼多多抓住了这个特点,向新消费者打开了眼界,推出了品牌馆。
相信随着更多知名品牌的到来,人们对拼多多的假货和低端产品的印象可能会有所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02
社交电子商务
比起拼多多的人,更多的社交电商平台是低调赚钱的。
很多社交电商平台,如买买团、纪昀、贝店、斑马会员等,可以通过自购来省钱和分享赚钱。同时,他们还可以给店家和中间商大量的佣金分成,然后通过三级利润分成的分配机制。让用户邀请好友加入,形成用户的快速裂变。其中,买买团的分成模式是最健康的,也是目前运营最好的一种。
通过绑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在用户发展出一些优秀的代理之后。只要下面的邀请者购物或者邀请别人加入,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利润。由此产生了财富效应,具有门槛低、零投入、商品多、零备货等诸多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社交电商的从业人数会远远大于微信业务的从业人数。统计显示,微信业务从业人数达到3000万,社交电商从业人数将远远超过3000万。
我们说的社交电商人性,其实是抓住了每个人的欲望,让你觉得在平台上低价购物可以省钱;邀请别人购买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结合三级分销,从而持续推送更多人邀请更多新用户。
如果一个平台真的能为用户找到好的产品,在产品上下功夫,真的能省下钱让消费者自己买,但最怕的是一些行业会搅粪棍,只谈利润,不谈产品。只靠“拉人头”“交智商税”,这样的平台生命周期也就半年多。
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让客户真正享受到平台的权益,这是一个平台长期发展的前提。
当然,新社交零售平台在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它很人性化,是平台发展的最佳武器。
结合目前社交新零售平台的综合对比,一定要知道买买团的优势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