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眼美在36Kr Pro看到一篇关于“暴利行业”的文章。
对此,三眼姐姐只能说:
几十万的价格,6亿人的市场需求,眼镜厂商不是赚的更多吗?
眼镜的成本有多低?我们可以从一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看出端倪。
2020年,另一家国内眼镜企业“岳明镜片”发布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岳明镜片单帧成本仅为22元,单个镜片成本甚至只有7元,一副成品镜片成本为63元。
除了企业自身披露的信息,我们还可以在新闻中看到眼镜行业的“暴利一面”。
去年,中央电视台访问了中国“眼镜之都”江苏丹阳。采访中得知,一副镜片成本价10元,镜框30元。即使是豪华的“纯钛”镜架,价格也只有80元左右。
但是眼镜厂商,真的那么容易赚钱吗?
虽然看起来眼镜超高的毛利率让厂商赚得盆满钵满,但实际上这些利润大部分都进不了厂商的腰包。
天眼美注意到,虽然前文中提到的博士眼镜近年来毛利率可以达到60%以上,但净利润率只有10%。
图片:天眼查
那么,眼镜厂商赚的钱都去哪了?
一位眼镜行业从业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解释,运营、人员、房租等费用成为他们的主要支出。
虽然“一天卖不出两双”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回想一下,天眼美真的很少看到人满为患的眼镜店。
虽然现在也有人选择在医院验光,拿到数据后在网上下单。但根据眼镜博士的财报,2019年的镜片收入大部分是线下门店创造的,电商自营仅占0.55%。
除了开店成本高,在高端眼镜领域,国内眼镜厂商还要面对海外公司的“卡脖子”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镜片的折射率是选择眼镜的重要因素。眼镜的折射率越高,镜片可以越薄。同时,用户度数越深,对高折射率镜片的需求越强烈。
另外,国内高折射率镜片加工技术并不成熟。虽然国内部分厂商可以生产高折射率镜片,但在防油污、染色、变色等方面,国内镜片与海外厂商仍有一定距离。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很多眼镜店的价格表中,以蔡司、依视路为代表的进口镜头要比国产镜头贵很多。
店面租金成本高,海外原材料垄断,高端镜片技术不成熟...这些原因都推高了眼镜的价格。
虽然,总体来说,眼镜行业不算“暴利”,但不代表里面没有“坑”。
典型的“坑”就是山寨店,往往伪装成知名连锁品牌。这些山寨店不仅依靠代工厂的产品冒充正品,其工作人员也缺乏资质。
此外,包道眼镜还特意在官网上用大字标注,提醒消费者不要被山寨店欺骗。
比如,近年来“防蓝光”眼镜大热,一些商家在宣传这类眼镜时会故意夸大其效用,并添加“预防儿童近视”等描述,误导消费者。
关于“配眼镜”你还知道哪些洞?留言和田燕小姐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