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销化妆品会违规吗(传销如何认定化妆品销售行业分销模式是否构成传销犯罪?)

MLM防研(XXVI):MLM如何认定化妆品销售行业的经销模式是否构成传销犯罪?

——从商业行为真实性的角度

注:化妆品销售行业成为我国打击传销犯罪的重灾区。然而,由于司法的滞后和立法技术的限制,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在规制“新零售”模式下的化妆品销售行业时,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一些本应归入行业特色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被认定为传销犯罪,既浪费司法资源又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打击了创新和创业者的积极性。从这个问题出发,笔者将对“新零售”模式下化妆品销售行业基于社交电商的经销模式是否构成传销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本期笔者将从商业行为真实性的角度进行探讨。

为什么社交电商平台会形成独特的“分销模式”?

笔者认为,基于社交平台的紧密性,不同于其他大型B2C或C2C平台,社交平台具有商品信息公开、客流量大的特点。社交平台的商业逻辑是以熟人或“间接熟人”之间的信任为连接点建立起来的。显然,这个以“圈子”文化为媒介的平台,在客流上自然是封闭和受限的。那么,为了不断扩大“圈子”,增加客流和品牌知名度,社交平台上的化妆品卖家必须想尽办法向外扩张,通过代理商分销显然是一种有效的模式。

因此,笔者认为,鉴于社交平台独特的紧密性,形成独特的“分发模式”是必然的。

如何从商业行为真实性的角度区分「分销」和「传销」?

基于社交电商平台从事化妆品销售的经营者采用分销模式销售化妆品,最终目的是通过分销层级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从而完成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这意味着从事化妆品销售的经营者以销售产品、获取利润为目的,属于正常的商业经营行为。在传销犯罪中,也有类似销售商品的商业操作,但这种商业活动通常是犯罪分子用来掩盖犯罪目的的手段。他们所销售的所谓“商品”,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就是制定远高于真实市场价格的虚假价格,欺骗消费者。

从司法实践来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电商平台熟人圈的特点,以“杀人”等方式诱骗MLM参与者扩大代理层级。目的是不断发展下线,形成金字塔式的盈利结构,从而获取非法利益,不存在真实的经营行为。

我认为,在判断企业经营的真实性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化妆品销售的经营主体是否是依法设立的经营主体;

代销化妆品

二是所售产品是否为正品、合法产品,是否履行了产品质量检验和化妆品备案手续;

第三,产品是否真正交付给消费者;

第四,是否建立了消费者售后权益保护机制;

第五,产品销售是否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从经营行为的真实性出发,把握传销的本质特征,区分“新零售”模式下的“经销”与“传销”。

以上内容由李泽民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经济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杨天怡研究员根据自己所办的案件进行总结和整理。笔者将继续撰写系列文章,深入剖析“新零售”模式下化妆品销售是否构成传销犯罪的司法认定,以期为保护合法经营、维护涉案人员合法权益做出有益贡献。欢迎读者继续关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