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含义图解大全人脸(心理学:判断一个人内心如何,观察他的肢体动作和微表情就知道了)

每天培养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把握可以对别人隐瞒事情,那么你最好真诚待人。既然你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你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意味着你天生不是这种会对别人隐瞒事情,善于欺骗别人的性格类型。

简单来说,人最好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样才不会产生妄想,行为举止才会得体。否则你会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能看透别人。

当我们以为可以看透对方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很了解我们了。但是,知道的越多,就越不会暴露自己的真面目(如果伪装的话)。而是会配合自己的表演,像看戏一样欣赏。

这样看来,辨别真假似乎是每个人都想掌握的技能。学会识别微表情和别人的肢体语言,成为了技能之一。



微信表情含义图解

微表情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通常,人的内心感受往往是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的。比如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是最不可或缺的,必须擅长靠脸吃饭的演员。

显然,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人的面部可以传递信息。它就像一种媒介,是人的信息传递者。

面部传输器包括面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征。比如一个人的脸是有棱角的,还是胖乎乎肉肉的;你是长得好看还是面黄肌瘦,或是表情多变还是一成不变——这些日常印象往往决定了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和看法。

心理学中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时,最常见的内在反应机制是:开始快速启动记忆存储,从而在自己以前见过和认识的人中找出有相似面孔的人,并对彼此做出预测。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通过别人的眼神、妆容、纹身等外在装饰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通过“微表情”,大多数人往往能看出自己是否喜欢一个人。人们把这种反应机制归结为潜意识、直觉,或者“本能的感觉”。

其实人的“微表情”通常都是一闪而过。面部表情正常的人通常察觉不到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然而,在相关实验中,只有10%的人能够察觉到轻微的面部表情变化。

因此,人的面部“微表情”比社会情境中的一些有意识的、刻意的反应和表情变化,更能反映人的原始感受和真实动机。

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反应是否真实,了解人的面部表情及其含义是非常必要的。



发现到目前为止,人类至少有七种表达方式,每种表达方式都在表达不同的意思。

1.开心:开心的时候,人的表情是:嘴角翘起,颧骨肌肉上抬,有法令纹,眼皮收缩,眼尾会因肌肉牵拉而出现“鱼尾纹”。整张脸、全身的气场给人一种幸福、喜悦、向上的氛围。

2.悲伤:眼神呆滞,瞳孔缩小,眉头紧皱,嘴角向下下垂,下颌绷紧,面部肌肉紧绷。

3.恐惧:人的嘴和眼睛会同时张开,眉毛会向上抬,鼻孔会因呼吸急促而变大。

4.愤怒:眉毛高,面部肌肉紧绷,眼神锐利,嘴唇干燥。

5.恶心:翻白眼,眼角向下下垂,上唇肌肉抽动,眼睛向下看。

6.惊讶:当你感到惊讶时,下巴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睁开,眼睑和眉毛微微抬起。

7.轻蔑:轻蔑的突出特征是左或右嘴角上扬,做出嘲弄或自鸣得意的样子,类似小丑的嘴角。



以上七种表情是我们日常能看到的,肉眼能识别的表情。但是能识别的不一定是我们能用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表情来鉴别对方的真伪或者真诚,显然存在很大的误解。

最大的误区就在于:不清楚表情基准线

表情基线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情的综合特征。

这些特征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外貌,并与个人生活的日常环境密切相关。学者保罗·艾克曼通过研究和实验,总结出一套“面部行为代码系统” FACS。

这个编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统计不同面部肌肉运动和不同表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来说,人眼睛和嘴巴附近的肌肉群是面部表情最丰富的部位。



警察在侦查案件,需要了解嫌疑人是否在说谎时,通常会详细了解嫌疑人日常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大致特征,甚至在审讯前会故意将嫌疑人置于一个放松、不设防的自然环境中,以观察其表情的变化,确认嫌疑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表情基线。

同时启动面部行为代码系统,共同判断嫌疑人供述内容的真实性。


可见,人的日常表情确实能揭示一个人的特点和性格。但是,仅仅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未免过于草率。

因为人的面部表情是可以伪装的,而面部微表情稍纵即逝,不易捕捉,而且尽管有面部表情肌肉行为代码系统,但它所能测量和观察到的只是面部肌肉的运动规律,而无法检测一个人的真实情绪。

所以微表情虽然难抓,但还是值得认真学习和归纳的。



微表情,一种肢体语言,本身就是心理应激反应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的本能反应,不受思想控制,也不被掩盖,更不用说伪装。

在心理学实验中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再次“伪装”的人,一旦遇到有效的刺激,也会在第一瞬间出现最原始的微表情,而他“伪装”的表情通常出现在微表情之后。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要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想法,捕捉对方的微表情是最好的方法。

-结尾-

作者|汤米

编辑|一粒米

第一心理铅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空

参考资料:普罗查斯卡法官、迪·克莱门特法官和诺克罗斯法官(1992年)。寻找人们如何改变:加法行为的应用。美国心理学家,47,1102-1114。

微信官方账号:第一心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