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为蔡明原创,各平台转载须联系蔡明授权。”
一段时间以来,股市跌了不少,跌了这么久。很多投资者都很关心。股市何时才能站稳反弹?
最近很多公募基金公司、私募机构、券商资管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真金白银来购买自己的基金产品。这种自购行为是否意味着市场即将触底?
考虑到每一次自购行为都被有关方面用来做各种宣传文章,很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误解。所以蔡明确表示,他决定给大家讲讲自购和市场反弹的关系。
春节前,很多公募基金公司已经开始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基金,包括格伦在内的一些基金经理也用自己的钱买了自己的基金。
就在前几天,我还看到有私募机构声称要花一个多亿买自己的私募产品。
除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也开始拿出资金进行自购。
这些行为在过去被解读为市场触底信号。一方面说明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市场有信心,觉得已经跌了这么多,应该不会再跌了,未来是上涨的。
但在我看来,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看看过去的一些史料就明白了。
比如2020年2-4月,这期间股市大跌,当时的下跌与疫情密切相关。当时很多公募基金公司都买了自己的产品,然后股市真的开始反弹了。
这一次经常以此为例向投资者解释,只要公募基金开始拿出钱来,就说明市场应该在底部了。
但是,这只是正面的例子,也有反面的例子。
比如2018年3月,很多公募基金公司都把钱拿出来买自己的产品,短短一个月,自购金额就超过6亿元。
但2018年,股市在1月份达到高点后,全年下跌25%,直至12月。
也就是说,到了年底,这批3月份申购的基金普遍被覆盖了20%以上。今年他们不仅跌的很惨,而且跌了很久。自购基金没有反弹,就是反面例子。
基金自购并不意味着市场一定见底。那为什么基金公司只需要自己买呢?
搞清楚他的动机,以后买基金就知道很多了。
我们普通投资者买基金,就是希望将来在更高的价位卖出,赚取差价。但是,基金公司想赚的不是这个钱,真正想赚大钱的是管理费。
如果他拿出5000万自购,一年就涨了20%,也就1000万而已。但是只要他的基金发行好,比如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管理几千亿或者几万亿的资产,每年收取1%的管理费,也就是几十亿或者几十亿,比资本市场的差价要多得多。
所以,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投资者有信心,引导投资者购买。
还有一些自购,这是一种不得不做的行为,因为这些基金是为了保证新基金发行的规模,不自购可能就不发行了。有的自购,为了维持老基金的规模,不自购,说不定老基金会因为规模不够而清盘。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这些自购行为的动机是什么,才不容易被误导。
大部分基金公司不管是高点买入还是低点买入,自己买入都能赚钱。原因不是他们选择了时间点,而是他们更懂得“投资需要持有”。
前面说了,2018年3月,公募基金公司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自己手里申购了6亿多,那笔钱到年底基本是亏损的20%。
但只是浮亏。如果普通投资者在2018年高位买入,看到一整年的下跌,可能已经失去了长期持有的耐心。在萧条和恐慌的冲击下,他们可能会全部抛掉自己的资金,离开市场,或者用其他的资金替代原有的资金,那些浮亏就变成了实亏。
但是,即使基金公司在相对高位买入这笔钱,即使未来一年下跌20%,我相信他们也会继续持有,直到可以脱手甚至赚钱。
2018年3月买的基金,一般到2019年3月就赚钱了,能赚10%以上。如果这些基金公司持有的时间更长,到2020年7月,也就是说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很多基金甚至实现了50%甚至更多的收益。
自购基金能赚钱,并不是他们判断底部的能力更强,而是他们愿意长期持有。
这也提醒我们,普通投资者,在哪里买不重要,能否一直持有,等待市场回暖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我们一起坚持,总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
金钱说话清楚,向你展示金融现象背后的真相。
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多交流资金管理知识。
长按大拇指给你惊喜。你给的每一个赞,都是我们创作的动力。给的赞越多,更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