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晚报
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有很多新的需求。比如现在困扰很多家庭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里乱七八糟的,不知道怎么收纳,找不到想要的衣服。别担心,现在有专门的组织者上门服务。
张女士平时工作忙,早出晚归,没有更多的时间整理衣柜。两年前,张女士曾要求组织者岑坎和她的团队帮助安排一个存储。那种安排的结果持续了将近两年。
“因为整理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宁波最近两年发展的不错,所以我慢慢的系统学习,才开始整理。”岑坎告诉记者,几年前接触这个职业的时候,她平时喜欢打扫卫生。她觉得这是她未来的职业。
“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努力创造快乐。客户的一个满意,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喜悦的感觉,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尤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岑坎对这个新职业有自己的看法。
把爱好变成事业
刚开始尝试做整理师的时候,身边不乏对岑坎的冷嘲热讽。“他们仍然认为这是家务。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方向和目标坚定就好。”现在有了专业整理师队伍,她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和尝试这个新的职业。
她介绍,目前学习组织者的年龄跨度很大,90后、80后、70后都有,整体情况越来越年轻化。“我接触的这个行业有些人是本科以上学历,很多人读书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自己,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她说,目前大部分专业整理老师还是宝妈,“其实宝妈们考虑的会更多,学习后能否很快变现,月收入是否稳定等等。”不仅如此,很多在职人员还会把整理器作为自己的兼职选择。“这也是爱好,没你想的那么无聊。虽然辛苦,但是整理别人后我们收获的是幸福感和价值感。”
在她看来,人们对整理员这个职业的认知偏差一直存在。“一开始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行业,以为整理是女人的事,没必要请整理员做服务。”另外,有些人会介意展示自己不好的一面。
但随着行业对整理员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包括去年人社部将整理员纳入标准职业,更多人了解了这个行业,也会有更多人借鉴。“我们要努力改变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让高效舒适的生活成为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她表示希望整理器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人。
言行传递新思想
有时候,编排的过程也是教学的过程。岑侃回忆说,他之前服务过的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八岁。“他家空还是挺大的,楼上楼下有两三百平米。衣柜外面很整齐,衣柜里面特别乱,孩子的玩具都是散落的。”她说,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会一直参与整理自己的房间,他们会和孩子分享整理的想法,传递一种不将就生活的态度。“我们在整理接收的过程中为孩子们设置了一个停车场,让每一辆玩具车都有自己的位置。整理收纳前要做好空的规划,在正确的空房间里做有效的整理,小朋友们。
后来,岑坎回访了这户人家。孩子们告诉她,现在她的玩具都是自己整理的,而不是妈妈帮忙。“以前衣服裤子都堆在一起,小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衣服。现在整理后一切都一目了然了。”岑侃说,孩子们的审美观念和自主性也是通过他们的充分参与培养起来的。“当时孩子回访的时候感情很好,他的所有用品都有所改善。这对我触动很大。孩子们不能只说,他们需要以身作则,他们可以学习。”岑坎还计划做一个亲子培训的训练营,既能促进亲子关系,又能树立孩子编曲的理念。
经过几年的工作,岑坎觉得自己已经和客户达成了共识。
“他们都觉得整理真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Cenkan认为分拣不仅仅是货物的分拣和归还,还有很多在分拣过程中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带客户去筛选和沟通他的商品,他会思考有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这样的排序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也是一种节约。”岑坎说,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是她一直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