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和转账,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支付场景。
然而
有时候不经意间扫错了二维码,
钱被转给了陌生人,
怎么补救?
案例回顾
2021年初,市民王到一家贷款公司,想偿还之前在公司平台上欠下的6000多元贷款。因王某对贷款平台如何操作不熟悉,便将钱转给贷款公司员工周某帮忙还款。周某收到王转账的6000多元后,顺手扫描了客户的还款二维码,将钱转到了贷款平台。
然而不久后,王在还款系统中发现,自己的账户里已经没钱了。两者仔细比对后,周终于发现是自己误扫了二维码,转错了账户。
原来,周的电脑桌面上存储了贷款平台上很多客户的还款二维码。还款时,由于王某的二维码与另一客户李某的二维码相邻,因疏忽大意,周某将客户李某的还款二维码误认为王某的二维码,将王某的还款金额错误计入李某的借款平台账户。
自己的失误给王造成了损失。为了给客户解释,周只好自己先把王的还款补上。事后,周某认为顾客李某能够理解并退还了错误的钱款。按照常理,他肯定能把钱还上。
不料,李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周某的返还要求:“我承认我确实往账户里汇了一笔钱,但我没有取出来。贷款平台把这个钱作为我还款的金额扣了。你应该去贷款平台。”
还款要求屡遭拒绝,周向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当事人均为化名)
法院判决
根据《民法典》第985条的规定,取得人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取得人返还所取得的利益。
本案中,周某给李某贷款平台账户充值的原因是扫错了二维码,所以李某的利益没有法律依据。平台在李某账户上按月扣除的用于还款的款项,本应是李某本人支付的,财产总额本应减少。但由于错误计入其账户的金额,他并未实际履行还款义务,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其财产总额。故周某遭受损失,李某不当得利,李某应返还周某错误计入其账户的款项。
法院支持了周要求李返还不当得利6000余元的诉讼请求。该案判决已于近日生效。
不小心转错了账户,不当得利一定要还。以上案例如果发生在生活中,如果双方都发现了,及时退钱自然是最好的结果2。如果一方“忍不住诱惑”拒绝返还,另一方可以利用《民法典》的“不当得利”条款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提示!提示!
转账汇款时一定要仔细核对转账金额、收款人姓名、身份证、账户等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交易,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如何计算不当得利?
怎么还?
↓↓↓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