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手机邮箱格式后缀(职场“甩锅”必备:你还在用电子邮箱吗?)



穆欣企业服务集团作品

电信手机邮箱格式

作者|心怡

编辑|鲈鱼

电子邮件正在慢慢被人们遗忘。

时间追溯到20多年前,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作为第一代最基本的互联网通讯工具,电子邮件迅速在人们中普及,各种独立的电子邮件网站层出不穷。那个时候,“网络营销”成了一个新物种。加班空的互动性和便捷性的针对性使其风靡全国。

2000年后,中国注册邮箱数量超过1000万,以前的电报开始逐渐被抛弃。人们开始习惯于通过电子邮件交换信息、浏览新闻和传输文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网络营销”就像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电子邮件从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一个历史符号。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内电子邮件的变迁历史。

由盛转衰

1997年5月,丁磊决定成立网易。

同年11月,丁磊和当时还在上大学的陈磊华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全中文的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后来,陈磊华建立了邮件服务器系统coremail。2000年10月,网易也推出了自己的163免费邮箱。

在当时看来,163邮箱是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齐名的互联网网站。同时,依托163邮箱系统的金陵在线、中国香港网、商都信息港等网站也相继开通,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2000年,是163邮箱发展的转折点。

广州电信在两年时间内将163.net的市值从20万人民币提升到5000万人民币,是运营163.net过程中的大赢家。1999年底,新飞公司以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163.net。虽然接手后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仍在增加,但由于运营公司的变更,网站的带宽从100MB减少到了10MB,这使得163.net的运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应该指出,2000年也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一年。仅仅一年时间,新飞公司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在2000年9月将163.net再次转让给Tom.com公司。幸运的是,网站本身并没有因为两次易手而受到影响。在10月注册用户700万的基础上,日浏览量超过1000万,访问量近105万。

当时网络经济寒冬,单靠注册用户数和点击量是无法给公司带来利润的。163.net仍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资建设。Tom.com想利用163.net提高自己的声誉。在媒体的宣传下,163.net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在2001年达到了数千万用户的规模,但其母公司163.net却始终没有扬名。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Tom.com决心放弃单一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模式,从163.net庞大的用户群中寻求新的商机。结果,2001年6月,公司决定163.net不再接受免费用户注册,想注册163邮箱的新人必须为网站付费。此外,为了弱化“163免费邮件”的印象,公司还将其更名为“纵横邮件”,合并为Tom.com网站旗下的一个邮件频道,从此失去了独立性。

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用户对Tom.com不买账,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弃163.net,主要是因为国内免费网站越来越多。

2004年,网易以现有基础用户规模推出126电子邮局,意图与独立电子网站分一杯羹。腾讯毫不犹豫立即收购了Foxmail,通过邮箱和账号的绑定,实现了QQ邮箱过亿的用户基数。此外,新浪、雅虎、搜狐等门户巨头纷纷推出免费邮箱服务,并迅速抢占了以163.net为首的独立邮箱用户。



以此为标志,国内邮箱的竞争即将结束。

电子邮件服务运营模式单一的独立电子邮件网站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除了163.net,263.net和21CN也因为同样的经历而衰落。种种迹象似乎证明邮箱时代已经结束,留给他们的出路只有一条,成为门户网站的附属品。

新旧迭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邮箱服务和通讯功能已经被实时快速的社交软件压缩,接收新闻和浏览信息的功能似乎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一个基于邮箱系统的新系统——企业邮箱应运而生。

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日益重视,电子邮件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40.7%接入互联网的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

无独有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89%接入互联网的企业使用互联网收发邮件,62.1%的企业在上一年开通并使用了企业邮箱。

在个人需求难以通过邮件满足的今天,企业邮件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具。主要原因可归纳如下:

第一,与个人邮箱相比,企业邮箱的基本功能更加完善。2014年索尼网络攻击案引起公众关注。攻击者通过真假难辨的邮件引诱收件人登录账号密码,而攻击者则趁机安装病毒,窃取重要信息。这种技术被称为鱼叉式网络钓鱼攻击。

企业邮箱具有反垃圾邮件、自动杀毒、防病毒功能。还可以通过海外服务器提前防止国际邮件丢包,并通过使用双服务器备份数据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正因如此,企业在重要的业务沟通和业务往来中,往往会选择安全级别较高的企业邮箱。

第二,企业邮箱的后缀往往是公司的域名,一般和公司官网的域名一致,会比免费和个人邮箱更正式和专业。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在注册企业邮箱时,允许企业使用其网站的专属域名进行注册,这样当企业使用其邮箱时,其网站也同时被推送给客户群体。这其实是一种软性的企业宣传。

第三,企业邮箱可以集中管理邮件,实现自由分配容量、划分用户数量、设置功能限制等功能。通过对电子邮件的统一监控和备份,防止重要信息的泄露,同时避免员工离职的影响。只要在员工离职时关闭或重新分配企业邮箱,安全性就能得到保证。

在这个时代,企业之间的沟通是多样化的,但与电话和传真相比,企业更喜欢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电子邮件使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严肃和专业,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也可以给对方企业思考和回复的时间。

老树开新花

罗杰斯·菲德勒(Rogers Fidler)曾在《媒介形态的变迁》(Change of Media Form)一书中指出所有的媒介形态都在一个复杂的、不断扩张的适应系统中共存和进化。为了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生存,他们都被迫适应和进化,否则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死亡。

企业邮箱如火如荼,但163.net等传统电子邮件网站逐渐被忽视。要理解电子邮件的变化,我们必须洞察传统电子邮件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只有66.5%的联网企业建立了网络安全综合软件防护。以往的邮箱系统侧重于收发邮件的基本功能,而忽略了反垃圾网关等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近年来,木马病毒、钓鱼网站、垃圾邮件等新问题不断出现,包括攻击大型服务器的恶意程序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多软件协作的开放式邮箱模式成为了电子邮箱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围绕邮箱开发的相关软件应该与邮箱内部的产品实现无缝连接和协同操作。

同时,传统邮箱单一的服务早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云计算是在信息发展和技术突破的背景下诞生的新产品。“云”服务器的租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当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一些用户试图自己开发适应性产品,但技术和成本成为新的挑战。

这意味着基于云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此外,基于点击率、注册数、浏览量的邮箱系统模式已经证明独立邮箱网站无法盈利,收费注册的模式在免费邮箱的挤压下逐渐失去市场,广发营销邮箱的方式再次被诟病,成为门户网站的附属功能成为了邮箱系统的出口,也注定了独立邮箱网站无法做大做强。

或许,企业邮箱的出现,让邮箱系统又有了讨价还价的可能。

目前在企业邮箱产品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软硬件供应商,包括机房供应商、邮件服务器供应商、邮件系统供应商、反病毒反垃圾网关软件供应商等。各环节市场集中度高,产品规格有行业标准,产品价格明码标价,操作相对规范。

与习惯免费服务的个人用户不同,企业需要安全、定制的信息传递渠道,付费意愿相对较高。可以明确的是,传统邮箱已经陷入了增长的瓶颈,新的企业邮箱未来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