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推出“海外华人小说年展”。旅居美国的小说家夏商与出版社合作,计划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时间里,聚集海外知名、精英、新锐的华人创作力量,推出年度纸上新作展。夏商解释说,“参展小说的标准”是“有潜力、有实力的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所以“年度展”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兼顾了地域广度和文学厚度。2019年第一季度,十六位作家参展:白先勇、陈赫、陈谦、陈永和、二湘、黄金树、千帆、李凤群、凌岚、刘颖、李一男、李子树、王维、夏商、张慧文、张玲;2020年第二季度,十八位作家参展:陈继洲、陈、黑海、何瓦皮、凌珊、鲁、南侨、倪、沈、、、舒、唐鉴、唐颖、夏舟、严歌苓、袁锦梅、曾小文;2021第三季已经筹备完毕,目前仍有十八位作家参展:冰川、春树、柴春芽、虹影、顾彦、罗慕伦、陆信花、钱嘉楠、宋、、谢灵杰、肖铁、薛亦雪、樊婴、、俞泽民、朱和赵岩。
《海外华人小说2019年年展》,夏商主编,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从上面的名单可以看出,52家参展商基本上覆盖了海外华人小说家的面孔。“年度展览”不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储备,也是文学发展的阶段性见证。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和研究者曾从文化交流的角度预设文化障碍为融合的必然障碍。而如今,他们的作品已经很少一次次强化文化差异,更注重个人理想和行动匹配度的考量。面对具体的“问题”,他们很自然地从人那里推理原因,而不是从国家预设差异。
在海外华人小说2020年度展开幕之前,我们先做一些回顾。第一季展出的小说,大方包容,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落地”态度和“扎根”能力。华人群体对他国的感情逐渐脱离了“悬浮”、“分离”、“边缘人”、“多余人”的认知习惯,聚焦于个体鲜活的当下体验。
第二系列十八篇小说进一步解决了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从婚姻、就业、学习、社交等不同方向。通过难题的淘析,在享受与无聊的真实情感中,作家分析了自我与自我的融合与排斥。对各种紧急或困难情况的描述和解决,正鞭笞着一系列狡猾、敌意和邪念,最终导致人生观的揉捏和重塑,人性善的再次觉醒。在我看来,这个“年度展”实现了人-人的情感-爱三个核心的递进式聚焦,所以我策划了秘密、私念、窒息、困境、往事、善意六个展览入口,并提出了一些理解的可能性和感知的共同价值。
《海外华人小说2020年年展》,夏商主编,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
1。秘诀:伺机爬到心底反咬一口
《太阳的女儿》和《塑料时代》揭示了80后年轻人的秘密。所有的情节是如何逃脱谴责的?杨舒街47号,无论怎么粉饰,都无法驱除丽丽的心魔。她唯一能感受到的光,就是时不时潜伏在她心中的恶爱。如果陈继洲继续将创伤归咎于《命中注定的爱情》的精彩叙事,那么这部小说将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他及时阻止读者继续窥探莉莉的童年经历,转而开始探索爱情掩盖下的人性之恶。那场盛大的狂欢,一场记忆与幻想的释放。狂欢吸收了所有用被爱伪装,却从未被揭露的恶意和恶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一个被人为屏蔽的秘密,伺机爬到心底反咬一口。
1996年,“我”和汪洋、猴子、阿四、张静一起混;30多年后,“我”亲眼目睹了混世魔王汪洋在爆破广智大厦时被炸死,死得很惨。“我”撞见了曾经与“我”若即若离的虞照,居然收藏了性别错位的隐私。《真与假》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真与假终究会一起碾成齑粉,成为合成生命的材料。同样,陈继洲选择了伦理的视角来处理隐秘,何《袜子的皮》利用了青春的视界,他们都重视意象复杂所带来的隐喻多义性。“塑料时代”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彻底消解一切事物的真相,就像棉纤维摸起来像真棉布一样,但与棉花的本质无关。
2。私人想法:近亲之间的利益纠纷
《百分百的痛苦》是对亲情的考验。在母亲住院和因病去世的过程中,多个血亲的面具被轻易撕开,本以为牢不可破的亲情早已被私利吃成蜂窝。“我”的痛苦,一方面是母亲去世的悲伤,一方面是妹妹分离的悲伤。金钱操纵着家庭关系的维系。“我”之所以还能在大家庭里受到大家的拉拢,是因为持续物质的情感置换。“100%的痛苦”,忍住100%的爱的反弹,“我”爱“我的”亲人,所以我对人伦的崩塌印象深刻。成年后,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终究会分道扬镳,谁也摆脱不了私利。黑海有很强的语言控制力,读者总能从琐碎的细节中识别出一些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对应。至亲之间的利益纠葛,孝道与利己的对抗,就像普通家庭真实经历的重演。施泰纳在解释小说的危机时强调,“没有经过纪实风格的训练,没有根据自己的艺术和批评目的选择和重组生活的多样主题,小说家就成了焦虑的见证人。他不是观察的对象,而是观察的仆人。”当小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惯性,日常作品就很难还原了,但是稀缺。黑海缝合了纪实与虚构,抹平了二者的界限,以旋转内敛的方式刻画了黑暗的心理,从而确立了文本的认同。
《山眼》的《无处可逃》肯定了雅丽已经变成了林锴的重生,但掩盖她被侵犯的阴影却紧随其后。冯的背叛,吴的受伤,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都成了“雅礼”无法逃避而刻意回避的禁忌。就在她以为自己有能力屏蔽过去的经历时,噩梦又爬了上来,她或许可以通过挣扎挤出一条路来。所以,凯伦设计了一个借刀杀人的游戏。
3。窒息:中产阶级的心理失衡
四部小说《平行世界》、《照亮我们世俗世界的那些灯》、《到山的那边》、《猛喝》,延续和拓展了新移民文学中“陪读”模式的书写。创作者洞察了中产阶级的心理失衡,文中也坦言讨好不是获得尊重和爱的正确方式。世界上没有平行的交点。从大的方面看,母女和父女是两组排比。从小处看,应劭、母亲、女儿和老王之间有四组平行的沟壑。南桥的闯入者亚当被安排好了。一股外力瞬间介入平行世界,搅起边缘混乱,但他的死让各个区域的边界清晰起来。在个体世界之上,还有更广阔的平行世界,它们被规则(“可见集”)和潜规则(“不可见集”)所控制。凌珊用回溯的方法追踪了知识女性世俗化的动态过程。苏修在《照亮我们世俗的光》中的性格充满了矛盾:她因为在乎世俗而滑入世俗。美国家庭主妇并不是一个需要被怜悯或嘲讽的群体,小说批评的世俗性本质上还是被中国传统观念所定义的。因为苏修没有得到预期的安全和认可,她逐渐失去控制,从出生到养育都陷入了存在主义范式。
舒的《山的那边》中隐藏着一个无处不在的“卡罗琳”。Pigeon没想到Caroline死后还能给新家围上“痕迹”。她毫不怀疑,她在打工的餐厅里遇到了雷蒙德,然后相爱,结婚,这一切都是王子注定要交付灰姑娘的。但当她搬进雷蒙德的家时,她意识到卡罗琳的灵魂深度深不可测。她一次又一次紧张地打理着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但她既是演员,又是替身。
野兽的挣扎心态沉溺于“狂饮”。这位濒临精神崩溃的哲学家抓住了一个为期12天的文学节作为心理调整。在飞机上与威尔的相遇正好可以救她。哲子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流露出被注视的欲望。喝着“长岛冰茶”,面对第一次见面的克里斯,她摇晃着醉意,失控地宣泄着青春的创伤和中年的哀愁。唐颖塑造了一系列精彩的女性形象。我觉得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都市女性的“度”,即她们能够不墨守成规地妥善处理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4。困境:放弃与保留的评价
选择勇气和执行力。鸟巢搬迁、约拿湖、李柔难题和救人都需要评估放弃和保留的好处,个体心理成长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坦然面对选择的后果。曾小文埋隐喻,把燕窝的搬迁和家庭关系的修复扭成了明暗双线。朱利安策划了365日夜音乐节的开幕式。这时,缆绳上突然出现了莫名其妙的鸟巢,里面躺着四个鸟蛋——它们成了音乐节的终结者。当朱利安的“搬迁”申请不知所措时,儿子的求救信息给了他致命的追求。《鸟巢搬迁》是一部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现实主义小说。它绝对尊重生存权,促使父亲重新审视代际关系和对待生死的态度。
艾伦的事业危机直接拖着乔纳和他一起应对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乔纳对父亲帕特里克的怨恨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居心叵测的希拉里和里奥想尽一切办法追艾伦诊所。结婚纪念日,夫妻俩带着各自的心事来到了哈莱姆湖。唐谈婚论嫁是一种选择,开诊所是一种选择,现在申请破产又是一种选择。《约拿书之湖》通过对自然界的物感和光感的把握,展现出“印象派”质感。
《李柔之谜》讲述了小女孩李柔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她的母亲郑潇在她将近五十岁的时候怀上了她。自闭症被锁定在她个人的视野里,她不停地用拼图游戏排列组合自己满意的交流模式。在海外生活了十年后,不合群的古筝是自闭症的另一种形式。鲁表达了母女俩的共同决定,她们决定将所有的拼图独立为一个独立的拼图。
袁锦梅的《拯救人民》提出的是普通人的历史,不落在书本上,只在日常生活中漂泊。水头镇的成员都是农民,“会说话的河”记录了他们所有的教派和社会规范。最严厉的惩罚是隔离,所有人集体远离犯错的人。斯波克默许了团体契约,他在对孤立的恐惧中完全被驯化了。但是“反骨”托尼能成为成功救赎的对象吗?河流反馈的“扑通”声,是对纪律的宣战,是对自我权利的坚持。
5。往事:从记忆中识别他人和自己
《相遇》《贵人》穿越古今,诠释命运的无常,主人公从回忆中认同他人和自己。爱情蛰伏在时代里,生出坚硬的触角,一头扎进当下稳定的婚姻和平和的心境。陈的即将与许见面。这是她所珍视的迷恋。小说沿着相遇的时间线索,随着秦娥情绪的起伏,以及汹涌的悔恨、不甘和怀疑扰乱他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唤醒记忆。新世纪海外华文小说久违的校园题材,带来了“那年第一场雨过后,我在你身后,一轮明月为证”的甜蜜。
很多感情上的痛苦都是因为失去了回到过去的可能。和夏女士在一次跟团游中再次相遇。申生在主题和人性设计上都安排了高贵与世俗的对比。夏女士是否认出了曾经的按摩女,成了整个贵族的一个未解之谜。阿良已经不是过去的她了。她用一系列挑衅性的夸张行为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关键是在夏女士面前建立自信,但后者旅行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溯对亡夫的记忆。高尚的人格不需要物质包装。夏女士花了27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倪在《异乡客》中生动地刻画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新一代留学生形象,的《野草》则是她对历史的现代书写。美术史家吴红以《古今咨议》探讨明代陈洪绶的“师古”,可以为中国小说创作者如何处理“古”提供一些启示。他指出,“古”是当时画论流行的概念,也是陈洪绶本人艺术观念的核心。......他并没有把‘古’狭隘地理解为绘画的风格和传承。而是在他所学的‘心学’的基础上,将这一观念融入到生活和艺术的根本利益之中,并与其他晚明流行的观念如‘奇诡’、‘癖好’相融合,形成自己的主体性。倪的历史小说摆脱了类型小说的“戏说”,突出了人文精神,为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注入了鲜明的现代生命意识。这些作品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他们从和的双重视角出发,追忆了岳家被时代支配前后发生的事情。岳云的离经叛道经不起朝廷的拖累,岳雷的条条框框只能在乱世救他一命。云和草随风摇曳,宋人的岁月不再平淡宁静,岳家的历史却在传说中典型化。在一个英雄的梦里,只有一根干草和一朵普通的花。冰冷的世界里,只有岳家的血是热的。
6。善意:不断给予
《爱狗,热衷》是一部动物传记。严歌苓再次强调平等和尊重,为“中国故事”的年代叙事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小切口的文学模式。兴仁在病危母亲的失望中,被艺术团成员带走了。十六个月,他长大了,融入了这群少年火热的生活。在相对艰苦的藏区环境中,动物和人类一起忍受了寒冷、饥饿和恐惧,不顾过去的恩怨,毫不留情地用忠诚和信任回报少年们的“暴虐柔情”。小说最酸的一幕是任人被处决,最感人的情节是它的“邮差”功能,即它传达了专属于“我们”的青春期亲密,因为只有它才能“理解我们这些穿制服的男男女女小心翼翼隐藏的柔情”。“我们的时代没有青春和爱情,但我们不能没有毅力。”任人对人类的每一次凝视都会瞬间激起读者的同情心。
周霞在《长于长跑》中运用蒙太奇手法穿插暗恋和初恋,青春成长的主题尤其考验创作者想象力的强度。车厢是一个充满张力的信息空室,为交流提供了条件,也妥善保护了可能涉及的隐私。我在回伦敦的火车上碰到了魏一鸣。“我”直到提到王希岳,才明白他对办“马仑”的执念。微妙的感情游走在两个人之间像你进我退。在岳意外身亡后,从他的日记中,突然意识到自己曾多次错过了感情的潜在转折点。“我”就这样理清了“我”和程之间的相识,并开始期待她的归来。回家的路上,两个偶然相遇的年轻人交换了思想,校园内外的两次纯爱,让生活变得鲜活灵动。“比长跑更久”是永恒的亲情。
傻娘用戏剧化的人物刻画了普通女性的善良。卫诗以《芙蓉》的第一人称告诉自己,她从一个傻姑娘成长为一个傻姑娘。在被拒绝,被抛弃,被利用之后,她依然以不设防的宽容与人相处。即使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相继消失,莲花的理念和做法依然不断给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愿意呵护自己的光。
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评价存在过高和过低两个极端,自然阻碍了华文文学的发展。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每一种母语都教会其使用者如何以一种完全独特的方式看待世界、感知世界和在世界中行动。“年展”以简单的形式呈现文本,等待国内外读者的独立阅读和批评。我关注小说中人物的每一个沉默,很像国画。一切以空白开始,以空白结束。沉默的可塑性极强,可以是躲闪,可以是思考,可以是同意,可以是否认。它所制造的停顿,在情绪快要溢出的时候,调整了作品的叙事节奏。沉默表明,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不是对一时的兴奋和惊喜反应过度,而是对生活中骗人的、令人失望的波动的容忍。中文写作是一段旅程。何去何从,如何走,是作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任昌臻拍《万岁》时说:“过窄门,走远路,见光。”我想这也符合海外华人创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中文的坚持。“年展”的重要性在于先铺好一条“回归”之路,为不同“身份共同体”的中国创作追随者提供观看与被观看之间的最短路径。
作者|戴耀勤
编辑|张进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