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会员制市场是相当火热,不仅国内零售企业试图抢夺市场,外资零售也跃跃欲试。因为对于在西方风靡了几十年的仓储式会员店来说,高性价比是其最大的优势。普通的进口商品一般都要经过四五个环节,直采省去了中间环节,可以节省约40%的成本。
一年前,高调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COSTCO一度引发热议。前年8月27日,开业第一天仅半日,由于到店的消费者众多,卖场内人流过大,Costco不得不临时宣布下午暂停营业。Costco开业的火爆场面,让国人对仓储式会员店有了新的认识。
但其实,此前许多年,仓储式会员店在中国屡屡遭遇水土不服。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业态集中进入中国,万客隆、麦德龙、沃尔玛、普尔斯马特几大知名品牌纷纷将仓储式会员超市引入中国。但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走上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观念转变,以及私家车拥有量增加,仓储式会员店受到越来越多中高端消费者的欢迎。例如在北京,每到周末,山姆会员店就迎来大批前来购物的家庭,高品质、差异化的自营商品,为追求生活品质的家庭带来了丰富的选择。
Costco开启扩张的步伐、沃尔玛明确表明山姆会员店是未来发展重点。麦德龙也顺势抢入,还放出“扩张、改造、新路子”的豪言,要知道,麦德龙已经一年多没有开出新店,尽管此次也是改造,但能看出麦德龙在数字化的加持和支撑下,已经迈出了变革的重要一步。
10月9日,家乐福向外宣布,其准备了4个多月的首家会员店将于10月15日开业,且在开业的前3天(15日至17日)设置了免会员费体验。该店会员年费是258元。这一费用标准仅比山姆会员店260元的普卡年费少2元,比今年试水会员店的物美麦德龙(199元)高出59元,而且,家乐福该店距离上海山姆北蔡店不足3公里,想从山姆抢会员顾客的意味明显。山姆和2019年在上海开业的Costco已经成为业内从业者对会员店模式学习的标杆,尤其是进入中国25年的山姆,至今已开设35家门店,在上海拥有3个门店,其中包括9月开设的旗舰店。
其实,会员制并非拯救零售的灵丹妙药,至少短期内不是。会员制的关键在于商品力,借由强的的商品力吸引会员持续续费,这需要常年累月地培育消费习惯。而传统零售商“由卖场寻租模式直接转到采销模式,这种巨大短期利益的损失会让从业者大多不愿也承受不起。”
事实上,热衷于“研究”收费会员制的不仅仅是零售商。比如在长沙,包括餐饮商家、书店等各类商户都推出了类似的收费会员制度。在CFC富兴时代,西贝莜面村的会员资格需花299元进行购买,权益年限为一年。“如果您经常到店消费,办卡会比较划算哦。”该店服务员一面热情地推荐,一面解释,花费的299元并非大多数餐饮商家推出的可享会员权益的一次性充值最低限额,而是“花钱购买会员资格”。
相较于上述商家近百元起的会费,西西弗书店的会费则显得秀气了不少。据该店店员介绍,消费者一次性充值200元至3000元不等可享受会员权益,其中,10元为会费不可消费,其余储值为卡内可自由消费金额。
此外,还有如星巴克、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等多家商户正在推行收费制会员制度。它们之中,有的为入店消费门槛,有的则与其他商户一样,是可享受相关优惠的权益。
再样,美国最大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正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并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时,会员售价每年299元。开业当天,“COSTCO开业首日被挤爆”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然而,就在几天后,“COSTCO会员排队退卡”以同样的热度被关注,颇有点戏谑的味道。
一直以来,对面向所有顾客的商家而言,付费制会员是筛选并锁定优质顾客的方式,“一旦成为付费会员,在同等条件下,顾客会选择这一商户的概率就变大许多,既成为了固定的客源,缴纳的会费又变成了纯利润。”
曾经同时拥有京东、淘宝、西贝等多个商家付费会员的李某表示,“去年在营业员的推荐下办了一张西贝的卡,但办了以后发现自己并不是经常去消费,299元的会费不太实惠,今年没有再办了,感觉就是收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