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被禁原因知乎(环保综艺,到底有没有用?)

随着综艺节目的热播,一大批拍摄优美自然环境、或是以环保为主题的节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穹顶之下为什么被禁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跟随节目的轨迹,前往综艺录制的取景地游玩,亲自看看镜头里的风景、体验“明星同款路线”。于是,一大堆取景地从无人问津的“小可怜”一跃成为了风靡全网的“网红景点”。


贵州兴义与泰国象岛在节目播出后的热度分别上涨了79%和547 | 图源:马蜂窝《全球旅游目的地分析报告》

那么,热度过后,这些被拍过的地方现在怎么样了?环保综艺究竟有没有起作用?





当环保成为标签


毫无疑问,综艺带来的流量推动了取景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便是一档寻求自然之美、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综艺。在节目中,嘉宾们通过经营一家客栈,与来往的旅客交流人生体悟,以追求生活之美。“环保”仅是节目组的一个标签。



泸沽湖是《亲爱的客栈》第一季的取景地。在首播后,景区的搜索热度增长了56%。


政府抓住这个契机,火速开始商业化进程:对沿湖80m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和民宿进行集中的拆迁整治。倘若居民或民宿主不配合就会被停水停电、甚至停业整顿。


短期来看,这无疑影响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可是就长期而言,泸沽湖的商业化如果实施得当,不仅会改善沿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会为当地的污水排放和消防问题消除一定的隐患。


就这样,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好,当地人纷纷吃起了“旅游饭”。于是,环保问题得到了他们的重视。为了保护环湖山林不受破坏,居民们自发签订了禁火防火责任书,在泸沽湖周边的村寨更是有40余队义务扑火队,谨防火灾的发生。


泸沽湖周边的村寨对防火问题的重视 | 图源:四川在线

《亲爱的客栈》为泸沽湖带来了流量,当地的政府与居民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的共赢


看到这个成果之后,节目组继续向环保靠拢,在第三季时定黄河宿集为取景地,要求嘉宾们在此经营客栈,并且进行一系列的环保主题分享。


节目嘉宾发起的保护黄河的倡导 | 图源:微博


节目之中,客栈的经营与环保理念的传播达成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甚至在节目结束后,客栈还将全部的收入捐给了黄河流域治沙造林公益事业。


生态旅游、环保之行的名号被打响了。可是此时,与泸沽湖不同,黄河宿集似乎只想赚快钱。


开发商只醉心于推广和宣传,想要用“野奢”形象的塑造和网红打卡的诱惑来吸引一批又一批旅客:一晚住宿高达两千,两个小时的下午茶要花费六百,沙漠里的野餐动辄一千……“高消费”、“网红打卡”俨然成为了黄河宿集的标签,而初心——“生态旅游”与“环保”却消失不见。


黄河宿集的旅游攻略被“网红、拍照、野奢”充斥 | 图源:小红书


同一个节目,两处取景地的发展似乎有了天差地别。泸沽湖强调自然之美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获得了当地人和旅客的双重好评;而本该强调生态旅行与环保的黄河宿集却因商业化低头,丧失了原本的魅力。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因综艺节目爆火的取景地究竟该如何发展?而以环保为标签的综艺节目,它们又该如何发展?



从标签到内核:环保综艺“出世”


其实,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不再只追求一个“环保”的标签,而是选择直接将其作为录制的中心主题,希望通过嘉宾的行动和节目的播出,来启发观众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


这不仅是对综艺新的方向的探索,也是承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可是,综艺毕竟是综艺,它们缺乏环保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时也会“好心办了坏事”。


《小小的追球》是中国首档以环保为中心主题的综艺。通过近距离感受濒临消失的绝美自然,它希望展现年轻一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理念先锋作用。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却因违反了录制地的法律法规而被遣返:制作团队违规使用无人机航拍、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签证。


《小小的追球》 《小小的追球》

去年,国民综艺《极限挑战·宝藏行》则因为嘉宾采摘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母雪兔子被严肃批评。网友纷纷表示“节目挑战的不是极限,而是底线”。


《极限挑战·宝藏行》,极限男团成员有:王迅、雷佳音、岳云鹏、贾乃亮、郭京飞、邓伦


韩国高热度综艺《丛林法则》也不例外。在泰国,节目嘉宾在录制中食用当地保护动物巨型咸水蛤,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个海洋中最大的双贝壳类物种和我们的大熊猫一样珍贵。


巨型咸水蛤是世界濒危物种,也是泰国的佛教宝物之一,在当地禁止捕食 | 图源:知乎@掌北

这些行为当然要引以为鉴。然而,转过来想,确实是因为这样的“闹剧”,这些动植物才引发了大量舆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和环境问题。


作为综艺,不论如何,它们确实起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





从“环保综艺”到“环保”


相较于环保综艺,更加专业和带有科普性质的纪录片等相关影视作品或许可以帮助大众深入环保的本质。曾经热播的《home》、《穹顶之下》和《蓝色星球》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home》是一部法国环保纪录片,向世人展示地球的绝美与危机。它的拍摄历经了15年筹备、穿越了54个国家,120多个拍摄地。这部教科书般的纪录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线,甚至成为了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之一。


而我们更熟悉的是颇受争议的《穹顶之下》。


自它上线的24小时之内,《穹顶之下》在各视频网站的播放量达到了1.1万次,原博与人民网微博的转赞评数量更是达到了100万之多。


以柴静原博评论为样本制作出的词云,网友们频频提及“环保、污染”等词 | 图源:网络


对纪录片的情感值分布,大部分网友认为它是正能量的 | 图源:网络

各大视频网站中网友对《穹顶之下》的情绪态度 | 图源:网络


尽管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这部纪录片确确实实掀起了一阵对抗雾霾的呼声。有政府官员因此被曝光违法行为而下马,相关企业和法律也都对此作出了反应。


当然,不论是看综艺还是纪录片,环保都还仅仅停留在荧屏上,但它的最终意义应当进入现实。而这正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今年春天,中南屋将与环保组织IPE进行深度合作,在线上开展系列调研。


IPE是由《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马军先生创立的环保组织,关注企业公平与环境保护。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NGO如何影响企业,学习“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随后开展案头调研,寻找本地NGO、政府部门、媒体等进行访谈,采集在非中国企业的环境问题资料与数据,并进行ESG分析,最终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END-


文 | CHEN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有关环境保护内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