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信网络家庭(护士孟锦云想让主席介绍自己入党,毛泽东严肃回复:我同意不算数)

毛主席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有两个工作人员始终陪伴和照顾着他。

毛主席待她们如闺女,她们待毛主席如父亲。这两个人就是张玉凤和孟锦云。

张玉凤本是毛主席专列上的乘务员,后被选派到毛主席身边担任生活秘书兼机要秘书,是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毛主席连自己的保险柜都交给了她。

图|毛主席正在工作(旧照)

孟锦云的事迹,更是一个传奇。

她本是空政文工团的一个舞者,在中央组织的活动上与毛主席偶然相识,并有过数次交谈。

在特殊时期里,她历经坎坷,又是毛主席把她从“火坑”里拉了出来,她被安排做了武汉军医院的护士,1975年又成为了毛主席的专职护士,陪毛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舞者与护士,这两者之间的跨界可以说是非常之大。

孟锦云却能很好地胜任,并以自己的成绩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成为毛主席身边的专职人员,其能力可见一斑。

图|毛主席正在看报(旧照)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孟锦云就是运气好。

诚然,这里面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可更为重要的是,孟锦云自己的赤诚之心、奋进之力、坚韧之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顾孟锦云的波澜人生。

1948年,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时候,孟锦云出生在湖北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家庭,父母都是从事文艺事业的人,这给孟锦云创造了很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图|孟锦云(旧照)

湖北地处中国腹心之地,汇集东西南北文化之长,尤其深受楚文化之影响,在这种文化氛围里,逐渐养出了湖北人的机灵与韧劲。

湖北人脑子很是灵活,考虑事情比较周全,还有着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拼搏精神。

孟锦云就是钟灵毓秀的湖北山水、厚重热烈的湖北文化所共同孕育出来的一个天赋之女。

孟锦云幼时即非常聪颖,学习成绩好,还极有舞蹈天分,是很多人眼里的“天之骄女”,父母尽一切努力培养着女儿。

12岁时,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孟锦云考入了空政文工团。

图|毛主席与空政文工团歌剧《江姐》演职人员合影

空政文工团这可不是一般的单位,哪怕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要想考进去也是非常之难的,政审、才艺、文化、身体、样貌等方面,都有着极其严格的选拔标准。

孟锦云在1960年的时候考进去,这足以看出她的天赋、资本与努力,均足以盖过当时绝大多数的同龄人。

进入空政文工团后,孟锦云被安排进舞蹈学员班,进行专业的训练。

孟锦云在训练中,是最刻苦耐劳的一个,老师教的每一个舞蹈动作,她都要练到挑不出一丝瑕疵,这很是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佩服与喜爱。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外宾(旧照)

1963年4月,15岁的孟锦云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去中南海参加活动。

原来,新中国建立后,中央领导人工作压力太大,而且长期坐着本来也对身体不好,有关同志考虑到如果不通过一些方式来舒缓的话,时间久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对国家也是很大的损失。

因此,负责的同志便提议道每周的周三和周六,在中南海举办舞蹈活动,在京的中央领导人,如果情况允许的话,都得抽空参与锻炼。

图|毛主席和陈毅同志在北京(旧照)

这一提议得到了毛主席乃至党中央的高度认可,随之便很快施行,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也时不时会出现在锻炼现场,给大家加油打气。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现场有这么多领导人,安保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且跳舞的人本身也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综合考虑下来,从部队文工团选人,是最可靠最稳妥的。

按理来说,是轮不到15岁的孟锦云出场的,可是当时他们团里,很多女同志外出表演,这才轮到了孟锦云的头上。

孟锦云接到这一重磅任务,一时间又激动,又忐忑。

图|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在一起(旧照)

激动的是可以近距离看到那些中央领导人,忐忑的是万一自己表演出错怎么办!

这两种情绪,在这个15岁的少女舞者心里不断盘桓,她前所未有的紧张!

团里的负责人带着她们,跨过了中南海的大门,她这是第一次进中南海,觉得这儿真是威武气派,不愧是中央领导人办公的地方。

再走了好一阵,才来到中南海的一座很气派的建筑,也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中南海春耦斋

孟锦云她们是提前到的,这样一来可以早早地熟悉场地,这也让孟锦云的紧张心情有所舒缓。

随着时间的临近,一个又一个平时只在广播和报纸上出现的大人物,出现在了现场。

特别是朱老总、周总理、毛主席三人的到来,更是点燃了全场的气氛。

不一会儿,音乐声响起,大家随着曲调迈动起了步伐。

孟锦云看到毛主席身边没有人,这可让她的小心脏顿时雀跃了起来,鼓起勇气走到了毛主席的身边,向他做了邀请。

图|周总理在练习跳舞(旧照)

虽说孟锦云拿出了所有的勇气,可是她那副神情就和要去英勇就义一般,这让毛主席觉得十分有趣,就打趣说:“小同志,我们这是去跳舞,又不是去打狼,不用这么紧张的!”

听到这句话,孟锦云心里前所未有的平静,这大概就是领袖的力量吧!

他们一同走向舞池,加入到了跳舞的队伍里,孟锦云的舞技本就出色,在适应了毛主席的步伐后,配合得很是妥帖,这让毛主席直夸她舞蹈素养不错。

图|被人群簇拥着的毛主席(旧照)

一边跳舞,两人一边闲谈,当然更多的是毛主席提问,孟锦云回答——毕竟她才不敢主动向毛主席发问。

在毛主席的询问下,她说清楚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名叫孟锦云,来自湖北,今年15岁。

孟锦云觉得毛主席并不像她原来以为的那样无比威严,反而很是亲切。

孟锦云觉得毛主席说话很有意思,说她和孟老夫子是同乡,还锦上添花;毛主席又说自己说她算他的半个同乡,两人老家之间就只隔着一个洞庭湖。

图|毛主席正在工作(旧照)

孟锦云觉得这样的毛主席,才是真正的领导该有的样子,他从来不高居在人民之上,而是站在人民之中。

毛主席也很是喜欢这个年轻可爱的小姑娘,在她身上好像看到了女儿李敏曾经的烂漫与活泼,就指定了孟锦云和他一起参加活动。

在之后的几年里,孟锦云和毛主席越来越熟悉,孟锦云会给毛主席讲关于她的小事情,毛主席也会给孟锦云讲一些不用保密的国家大事,两人成了很铁的忘年交。

图|毛主席看贫下中农的丰收动喜信(旧照)

随着孟锦云到了一定的年纪,她便不再担任伴舞的任务,两人从此便再也没有机会见到。

孟锦云一直记得毛主席的和蔼可亲,可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大概早都忘了她这个小姑娘吧?

非也!毛主席一直记挂着她这“半个小老乡”,并在此后救她出了“火坑”。

在特殊年代里,孟锦云下放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这一去就是整整五年之久。

那段时期,是孟锦云人生最黑暗的时期,她不再在舞台上被观众所瞩目,而是在劳改农场里接受着工作人员的监视。

图|毛主席旧照

孟锦云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很多的罪,在她实在受不住的时候,就想想父母、战友,还有毛主席,她就有了再撑下去的力量。

后来,孟锦云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

却不料,1973年的时候,她竟然被劳改农场放了出来,还被组织安排去了武汉军医院,去当一个体面的护士。

从文工团舞者,到劳改农场的工人,这之间的巨大坎坷,都被孟锦云硬是闯了过来。

这次再改换职业做个护士,虽然有些困难,可并不曾难倒孟锦云这个机灵坚韧的湖北姑娘。

图|“毛主席在沉思(旧照)

不过,孟锦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自己为什么就被突然给放出来了,而且还被安排了这样一份不错的工作?

当初从劳动农场出来时,工作人员只是说她表现得比较好,组织认为她的改造已经完成了。

这样的话初听好像没毛病,可是耐不住细细体味。

劳改农场里几百号人,也没见过几个出来的,总不可能那么多人的表现都不好吧?

图|1959年9月,毛泽东参加李敏、孔令华的婚礼(旧照)

这事直到后来,孟锦云在北京遇到当初空政文工团的战友小丽,才从她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以前空政的一个同事,在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跟毛主席提过孟锦云的遭遇。

毛主席与孟锦云相处的时间,断断续续也有好几年,毛主席很是清楚那“半个小老乡”的人品,便给有关方面下了指示,要他们释放孟锦云。

得知此事后,孟锦云一直想要去感谢毛主席,可她是一个身上带有“黑历史”的人员,是不可能被放行进入中南海的。

后来有一个熟人给毛主席说了孟锦云的事情,毛主席特别下了指示,她才得以在离开中南海十多年后,再次见到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的那天,孟锦云清晰地记得,那是1975年5月24日。

这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个满脸憔悴、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说话、行动都特别吃力,可他的头脑却很清醒。

孟锦云刚认识毛主席的时候,他的身子还是那么硬朗,孟锦云从来没有想过,毛主席这么伟大的人,也会有如此苍老虚弱的一天。

孟锦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两眼不禁有些湿润,走到毛主席身前。

当时毛主席的眼睛患有白内障,一度到了不能视物的程度。

图|毛主席出席活动(旧照)

孟锦云向毛主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主席立马就反应了过来,和过往一样,和蔼可亲地给她说:“我记得,你是孟老夫子的后人,我的半个老乡,给我当过好几年的舞伴,你的舞蹈水平很不错!”

这让孟锦云很是感动,她没有想到:整日操劳国家大事的毛主席,竟然会把自己的事儿,记得这么清楚。

孟锦云向毛主席说了她这几年的一些遭遇,并对毛主席把她救出劳改农场表示真诚的感谢。

毛主席听后眼眶也有些湿润了,让她不用再继续说下去了,随即表示道:“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工作吧!”

图|毛主席与女儿一起看影集(旧照)

这让孟锦云很是吃惊,她何德何能,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

孟锦云这次来找毛主席,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其一,看望一下他老人家;其二,表示对他的感谢,说说自己这么多年的遭遇;其三,请他为自己平反。

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她真的压根没有想过。

1973年,孟锦云从劳改农场回到武汉的时候,这一年就已经25岁了,已经是老姑娘了,没有多久就嫁了人。

1975年来北京找毛主席,主要是怕自己档案里的记录对自己和家庭会有影响,就想请毛主席念在昔日的情分上再帮她一把。

图|毛主席与孩子们(旧照)

孟锦云以为毛主席是开玩笑,便说出了自己的来由。却不想主席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在我身边工作,那就等于平反了,从此以后,我就把你当女儿待。”

被毛主席如此重视,孟锦云焉有不答应的道理?

就这样,孟锦云开始了与毛主席的第二段相处。

相比起之前的跳舞,如今这是实实在在的相处,有很多东西便会被放大,这就意味着两人之间,会发生许许多多或许不大、但对两人来说却很重大的事情。

比如这一时期,毛主席眼睛看东西不清楚,在孟锦云没来的时候,都是由机要秘书张玉凤给毛主席读书读报读文件的。

图|毛主席参观全国美术展览(旧照)

张玉凤是毛主席晚年最贴心的人,没有之一,她要照顾毛主席的生活,还要负责某些对外联络的事情,这已经担子很重了。

孟锦云来后,为毛主席读文件与书报的事便交给了她。

毛主席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每天要处理很多文件,这都是由孟锦云给毛主席读的,然后由毛主席口述,她代为批阅。

初时,孟锦云很是诚惶诚恐,毛主席便劝她这没什么,只要文件的内容不传出去就好,玉凤原来也和她一样,后来不是干得很好?只是玉凤太忙了,现在由她来做,也是一样的。

毛主席是个爱书如痴之人,在每日忙碌完后,孟锦云还要为毛主席读他指定的书籍,两人还多就书中的一些东西,进行讨论。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毛主席在传授孟锦云其中的道理,这让孟锦云受益匪浅。

图|毛主席(旧照,复原上色)

后来,毛主席的眼睛问题越来越严重,医生建议要动手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毛主席这一时期和一般老人没什么不同,都对周遭的一切颇为敏感,他心里有点害怕动刀,便迟迟不愿动手术。

孟锦云已经当了两年护士,她知道“医病如救火”的道理,这是万万拖不得的,正是在她的耐心劝说下,毛主席最终才同意做了眼部手术。毛主席在进手术室前,还让张玉凤放了岳飞的《满江红》!

手术很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毛主席又可以看书看报了,这让他老人家很是开心。

只是医生建议毛主席还是要注意用眼,所以孟锦云还是要负责一部分为毛主席读书读报的工作。

毛主席眼睛恢复好后,常常一个人在卧室里读书看报批文件,孟锦云为毛主席送水送药的时候,怕打扰到他,便轻手轻脚地进入卧室,从毛主席背后悄悄的把水和药放到桌上。

这让毛主席连着几次受到了惊吓,但他并没有明说,只是不准孟锦云再进他的卧室里,这让孟锦云很是失落,想找毛主席问个清楚,每每鼓起勇气,可一看到主席不怒自威的容颜,到嘴的话就不敢说了。

图|毛主席与张玉凤合影(旧照)

网路家庭

无奈之下,还是请了张玉凤代为询问,这才得知了真相。

她给毛主席致歉后,以后再进毛主席卧室后,就像张玉凤那样,事先轻轻敲门让毛主席知道有人来后,再去到他身边。

毛主席又对孟锦云恢复了往日的和蔼可亲,这让她很是欣喜。

一段时间后,她还是担心自己的平反结论,便向毛主席请求帮助,毛主席直接应下了,要她去找一下汪东兴就可以了。果然,在她找过汪首长说明了情况,不久后平反结论报告就下来了。

图|毛主席与汪东兴正在讨论

孟锦云此时还不是党员,她一直有志于入党,可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还是没有成功。

她曾很委屈地给毛主席诉苦:“主席,我还不是党员,我18岁就申请,如今过去10年了,也没申请上,你应该发展我入党才对……”

毛主席看到她的决心,表示他原则上同意。孟锦云很是欢喜,以为自此自己的政治面貌便定下来了。

不料毛主席又补了一句:“不,我同意还不算数,你要找党小组,提交申请,按照程序走。”

图|毛主席正在床上看书

这就是毛主席,哪怕他把孟锦云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可在这种事关原则的事上,他还是始终遵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决不以自己的权利来达成私事。

孟锦云抽空按照毛主席说的,给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步步走完了入党程序,最终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

这是一件喜事,可是不久后,就要面临一件悲事!

1976年7月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再度恶化,甚至偶尔会出现昏迷、失语等情况,这让孟锦云和张玉凤二人十分担心,她们两人轮换着,二十四小时照顾毛主席。

图|晚年的毛主席(旧照)

医生当时建议采用鼻饲管辅助治疗,毛主席不太能接受这东西插鼻孔里面,说是依靠自己的抵抗力就好了。然而,那会儿毛主席的抵抗力已经很差了。

这时候,又是孟锦云出面说服了毛主席。孟锦云当过两年的专业护士,她知道病人的各种心理,毛主席这就是传统的思维与习惯作祟,只要让他知道这东西很普及,他便会接受了。

孟锦云还特别举了刘伯承元帅的例子:“主席,您别老不听医生的意见,人家刘伯承元帅身体不比你好,但用了鼻饲管,效果特别好。您老说靠自己的抵抗力,您没有营养,怎么有抵抗力呀?”

图|刘伯承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旧照)

毛主席最后的几个月里,已经不能正常发声,可孟锦云一直照顾着毛主席,她对于毛主席的语言习惯已经颇为清楚,毛主席哪怕吐字不清,她也能很好地理解内容。

因此,孟锦云这一时期,还多了一项工作内容——翻译毛主席的话。

9月8日19时许,孟锦云听到毛主席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到:“窝……难搜,鸟……易星……赖!”

换作别人,未必听得清楚毛主席说的事是什么,可孟锦云却立马听懂了,那是“我难受,叫医生来!”

孟锦云立马找来毛主席的专职医生,医生查看后说情况很不好,便连忙送去了医院急救。

图|北京各界人士前往人民大会堂向毛主席遗体告别

9日零时10分,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伟人就此薨逝,中国十万万人得知后无比悲痛。

毛主席的追悼会上,孟锦云悲伤得不能自已,几乎哭晕过去,其他同志打算扶她下去,可她坚持要为毛主席守灵到底。

图|毛主席追悼会现场

在孟锦云的心里,早就把毛主席当作了自己的父亲,毛主席人生最后两年,她能好好地陪伴着他,这是她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期。

孟锦云心里暗自发誓,她会一直记得毛主席的教诲,把他的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为他们拨开前进路上的迷雾,创造出更幸福的生活。

向毛主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完-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