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机电公司立足于自主经营,进一步聚焦“大机电”发展战略,按照“围绕主业(机电安装与装修专业、高速交安机电)、突出主攻(城轨、市政、投资)、坚守主场(把每个区域当成我们的主阵地)、发挥主力(让业主把我们当作主力军)”的营销思路,逐步实现由项目营销向区域营销、机遇营销向战略营销转变。截止目前,公司在郑州、南昌、福州等13个区域实现了滚动,北京、武汉、深圳等核心区域更是保持连续10余年良性发展。
区域分公司(贵州分公司)参建的遵义至余庆高速公路
聚焦“先”字,构建区域经营新模式。一是坚持营销布局从先。在原有的12个区域经营部联络处的基础上,增配东莞、广州、宁波、成都等区域的营销专职联络员,横向加密设点,基本实现了股份公司8大区域总部全覆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识别筛选、沟通上报网络。二是坚持管理模式领先。根据区域市场的现状和对未来的预期,先后成立了北京、湖北、河南、西南、广东、贵州、江西等7个区域分公司,构建“1+7”生产营销一体化模式,采用同一套项目管理团队进行多项目管理,实行“谁主责、谁参与、谁受益”的管理模式,赋予分公司一定的人事、资源自主权,落实“区域滚动奖励”和“失地问责制”,力促形成“资源共享、管理高效、责任明晰”的区域集约效应。三是坚持配套政策优先。进一步加大考核与激励力度,健全以经营成果制为核心的区域经营收入分配和考核管理体系,确保经营人员收入不低于同职级人员平均年度薪酬的150%;制订对有功的非经营人员的奖励政策,对公司分管领导设定了营销考核指标,鼓励分管领导、分公司(项目部)、本部职能部门主动参与营销工作,充分挖掘、整合营销资源。四是坚持队伍建设为先。通过公开招聘本部经营人员及区域经营部联络员,将善于沟通、综合素质高、勇于接受挑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定期组织专项业务培训,优化经营人员知识结构,确保熟练掌握招标管理、现场调查、施组编制、投标报价等业务内容,提高综合素质和营销水平。
营销专题会
突出“快”字,占领区域营销制高点。一是营销策划快。以“早占市场、早建业绩、早树信誉”为着眼点,在前景向好的区域成立经营联络处,及时与招标代理、省市两级建委、地铁公司、设计单位、局经营中心等建立业务联系,尽早完成营销信息搜集、备案、投标、接待等工作。同时利用在建项目优势,过程中加强各方关系的维护和巩固,尤其是地方区域资源,用现有关系延伸其他关系,用现有资源拓展可利用资源,以地铁市场融合市政、公路等市场,实现了区域领域的拓展延伸。二是项目筹划快。在各项目投标过程中,结合区域分公司的人员持证情况,在投标要素中尽量安排属地化人员,同时加强项目人员在过程中的参与度。一旦中标,便可以迅速做好人、工、料、机入场前的各项筹备工作,以“先抢工期”的理念为后期保证进度赢得空间。
中铁四局机电公司火速援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建设
注重“稳”字,致力提升客户满意度。一是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健全定期拜访和回访机制,把城轨机电、公路投资等传统大客户作为区域深耕的重点,不断加强与业主、地方质监部门的沟通,通过汇报工作进展、讨教工作难题、邀请现场检查等方式,与业主建立良性沟通,切实推进“现场与市场互转”;公司工程部、管组组成员加入业主所在的微信工作群,为了解业主对项目部的真实评价创造良好条件;对通过初步验收、投入运营5年内的项目认真进行梳理,建立工程管理台账,并与建设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项目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二是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坚持“标准先行、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向,不断在标准化方面重点发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公司先后编制了各专业《工艺手册》2套、各系统《作业指导书》3册以及各类《施工技术指南》、《图文指南》、《工艺视频》等资料下发至各项目,为项目施工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在各项目大力推行“一标三样”管理,即标准件、样板墙、样板间、样板站管理,规范关键工艺标准,并对临电、临水、临边防护等临时工程统一标准、统一制式,使“四局机电”的品牌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内涵得到有效扩展。三是积极提供增值服务。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如自然灾害、土建缺陷无人整修、招标遗漏、设计变更、急活难活、专业界面分歧时,充分考虑业主难处,在关键时刻为业主提供抗洪抢险、疫情防控、承揽突击任务等增值服务。近年来,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国最大断面的武汉地铁越江隧道装修工程、成都地铁3号线春熙路改造扩能工程、贵阳地铁1号线喷水池站、武汉方舱医院建设等业主托付的突击任务,赢得业主认可,为区域滚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区域分公司(江西分公司)参建的南昌地铁4号线坛子口站站厅
(文/郑璇 编辑/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