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初中同学谭晓诗来电,约我除夕当天见一面。
那天上午,我们如约而至。在解放碑步行街,她从包里掏出一个东西,塞给我,然后望着我说:“喏,19年了,为我们的友谊来个仪式感吧。”
说真的,这种闺蜜兼死党突如其来的表白,令人瞬间红眼。
那是她送我的春节礼物,装在黑色小信封里,她说,那是她亲手制作的,花了两个夜晚,并号称是一份“绝版礼物”。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愣了几秒,里面竟然装着3张自制的兑换券。仔细看看,券上,所有文字及图案通通出自她的手笔。
她说,每张券,可兑换一份心意。比如,可兑换一次晚餐,餐食为韩国泡菜锅;可兑换一瓶果酱和一罐曲奇饼干,她最拿手柠檬味;可兑换一次面部SPA(水疗),外加一杯养生果茶。她说,券上的承诺,均由她亲手操办,兑换时间我定,决不食言。
自制兑换券实物
自制兑换券实物
这份看似单薄的礼物,在我心里沉甸甸的。我开始想象,她怀着一种什么心情,为我每笔每划抒写?同时我也开始反思,到底有多久没有向她投去问候。
为什么通过这种形式给我礼物?我问她。她解释说,有两个原因。首先,从初中毕业到我们三十而立,我们各自经历繁忙的工作生活,各自处理烦恼与琐事,聚少离多,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增进交流,表达友谊长存。其次,长大后,送礼这事显得越来越尴尬、纠结,送贵了破费,送得不实在便成了摆设,送口红、香水、面膜成了常态,久之便觉得少了些什么。所以,她有心构思了这番礼物,既力所能及、环保,又能让我难忘。
捏着这份礼物,我的思绪被拉回了美好的初中时代,可惜的是,岁月如梭,不少同学已失去联系,部分同学十几年来仅见过两三次面。
这3张券启示我,生活里,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那些挂念我们的朋友,一直在陪伴我们同行。
谭晓诗
他们说>>>
观点一:兑换的不是礼物是朋友间独处的时光
南岸区自由职业者 吴琦
“送礼对于男生来说确实是绞尽脑汁,为给朋友新鲜感,我曾经送过音乐会门票、空气加湿器、打折机票,都是花了血本送的。送自制兑换券的这位朋友,的确是脑洞大开。其实现在大多数时候,朋友间的问候束缚在了微信朋友圈、微信红包、QQ对话框、微博图文里面,能以这种方式见到老朋友,实实在在与老朋友坐下来喝茶、叙旧,个人认为,兑换的不是礼物,是朋友间独处的时光。”
观点二:不能买到的礼物才是独一无二的
渝中区铂蓝地小区民宿经营者 李喻涵
“今年春节,我送给闺蜜一串驼铃,是我从丽江古镇静心挑选带回来的。没想到,闺蜜的反映是‘这种东西挂在家里好像不吉利’。如今,很多朋友忙着创业、挣钱、带娃、旅游,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物质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很难揣摩大家到底需要什么礼物了。挺怀念校园时期的单纯,怀念那些用零花钱为好朋友买文具、书籍、装饰品的日子。或许,不能买到的礼物,才是独一无二的,自制兑换券算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观点三:这种送礼形式仅限于熟悉的朋友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 Skylar
“春节期间通过这种形式送礼,挺有意思的。对于特别熟悉的朋友,或者知根知底的朋友来说,这种送礼方式实际且亲切,可快速拉进彼此距离。但是,如果把这种礼物方式用在不熟悉的朋友之间,一旦到了开口兑现时,相互间或许会显得尴尬、难为情了吧?试想一下,你会让不熟悉的朋友为你做饭或者为你做面部保养吗?个人认为,这种送礼形式仅限于熟悉的朋友间进行。”
重庆晚报·慢新闻全国爆料热线:(023)966988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