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讯 在碳中和蓝图下,海上风电的“东风”吹进了资本市场。6月10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峡能源”,600905.SH)正式登陆上交所,发行价格2.65元/股,上市首日股价报收3.82元/股,涨幅为44.15%,市值1091亿元。
此外,三峡能源此次IPO募资227.13亿元,成为今年A股最大的IPO以及中国电力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
招股书显示,三峡能源的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2008年12月并入三峡集团。2016年,三峡能源提出上市计划后,于2017年底通过北交所增资扩股,随后在2018年3月引入八家实力雄厚的投资者,2019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20年4月首次披露招股书,同年12月三峡新能源首发过会。
作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集团”)旗下第二家千亿级上市公司,三峡能源主营业务为风力、光伏、水电的电力销售,超高募资额背后同样有其业绩的背书。
2018-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73.88亿元、89.57亿元、113.15亿元、38.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9亿元、28.4亿元、35.89亿元、14.95亿元。装机规模方面,自2008年介入新能源以来,公司发电项目的装机规模由14.3万千瓦迅速增长至2020年9月底的1189.8万千瓦,复合增长率高达45.69%。
此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秦海岩曾表示,希望三峡能源以上市为契机,进一步运用好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继续引领我国新能源产业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根据募资规划,三峡能源本次上市剑指“海上风电引领者”。除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公司拟将200亿元募集资金将砸向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3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昌邑市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二期4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等7个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预计高达487.48亿元。
招股书透露,截至2020年底,三峡能源海上预计投产和在建的海上风机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其中,江苏响水、大连庄河、江苏大丰三地的海上风电项目已实现并网。
处于关键窗口期的海上风电,无疑是当下风电领域最热的赛道。但与此同时,随着风电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海上风电同样面临着“去补贴”的考验,此外,在风电机组的大型化趋势下,海上风电还面临着深远海开发、物流运输及现场的安装难度等诸多挑战。
在“双碳”目标之下,三峡能源IPO募资就已“吸金”227亿元,拿到了一手好牌,对其后续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公司能否借助资本红利进一步乘风破浪,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