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在广州高新区成功举办。作为全国总决赛前的行业全国赛收官之战,全国427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科技企业齐聚“云端”,角逐出14家企业挺进全国50强。其中,广州共有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入围,分别是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和广州市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四大行业广州总共6家企业成功闯进全国50强,将于12月28日-29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与全国顶尖科技企业一较高下。
全国最高规格双创赛事落户广州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双创赛事。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共十届,累计参赛企业和团队超过24万家。在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促进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平台。
2021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和2021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是在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全国工商联指导下,由致公党中央、共青团中央、科技日报社、招商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支持,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北京国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会、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承办,由招商银行科技创新公益基金公益支持。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地方承办单位,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地方协办单位。
据统计,本届大赛参赛企业共33289家,其中成长组25487家,初创组7802家。参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拥有各类知识产权达20万余项,户均6.1件;专利数总计111652件(成长组102758件,初创组8894件),独立自主研发的专利数量占比高达90.5%。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第六届羊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是广州第七次设置独立赛区,延续实施“以投代评”“以赛代评”“差额补贴”等联动创新机制,共吸引了2667家广州市科技企业参加。经过激烈比拼和层层选拔,65家优质科技企业入围2021年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最终,6家广州企业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50强,闯进全国总决赛。
本届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数量以15555家领跑七大产业,是竞争最激烈的赛道。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入围企业427家,广东赛区28家企业入围,广州共18家,其中广州高新区10家。在疫情防控情况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在线上火热开赛。
精彩亮相!晋级企业黑科技横扫赛场
此次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入围全国总决赛的14家企业分别为: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光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奇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英彼森半导体(珠海)有限公司、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鹏举半导体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优存科技有限公司、芯来智融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山东阅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琪迈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存科技有限公司。
光为科技(Liturex)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与生产高速光芯片、3D感知芯片及模组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公司创始人为一批来自硅谷的顶级专家,包括曾任职于世界著名半导体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首席芯片设计师、美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等。公司已获两轮数亿元投资,多款光芯片已经量产。其中, 1577nm DML芯片是世界首创,是光纤到户最重要的光芯片,将替代昂贵的1577nm EML芯片。另外,25G DFB芯片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可靠性测试的光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
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愚表示,参加大赛首先是锻炼了团队,团队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凝聚力更强。“以前我们专注产品和技术研发,可能比较少时间停下来去思考、列举我们自己的优势,经过大赛,我们把核心竞争力进行总结、提炼、升华,还是有很大收获。”此外,大赛的平台也为光为科技带来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丰厚资源。“比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作,为我们提供全链条科创服务;比如政府政策解读、人才招募、品牌宣传等资源,也让我们感受到广州对双创事业、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
广州市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iVX-通用无代码开发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企业大中台/WebApp解决方案”、“企业办公OA系统解决方案”、“企业营销/小程序/H5解决方案”、“智能物联网/BI解决方案”、“智能城市/园区解决方案”... iVX(以及上一代产品iH5)支持超过10万家国内外各种企业/媒体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客户涵盖华为、保利、字节跳动等等。适用于WebApp、Android/iOS、小程序、小游戏、钉钉、Win/Mac/Linux、国产鸿蒙等浏览器,支持中大型复杂应用(基于无代码的逻辑编排引擎),电商、大数据应用、表单、工作流、Bi、任务流、OA系统、工业物联网、游戏、网站、视频应用、IM等开发场景。
“在高技术领域,都是相互嵌套,相互促进的。可以说,如果没有3/4/5G提供高速网络,如果没有更快的芯片、系统、浏览器,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我们都做不出来。”对于这个“从0到1”的项目,广州市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CEO孟智平表示,企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14年,只做“通用无代码开发平台”一件事。
“产品总是要接受市场检验的,我们参加大赛是为了宣传推广一下自家产品。有一位评委表示‘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东西’,能够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产生共鸣,并且在接下来会有进一步的相关合作,就是我们参赛最大的收获。”孟智平说道。
“我们借由这次赛事收获了非常多专业的评委和投资人的建议,与他们探讨和取经,对于我们公司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巨大的提升和帮助。”同样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微型摄像头自动变焦马达VCM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美、欧、日、韩、东南亚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子、机械、计算机、通讯器材、医疗以及航天、航空、军事等高科技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空白,同时也延伸了稀土磁性材料终端应用领域。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煜表示,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的关键,第一是一定要立足于市场,首先要把产品做好,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产生一定的市场份额,能够带来一定的利润。第二点,为了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一定要专注研发,加大投入。“我们会在国产替代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争取能够在未来两三年内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占据更大的国际市场。”蒋煜说道。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全国最高规格双创赛事为何落地广州?从创新实力来说,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近年来以大格局、大手笔、大气魄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打造链接全市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提升“一区三城多节点”创新能级。
广州—深圳—香港创新集群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两年第2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广州跃升至全球第14位,国内排名从2015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4位。基础研究投入占R&D经费比重达14.2%,居全国第二,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建立健全基础研究资助体系,深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188 项,居全国第三。构建以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航母平台为引领,以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4 家省实验室、10多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为基础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为营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广州努力破除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障碍,修订出台了《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以立法形式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予以固化,成为“1+5+N”科技创新法规政策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促进“负面清单”“以赛代评”“以投代评”“揭榜挂帅”等先行先试创新机制不断深化。
2020年广州市全社会R&D经费774.84亿元,比上年增加97.11亿元,同比增长14.3%。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3年的1.9%提升至2020年3.10%,在一线城市中唯一实现连续七年快速增长。
当前,快步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广州,正行进在切换发展动力的关键拐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并跑有利于掌握发展主动权。广州积极践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布局新一代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9大专项,研发全球首款31英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全球首款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等首创性产品,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创业活力来看,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视察时深刻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我们国内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极大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更激发了无数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广州是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沃土”,经过多年发展,汇聚了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三年累计数居全国第一,一大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竞相涌现,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营收百亿、十亿、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20家、256家、1723家,自2015年以来分别增长150%、175%和20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联动效应强等特点,往往涉及材料、能源、交通、信息、自动化等多个产业的交叉领域,是促进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中,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构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系统体系,奠定了其技术龙头产业的地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广州经济实现正增长提供了强大动能,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2019年实现营收4283亿元,是2015年的1.9倍,年均增速17.38%。一批领军企业在广州悄然诞生,广州全市创建国家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一批殊荣“花落”广州。令人期待的是,“十四五”时期,广州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蓝图已经明朗: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加快推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首次采用全线上路演,广州护航大赛企业“闯关”
结合当前全国疫情防控要求,本届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国赛首次采用全线上路演的形式进行。企业分为4个初创组、10个成长组进行比赛,按照公开随机抽签的分组排序上场。比赛采用12分钟路演答辩,建议参赛企业采用7分钟路演陈述+5分钟评委问答的模式,与线上、线下75位评委在“云端”相见、交流。
机器人应用方案、城市安全与智慧应急、数字经济、数据开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各领域一流技术、产品一一亮相,展示了我国高超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人民触手可及的智慧化生活。
为保证比赛顺利、高效、公平、公开、公正进行,保障企业参赛体验,本次赛事引入了“黑科技”,包括360度摄像、录像、投屏直播设备,以及全向麦克风等信息技术产品。其中,360度摄影投屏设备提供企业,是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电子信息行业成长组三等奖、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成长组优秀企业奖得主。四年前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舞台上崭露头角,如今,再以核心技术回馈大赛。从参赛者,到支持者,创新创业企业角色的蜕变,正印证了大赛举办的初衷与使命——科技创新,成就大业。
此外,大赛组委会准备了“云服务包”,系统操作指南制定、无差别线上彩排、照片直播等系列举措促成本次大赛圆满落幕。在人员安排方面,每间赛室配备6位工作人员,包括主持人、计分员、会议助手、计时核分员、微信联络员、电话联络员各一位。每个赛室准备了3台电脑、1台 65 寸 LED显示屏,单独使用专线网络。22 号和23 号两天时间,线下赛场对比赛设备进行调试,赛室工作人员一一和参赛企业进行线上彩排,以确保正式比赛顺利、流畅进行。
为了推动区内企业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舞台上赛出高水平、赛出好成果,凸显全国总决赛“东道主”形象。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针对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参赛企业组织了一系列赛前培训指导活动,包括现场路演演练、商业计划书打磨、专家导师一对一辅导等,以公益性服务帮助参赛企业优化路演PPT,梳理疑难重点,清晰参赛思路,助力企业过五关斩六将,一步步挺进国赛,争夺全国总决赛桂冠。
广州交通电台记者谢彩雯,通讯员姚诗诗报道。